克羅齊把人的心智活動劃分為四種類型:直覺、概念、經濟和道德活動。直覺求美,概念求真,經濟求利,道德求善。前兩類為認知活動,後兩類則是實踐活動。直覺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它不依賴概念、經濟和倫理活動而獨立存在,而後者卻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其次,直覺即表現,直覺必須以某一種形式表現出來,“心靈只有借造作、賦形、表現才能直覺。”表現就是心靈的賦形,即把流轉的無形式的感覺、衝動、情緒之類的心理素材賦予形式,從渾暗中提升到凝神觀照的明朗,達到心靈的境界。第三,藝術即直覺。克羅齊認為藝術直覺產生於藝術家的“幻象”,這個“幻象”與“功利”、“道德”、“物理事實”和“概念”都無關。在尼采看來,以審美的態度洞察人生並促使藝術分娩的衝動與過程就是直覺。在直覺時,人暫時逃脫世俗變遷的紛擾,而在短促的瞬間真的成為原始生靈本身,與外物或世界本體溝通。難怪中國美學家朱光潛指出:“直覺就是創造,形象便是創造成的藝術。”
從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到尼采的權力意志主義,從狄爾泰的生命體驗到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審美直覺”的生命哲學化在現代西方文論史上聲勢浩大、影響深廣。叔本華的“生命意志說”強調理性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也不能給人設立目標。因此,人只有透過兩種方式達到自我解脫:一是道德行為,即放棄意志;二是美的直觀。而最終卻只有透過自我意志的泯滅才能脫離生存中的不幸處境。在尼采看來,叔本華認為的意志的根本是渴求、本能、慾望。“自我意志”的泯滅實際指的是“無意願、無目的、無意圖的主體存在”。在《悲劇的誕生》的前言《自我批判的嘗試》中,尼采提出:“用藝術的眼光看科學,用生命的眼光看藝術。”尼采將一切放到生命的體驗中來考察,透視主義(Perspectivism)就是一種生命的直觀,在直觀中藝術、科學、價值一體。透視主義用一句簡單的話表達就是——沒有真理,只有解釋。這句話隱含著尼采的實證主義立場,實證主義認為認識只是一種功能,認為真理沒有不變的形而上學的本質,有的只是我們對事實的價值設定,只有解釋的真理性。尼采認為上帝的假設毫無意義,而超人的假設卻在人類心靈範圍內。“權力意志就是要建立‘超人’的新型人格;超越自身,超越弱者並充分表現自己,自由自足,成為真理與道德的準繩;敢於面對人類最大的痛苦和希望,是充實豐富、偉大完全的人。”“狄爾泰的(審美)體驗是直接性的,不需要任何中間環節,是一種在主客未分的狀態下把握現實的方式,而且體驗本身就是一種事實,我們靠內省來感知它。透過這種方式,人體驗自己的歷史遭遇,表現自己的內在情感,就如同它真的發生的一樣。狄爾泰以詩的創作為例,指出正是這種體驗,才不斷豐富和充實作家的生活積累和情緒積累,形成他自己特有的生活大地和自己獨特的感受方式和思考方式,也正是這些體驗的積累才激發他創作的熱情,寫出美麗的詩篇。”柏格森排斥理性,他公開否認人類的理智有認識世界的能力,否認人類用理智的形式(如感覺、概念等)和理智的方法(如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所表現和獲得的知識具有實在的、客觀真理的意義;認為理智的認識只限於世界事物的外表,即物質性的、不變不動的東西,要想認識實在的唯一方法是依靠直覺。柏格森認為生命之流或綿延才是真正的宇宙本體,而他的直覺的認識方法就是對那種隱藏在事物背後的本體進行認識。
克羅齊把人的心智活動劃分為四種類型:直覺、概念、經濟和道德活動。直覺求美,概念求真,經濟求利,道德求善。前兩類為認知活動,後兩類則是實踐活動。直覺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它不依賴概念、經濟和倫理活動而獨立存在,而後者卻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其次,直覺即表現,直覺必須以某一種形式表現出來,“心靈只有借造作、賦形、表現才能直覺。”表現就是心靈的賦形,即把流轉的無形式的感覺、衝動、情緒之類的心理素材賦予形式,從渾暗中提升到凝神觀照的明朗,達到心靈的境界。第三,藝術即直覺。克羅齊認為藝術直覺產生於藝術家的“幻象”,這個“幻象”與“功利”、“道德”、“物理事實”和“概念”都無關。在尼采看來,以審美的態度洞察人生並促使藝術分娩的衝動與過程就是直覺。在直覺時,人暫時逃脫世俗變遷的紛擾,而在短促的瞬間真的成為原始生靈本身,與外物或世界本體溝通。難怪中國美學家朱光潛指出:“直覺就是創造,形象便是創造成的藝術。”
從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到尼采的權力意志主義,從狄爾泰的生命體驗到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審美直覺”的生命哲學化在現代西方文論史上聲勢浩大、影響深廣。叔本華的“生命意志說”強調理性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也不能給人設立目標。因此,人只有透過兩種方式達到自我解脫:一是道德行為,即放棄意志;二是美的直觀。而最終卻只有透過自我意志的泯滅才能脫離生存中的不幸處境。在尼采看來,叔本華認為的意志的根本是渴求、本能、慾望。“自我意志”的泯滅實際指的是“無意願、無目的、無意圖的主體存在”。在《悲劇的誕生》的前言《自我批判的嘗試》中,尼采提出:“用藝術的眼光看科學,用生命的眼光看藝術。”尼采將一切放到生命的體驗中來考察,透視主義(Perspectivism)就是一種生命的直觀,在直觀中藝術、科學、價值一體。透視主義用一句簡單的話表達就是——沒有真理,只有解釋。這句話隱含著尼采的實證主義立場,實證主義認為認識只是一種功能,認為真理沒有不變的形而上學的本質,有的只是我們對事實的價值設定,只有解釋的真理性。尼采認為上帝的假設毫無意義,而超人的假設卻在人類心靈範圍內。“權力意志就是要建立‘超人’的新型人格;超越自身,超越弱者並充分表現自己,自由自足,成為真理與道德的準繩;敢於面對人類最大的痛苦和希望,是充實豐富、偉大完全的人。”“狄爾泰的(審美)體驗是直接性的,不需要任何中間環節,是一種在主客未分的狀態下把握現實的方式,而且體驗本身就是一種事實,我們靠內省來感知它。透過這種方式,人體驗自己的歷史遭遇,表現自己的內在情感,就如同它真的發生的一樣。狄爾泰以詩的創作為例,指出正是這種體驗,才不斷豐富和充實作家的生活積累和情緒積累,形成他自己特有的生活大地和自己獨特的感受方式和思考方式,也正是這些體驗的積累才激發他創作的熱情,寫出美麗的詩篇。”柏格森排斥理性,他公開否認人類的理智有認識世界的能力,否認人類用理智的形式(如感覺、概念等)和理智的方法(如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所表現和獲得的知識具有實在的、客觀真理的意義;認為理智的認識只限於世界事物的外表,即物質性的、不變不動的東西,要想認識實在的唯一方法是依靠直覺。柏格森認為生命之流或綿延才是真正的宇宙本體,而他的直覺的認識方法就是對那種隱藏在事物背後的本體進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