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縱橫視覺ZoneFoto

    這裡不是很清楚你問的具體是什麼,不可否認哈蘇相機的價格一直都不是很低,哈蘇本身高昂的售價其實只侷限於一小部分職業攝影師來使用,或者你是土豪大款也可以買來玩。其實關於升級不升級這個問題,最重要看的是你的需求,不要為了讓別人看而去做吧,這樣即便會帶來自我的虛榮,其實更多的體現是對攝影本身比較初級的認知體現。如果你是一名職業攝影師,或者有很多經驗的攝影師,我想你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應該會很清楚自己需要使用什麼樣的器材來達到自己想要得的拍攝效果。器材就是拿來用的,只要能夠為自己的目的提供應該有的需求就夠了,不如花更多的時間來去學習攝影或某項技能本身。話說回來,哈蘇有數碼也有底片,如果是底片我想你需要一臺很好的掃描器,比如Imacon,這臺掃描器售價可以購買一輛汽車了,這還不算底片的成本。當然你可以選擇去租用掃描器,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我想就夠了。

  • 2 # j33004607

    像哈蘇這種中畫幅相機。 數碼後背更新很快。 你要自己預估一下。 你的收益至少要大於更新他的二倍以上。 你才有買他的前提。 還有就是片子出來的用途。不然你不是裝B。而是傻B。因為升級哈蘇和鏡頭至少要大二三十萬。 除非你是土豪。

  • 3 # 君峰影像

    貌似題主的問題問的不太清楚哦,題主現在在使用什麼相機呢?是全畫幅單反?還是微單?還是已經是哈蘇的其他機型了?

    而題主你現在想要更換裝置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雖然我們賣哈蘇,但也不可能一概而論地就說一定要買哈蘇才最好,需要根據自身需求來的。

    如果你是攝影發燒友,覺得全畫幅的畫質、動態範圍已經完全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那就上哈蘇唄,其實在中畫幅領域裡面哈蘇的價格也不貴,尤其是哈蘇X1D-50c——全世界第一臺中畫幅無反,體積竟然比全畫幅單反還要小!它也不需要數碼後背,一機三鏡套裝也才十三萬,相比於其他中畫幅,簡直是物美價廉了有沒有?

    哈蘇X1D一機三鏡套裝

    但如果你只是頭腦一熱,覺得現在手中的相機用了一兩年了,也沒拍出什麼特別滿意的照片,懷疑是不是因為器材太爛了,然後才想著要換相機的話,那可能就算買哈蘇,你也得不到滿意的結果。

    哈蘇X1D樣片

    建議題主,將問題補充完整,這樣我們大家才好根據你的實際情況給出合理建議。

  • 4 # KomoLeung

    如果是升級哈蘇 Hasselblad X1D II 50c 的話,應該還不錯。

    雖然,中畫幅之於我,或許是日常和工作都不會用到的一個畫幅。但如果能夠拿來把玩一下的話,那又是沒啥拒絕的理由。這次把玩的中畫幅相機,是哈蘇近期推出不久的新一代中畫幅無反 —— 哈蘇 X1D II 50C 。

    似乎,哈蘇並沒有把太多的心思放在哈蘇 X1D II 50C 的外觀上,這也使得哈蘇 X1D II 50C 的整體機身設計以及按鍵排布等都與前代 X1D 幾乎沒有區別(或者說是完全沒有區別?),僅僅是換了配色。

    機身上的介面、插卡口均被設計在側面,印有哈蘇 “H” 標緻的保護蓋下,是相機的雙 UHS-II SD 卡槽。而下方則為 USB-C 介面、3.5mm 麥克風介面以及 3.5mm 監聽口。

    也正因哈蘇 X1D II 50C 的機身設計幾乎沒有改變,所以在操控互動方面,理論上它也與前一代的 X1D 基本相同,但考慮到我只是見過 X1D 真機而沒有上過手,所以在此我就不作最佳化對比,僅以一臺全新機型的角度去繼續體驗。

    哈蘇 X1D II 50C 的操控互動主要採用螢幕 + 物理按鍵相結合的模式,這對於長期習慣只用物理按鍵操控相機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新鮮的體驗。

    物理按鍵和撥輪主要用於控制曝光引數、白平衡、對焦方式等拍攝時需要調節的內容,而觸屏則主要用於回放、設定介面等非拍攝時所需的操控。

    這樣的互動設計個人認為非常值得各大相機廠商去學習,畢竟將觸控(觸控式螢幕、觸控條等)加入相機已經有不少廠商在嘗試,但觸控對於相機來說最大的問題仍然是快捷有餘而精度不足。所以像哈蘇 X1D II 50C 這樣將拍攝引數等需要精準調節的內容交給物理按鍵負責,而將回放、設定等 “非緊急” 操作交給觸控,或許會是帶觸控操作相機目前最好的設計。

    哈蘇 X1D II 50C 螢幕右側豎式拍著 5 枚按鍵,只要是熟悉相機操作的人看圖示估計已經可以大概知道按鍵的用途。

    觸控式螢幕的觸控反饋雖不及上智慧手機,但流暢度也算是足夠好了。除了觸屏切換對焦點之外,值得一提的還有選單功能中的圖示,這些圖示和智慧手機的 APP 圖示一樣,可以按著拖動,從而自定義選單中圖示的排布。

    說拍攝前先從握持說起。從俯拍圖可以看到,哈蘇 X1D II 50C 有別於其他可換鏡頭相機,它並沒有為握感而將手柄做得很突出,而是將拇指位置 “加深” 來 “補償” 前面突出少的設計。這個設計不僅一定程度上確保握持的舒適度,同時也壓縮了機身突出的位置,是得機身的厚度能夠保持在一個非常不錯的水平。

    畫幅、卡口決定了哈蘇 X1D II 50C 的機身並不能像全畫幅無反相機那般小,這某程度上也保證了手柄的高度不會太低,即便是手較大的使用者應該都不會出現尾指沒有位置的尷尬。

    回頭想想,哈蘇 X1D II 50C 之所以沒有改動外觀設計,或許也是因為這款機型無論其他地方做得再好,大家都會把目光放在這塊日常極其少見如此大面積的 CMOS 上。

    本次搭配試耍哈蘇 X1D II 50C 的鏡頭則為 65mm F2.8 以及 30mm F3.5 。而又由於這次拿到的是哈蘇 X1D II 50C 是一臺工程機,所以以下的體驗都基於工程機版本,該機的實際效能如何皆以零售版為準。

    作為一臺中畫幅相機,哈蘇 X1D II 50C 的畫質毫無疑問是十分優異的。平均 100M 一張的 RAW 檔案在 Camera Raw 10.3 版本即可解開,無須等 Camera Raw 的支援更新。

    這次的體驗讓我更加切實地感受到的是,中畫幅的畫質並不單單在於噪點、動態、寬容度等一般使用者都比較在意的地方,更多的是在色彩油潤、細膩度等屬於質感方面的『玄學』。

    關於『玄學』這回事,之所以要實拍才能感受到,那是因為它更多地只能透過原片才能切實地感受到,而非一般網上經過各種壓縮的小圖所能看出的。在修了這次拍攝為數不多 “能看” 的照片後,個人覺得這份『玄學』應該是源自於中畫幅對中間調的控制比起全畫幅更有把握度所帶來的。

    要知道,圖片之所以能夠拍出質感、拍攝物能夠有更好的立體感,大多都是透過光線產生出來的影調呈現。而中畫幅比起全畫幅的優勢恰恰就是在明暗之間的中間調有著更細膩的層次,從而帶來了更好的質感。當然了還是那句,這種中間調的質感在歷經各種壓縮後才能上傳的網圖以及顯示質量不一定特別好的手機螢幕上,真的是比較難表現出來。

    正如我上面所說的,哈蘇 X1D II 50C 更著重的是細節的細膩度,高感畫質方面並不會給人帶來特別大的驚喜。手上這臺哈蘇 X1D II 50C 的 ISO 範圍被設定在 ISO100-3200 ,在我實拍的過程中 ISO 3200 已經足夠應付各種場景的手持拍攝,為此我也沒有刻意地去嘗試更高 ISO 的效果了。

    65mm,ISO3200 ,F2.8

    100% 放大

    畫質雖好,但哈蘇 X1D II 50C 的效能問題似乎仍然未能解決。對於連白天都會出現輕微拉風箱的裝置來說,使用體驗彷如回到了我用美能達 a sweet 拍膠捲的感覺(還是比 a sweet 快的)。

    考慮到畫質何其吸引,我也只能在心中默唸:中畫幅對焦很難做好的,這是工程機… 這是工程機… 這是工程機……

    從機器到手到交還,前後時間不足 24 小時,所以以上的感受或許只能比那些釋出會後試拍稍多,並未能有十分完整和深入的體驗。加上這臺哈蘇 X1D II 50C 是一臺工程機,無論畫質還是效能或許都會和零售版有差距。假如零售版能夠把對焦做得更好一些,那這臺哈蘇 X1D II 50C 就真的相當的爽了。

  • 5 # 右腳吊射

    明顯小白問題啊,哈蘇主要是商業用途啊,街頭那種超大幅廣告用的,幾張照片就擠爆u盤的,這種大畫幅照片135佳能尼康機子都不行的,大尺寸了全是馬賽克啊……但是你拿哈蘇來比啥快門速度啦,啥對焦速度啦,也是比不過佳能尼康的,本身用途就不一樣嘛,比如說,拿跑車來和越野車比跑山路……當然……你最好還是選索尼,索大法好……全能的……

  • 6 # 張四五六

    哈蘇好。我的503cw坐等今年要出的副廠2000萬畫素後背。據說才幾千塊錢。cfvii50c,5000萬畫素後背要六萬,這價格有點牙疼,因為富士中畫幅價格更便宜。

  • 7 # Vincent214

    看你拍什麼題材,如果需要對焦快的,有抓拍需求的,乘早放棄中畫幅,不是哈蘇不行,飛思,ALPA都不行。

    我自己有一臺H4D50,看出片畫質,會讓你對數碼機有一個完全新的認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哪些地區或將遭遇500年一遇的 "特大幹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