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染科李侗曾

    目前已知蝙蝠可以攜帶的致命病毒暴露狂犬病、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等。

    為什麼蝙蝠可以攜帶這些致命病毒而自己不得病,科學家做了很多研究,結論簡單來說,就是因為這貨會飛----這也是理由嗎?其實這個理由確實是導致蝙蝠如此與眾不同的原因,一種哺乳動物居然會飛,這難道還足夠另類嗎?

    可是我們也找不出蝙蝠和其他哺乳動物更大的區別來了,所以直覺來看會飛這事確實很可能就是理由。

    因為飛行需要蝙蝠更快的新陳代謝,所以蝙蝠在飛行的時候具有更好更高的體溫,飛行讓蝙蝠體溫升高到了37.7~40.5攝氏度,這個溫度和其他哺乳動物對抗感染的方式一樣,發熱可以提高免疫反應,過去認為發熱的溫度不太適合病毒入侵宿主細胞。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些對其他哺乳致命的病毒,可能本來就是蝙蝠身上的正常攜帶的,蝙蝠早就適應了和他們和平共處,而這些病毒在蝙蝠身上適應了高溫,這樣當這些病毒被傳播到了其他哺乳動物的時候,他們就不畏懼宿主發燒了,成為致命的殺手。

    有些動物攜帶的病毒能夠跨物種傳播進入其他物種——就是所謂的“人畜共患病”病毒——蝙蝠經常攜帶這樣的病毒。這種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是超過60種病毒的宿主,其中很多病毒可以感染人類。

    近年來,蝙蝠的能夠攜帶致命病毒而自己不發病的現象受到了廣泛關注。豈止不發病,而且還長壽,甚至不得癌症。

    有研究人員將蝙蝠的攜帶病毒的能力與齧齒動物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齧齒動物攜帶了179種病毒,其中68種是人畜共患病;而蝙蝠攜帶了61種人畜共患病的病毒,雖然齧齒類動物攜帶的人類感染病毒稍微多一些,但在每一種蝙蝠種類上都有更多的人畜共患病毒——平均而言,每種蝙蝠可能1.79種人畜共患病的病毒,而齧齒動物的每種可以攜帶1.48種人畜共患病毒(其中有10種是跨物種的致命疾病病毒)。但是蝙蝠的種類數量是齧齒動物的兩倍。

    每個蝙蝠種屬的病毒平均感染4.51個蝙蝠物種,而每個齧齒動物病毒只感染2.76個其他齧齒動物種屬。這種更廣泛的病毒共享可能是由於蝙蝠通常與數百萬其他蝙蝠生活在非常近的地方,不同蝙蝠種類之間的身體的和基因的相似性也有助於病毒更容易傳播。

    生活史特徵似乎也影響蝙蝠種類的病毒數量。科學家們發現,蝙蝠的壽命更長,身體更大,每胎產仔數量更少,而且每年更多產仔次數更多,這些可能有助於攜帶更多的人畜共患病病毒。

    以往人們低估了蝙蝠攜帶病毒對公眾健康的影響。雖然人類不常與蝙蝠直接接觸,但人們可能會接觸受感染的馴養動物(包括馬、牛和貓),從而被感染,這些動物則更可能與蝙蝠接觸。

    2017年,武漢病毒研究所發表在《科學》雜誌的論文,記錄了蝙蝠身上發現了SARS病毒的源頭,在蝙蝠洞中發現的SARS樣冠狀病毒,基因和SARS病毒的最高相似度達到97%以上,屬高度同源。從遺傳學上,這意味著SARS病毒的最直接祖先來自這些蝙蝠病毒。專家表示,目前雖未找到和SARS病毒完全一樣的病毒,但這項發現充分證實了SARS病毒起源於蝙蝠,並揭示了其可能的產生方式——基因重組。

    2018年在2月22日中國武漢病毒學研究所發表在《細胞宿主和微生物雜誌》的文章中指出 ,在蝙蝠體記憶體在一個抗病毒免疫途徑,稱之為STING –干擾素(STING-interferon)途徑,該途徑可以抑制病毒,使得蝙蝠能對病毒保持足夠的防禦能力,而且沒有引發過度的免疫反。

    論文作者認為“這項研究表明,為了保持與病毒的平衡,蝙蝠可能進化出來某種抑病毒的途徑。”在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中,對這些致病病毒的其中一種或幾種可能會發生免疫反應過度的情況,從而會引發嚴重的疾病。例如,在人類中,啟用的STING途徑與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在人類歷史上,我們一直在追逐傳染性疾病,,但蝙蝠似乎是這些致命病毒的剋星”。研究人員發現了STING途徑,能夠讓蝙蝠在抗病毒過程中抑制了病毒而又沒有產生過度反應。也許能夠為人類提供控制病毒感染的治療思路。

    (參考文獻:Cell Host & Microbe, Jiazheng Xie, et al: "Dampened STING-Dependent Interferon Activation in Bats" http://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18)30041-6 , DOI: 10.1016/j.chom.2018.01.006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堅為何要私藏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