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寂語堂齋

    這個問題提的很深,表面看來沒有什麼,一經思索才發現,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歷史知識。

    在中國到底存不存在純正的奴隸制社會?一般情況下都認為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到滿清時代均屬於封建社會。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動盪,大爆炸的時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產生在這個時代,那麼春秋戰國時期以前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

    我們看孔子說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什麼意思?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孔子的思想是從他那個時代的古人學來的,他那個時代的古人是什麼時代?應該是夏朝、商朝、周朝。可是這三個朝代在歷史書上卻歸類為奴隸社會,即然是奴隸社會就應該是非常黑暗的,那為什麼孔子要復辟呢?

    孔子要克己復禮,因為禮之用,和為貴。孔子要復的是周禮,周禮能使人和睦相處,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周朝時代人們都是和睦相處的,若不是這樣孔子復的周禮有什麼用呢?若是這樣怎麼能稱周朝是奴隸社會?不敢懷疑歷史書籍,我只是提出自己的疑問罷了。

    即然孔子的思想是從他那個時代的古人學來的,那麼孔子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忠孝;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乃至於他的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是不是都有古代的縮影呢?

    可以斷定無論周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肯定是一個和平盛世,人們安居樂業,那時應該盛行禮,否則孔子決不能去復周朝的禮來。

    我們從孔子的《論語》裡找不到一絲一毫奴隸社會的蛛絲馬跡,即然孔子的思想是從他那個時代的古人學來的,怎麼會一點烙印都沒有呢?若是奴隸制社會百姓可都是奴隸啊!那怎麼會有使民信服、有教無類的語句?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中國歷史上有兩次文化大爆炸時代,一次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這時期的人們追求真理,追求人的真理;追求社會真理;追求治國真理;追求軍事真理等等。這是中國自身的文化裂變,然後就導致出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王朝興盛歷史。另一次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這次是世界文化的大爆炸,導致於把中國推向了世界舞臺。每一次大爆炸都是有其歷史根源的。

    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大爆炸,我們可以推匯出那個時代以前的歷史各種理論都是不成熟的,不成體系的,是孔子把它們系統化了。那麼支撐著那個時代的主體文化是什麼?應該是《易經》,古有伏羲創八卦,文王演周易一說,就連孔子都去研究《周易》也可證明這一點。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根據他那個時代的古人思想總結提煉出來的,如果你認為周朝是奴隸制社會,那麼孔子的這句話就是奴隸制思維。但我認為不是。

  • 2 # 仁己及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這樣來翻譯:君王有君王的樣子(或者領導),君王有什麼樣子仁義。後臣子有臣子的樣子,就是賢明。父親有父親的樣子,就是慈愛。子孫有子孫的樣子。就是孝順。這就是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還該有的樣子。

    什麼社會不是這個樣子?現在沒有君王了,你總要有總統吧。你有父親吧。你總希望父親慈愛你把。當然現代社會,人格平等。但是社會分工是不同的。搞笑的人我貼一篇我以前的文章:

    英國式自由與法國式自由:打砸搶的自由,召來的都是一茬又一茬的獨裁者。

    當今世界有兩大革命: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英國革命與尼德蘭革命極為相似。而法國革命則是另外一種革命。這兩種革命帶來的後果極為不同。在某種程度上來講。英國和法國革命的方式,對這倆國之後一百年的革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英國革命,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宗教改革混合在一起。新教為了和舊教進行割裂,在社會中引領了一次革命。這種革命的顯著特點就是。無論是革命前的階級還是革命後的階級,都沒有拋棄宗教。或者稱之為”道義”。革命之後,新興階級仍然是掌握道義的。(尼德蘭革命也很相似),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英國有的舊階級沒落,有的新階級崛起,有的崛起又沒落,有的沒落又崛起。但是很明顯的是,這些人卻都在一個行為模式框架下,積極努力,認真承擔,在數次戰爭中,”英奸”幾乎找不到。他們重視名譽。珍惜榮耀。除了民族問題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本國再無大的革命。這個國家也順利成為了定義一個世紀的超級大國。作為一個面積只有24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成了一個世紀的首強。

    而法國卻是另一種革命方式。那就是打破道義。並給懵懂的小市民群體強行戴上”先進”的帽子。並摧毀之前一切建制,這種革命打到了一個”獨裁者”(是不是另說),卻建立起了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新獨裁者。立憲派到理論特派,到Accord賓派。由殺數十人變成殺數百人,再到一年上萬人。直到快成了法外之地,才請出了拿破崙這個超級軍事家,當然。官員全部由中央政府任命,下議院取消,換言之,上萬人白死了。

    這種異於英國的革命方式同樣對法國造成了一定影響。法國從此,一不順暢就開始要革命。共和國也走馬觀花換了五個。居然被一盤散沙,只有傳統相聯絡的德國打倒。更是出現了英軍種不曾出現的階層:法奸。法國貴族傳統深厚。但革命之後。行為都開始打折。法國乘著東風,卻殖民戰爭中中國都打不贏。

    還好還好。法國是在歐洲。並且那個時期。全世界沒幾家會用機器。要是一個生產力沒怎麼發展的國家。怎麼辦啊

  • 3 # 楊朱學派

    六十年前,稱周王朝是奴隸制社會。秦朝代替周王朝是消滅奴隸制,是社會的進步。那是一個說謊的時代。

    考古證明,周王朝奴隸占人口比重不到百分之一,並非奴隸社會。而秦朝奴隸占人口比重達10—20%,是不折不扣的奴隸社會。

    所以,儒家思想並非奴隸制社會的產物。孔子所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亦非糟粕。

    孔子此言,可從兩個層面解析:

    君君、臣臣是政治思想。父父、子子是道德規範。

    一、先解讀君君、臣臣。

    第一個“君”是指君道。第二個“君”是指君主。在儒家經典《春秋左氏傳》中,有一則《晉靈公不君》的故事。此處之“君”,就是晉靈公不守君道。依據孔子的春秋筆法。但凡弒君:不書弒君者之名,而書國君之名,君無道也。誅殺之乃為民除害,替天行道。晉靈公不守君道被殺,罪在國君。

    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標準約束君主。然後,再以臣道的標準約束群臣。就是以禮法把權力關進牢籠。今日謂之——憲政。

    二、再說父父、子子。

    首先,以父道的標準要求父親。然後,才能以子道德標準要求子女。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道德楷模,也是中華兩千年來的道德楷模。下面舉兩則例子。看曾子是如何守父道的:

    1、曾子殺豬。

    曾子之妻去市集,其子隨之而泣。曾妻曰:“汝還,顧返殺豬而烹食。”妻市集而歸。曾子欲捕豬殺之。妻止之曰:“吾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可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也,聽父母之教。今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非以成教也。”遂殺豬烹之。

    此故事論述的,父母教育子女之道——父母是兒女的第一任老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

    2、曾子不續絃。

    《顏氏家訓·後娶》篇,篇中記載了曾子不續絃的事蹟:

    吉甫,賢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賢父御孝子,合得終於天性,而後妻毀之,伯奇遂遭放逐。

    曾子妻死,謂人曰:“吾不及吉甫,子不及伯奇。”於是,終生不續絃。

    王駿喪偶,亦謂人曰:“吾不及曾參,子不如華、元。”並終身不娶,此等足以為誡。

    曾子開創了不續絃的先河。這是保護未能年人免遭繼母虐待的具體實踐和有效措施。

    父父、子子。就是首先做一個好父親,然後,再做一個好兒子。

    舉一個反面例子:當今社會無數男人離異後再婚。孩子的後媽把幼兒虐待致殘、至死。這類再婚的男子就不守父道。該被孔子和儒家批判。

    總之,孔子之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精華思想。誰拋棄了孔子思想,誰就愚昧、無知、落後。誰就邪惡、泯滅人性!

  • 4 # 使用者三玄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理解不是奴隸思維是人事定位規律。君君是指國家第一領導人或上級領導。臣臣是指下級官員或老百姓。父和子也就如上下級的關係。所以幾千年來,至今是無法顛倒的。下級服從上級、兒女服從父母是基本規律也非奴隸制度。

  • 5 # 種花家的老虎

    在極端的陷入奴隸制思維方式的人群中,有一種極端的理論,不管在任何方面雙方必須絕對的平等,如果有一方對你下達指令或佈置工作任務,接受者就是沒有行動自由的奴才,這種思維特別可笑。假如你在微軟工作,也想得到跟比爾蓋茨同樣的財富和權力,去阿里巴巴也想和馬雲平起平做,和他們一樣擁有對企業決策同等的權力。想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行其責,各履使命,沒有什麼不對的。

  • 6 # 使用者4423072539720

    你說的不對,孔子的主要思想內容,是克己復禮,他兌吾日自有三省,對君是否忠呼,對父是否孝呼,對民不是否信呼!。

  • 7 # 使用者8817456430822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是奴隸社會制度,任何社會包括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都是這樣的結構,只不過隨著人民的進步,又建立法律,使用了文明的方式,更人性化的方式,她的關係結果仍然沒有變,一樣是從中央到地方層層領導。

  • 8 # 白雲飛6189

    孩子殺害父母,不孝子是成群結對,社會上打砸燒,西方妖魔鬼怪紛紛出寵。那裡還有君是君父是父子是子,一切全部翻過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品種的鬥魚可以養在杯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