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國學

    孟之反是春秋時期魯國權臣孟孫氏的族人,魯國經歷的一次失敗戰役,卻讓孟之反得到了孔子及其儒學後人的高度讚許。

    根據《春秋公羊傳》記載“十有一年,春,齊國書帥師淺我”,這次失敗的戰役發生在魯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484年齊國伐魯,魯國三桓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共同迎戰齊軍。季孫氏這邊命孔子的徒弟冉求為帥組成左師;孟孫氏那裡命他們的世子孟孺子為帥組成右師,注意因為孟之反是孟孫氏族人,所以他在右師這支隊伍裡;剩下叔孫氏則負責守衛都城。

    在齊魯兩軍交戰過程中,相較於季孫氏率領的左師英勇奮戰、頻傳捷報,孟孫氏的右師則表現得非常力不從心,在戰況處於潰敗的情況下,主帥孟孺子更是帶頭逃竄,但與之相反孟之反始終“奔而殿”,這裡的“殿”是殿後的意思,就是說他在隨大軍撤退時一直走在軍隊最後,以抵抗敵軍掩護自己的軍隊安全撤退。撤退進入城門後,大家都對他讚歎不已時,他卻說不是自己敢於殿後,而是自己騎的馬跑不動才落後了,即“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可見雖然孟之反所在魯國軍隊敗退了,但孟之反在此役中的個人言行展現了什麼叫雖敗猶榮。在魯軍敗退之時,他雖然不是主帥,但始終自覺處於殿後的位置,把全軍的安危置於個人生死之上,比主帥表現的更英勇和有擔當。但他卻沒有因此居功自傲,為了照顧敗逃同伴的情緒,避免同伴對其產生嫉妒,把自己的英勇謙虛歸結為坐騎不利,純屬一場誤會和偶然。試想如果真的是因為馬兒跑不動,為何孟之反要等到快進城門時才“策其馬”呢,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孟之反的自謙之詞。

    因此孟之反的英勇和謙讓得到了孔子的讚許,孔子稱他“孟之反不伐”,誇孟之反不自我誇耀、有謙遜的美德。此外後世儒學大師的交口稱讚,比如邢昺、玄學家何晏在《論語註疏》中誇讚孟之反“賢而有勇”;宋明理學家張栻大讚孟之反堪稱世人楷模,即“聖人取孟之反所以教門人也”,白石錢氏亦誇孟之反“君子以功名為畏如此。”……

    綜上,敗退雖然並不光鮮,但孟之反在其中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令人歎服,更是世間少有的道德楷模,故而雖敗猶榮。

  • 2 # 跳跳1608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

    ①孟之反:魯國大夫,名側。

    ②伐:誇耀。

    ④殿:殿後,在全軍最後作掩護。

    ⑤將:將要,快要。

    ⑥策:鞭打。

    譯文:孔子說:“孟之反不喜歡誇耀自己。敗退的時候,他留在最後掩護全軍,快進城門的時候,他才鞭打著自己的馬說:‘不是我敢於殿後,是馬跑得不快。’”

    公元前484年,魯國與齊國打仗。魯國右翼軍敗退的時候,孟之反是掩護敗退的墊底。對此,儒家創始人孔子給予了高度評價,說他“功不獨居,過不推諉”,並認為這是人的美德之一。

    從另一角度看,功過自在人心,大家都看得到,孟之反說“是馬跑得不快”,大有功成不居的味道。

    做人要懂得謙遜,孟之反就是一個謙遜的人,他主動在後面掩護,把危險和不安留給了自己,卻自嘲說是馬跑不快。

    謙遜的人,更多看到的是別人、是集體的利益;做一個謙遜的人就要戒驕矜,因為凡是具有驕傲之氣的人,往往自以為能力強,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做事專橫,輕視有才能的人,驕矜對人對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這一點古人認識得十分清楚。

    孔子只是描述事實,協助弟子們去深觀現實生活中的品性細行。透過觀察孟之反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到他是不自誇居功的。

    讚歎他人,要依據的是他工作生活中所流露出身口意三妙行,這樣的讚歎才是名副其實的。當他人所作所為的確是從本心本性流露的,不管是在明處有人看見,還是暗處沒有人見到都一樣,而不是表面上一套,暗地裡又一套。他的內心清清靜靜、光明磊落,一切時一切處皆是如此,顏回是也,孟之反是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iui8中的手機分身是什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