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山思子

    當然記得,那時候還在上小學,放假的時候就幫爸媽一起割麥子,“揚場”、曬麥子……收完麥子後幾個小夥伴就在麥秸垛上“打架”“扒咕嚕”從早玩到晚,也不覺得累,現在家裡不種麥子了,全是樹苗,當年一起玩的小夥伴也各自有了家庭,有些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過面了。

  • 2 # 單帥姐姐

    我家裡不種田,從小到大都不種田,但是我看過種田的人農忙時候的樣子,汗水溼透了衣服,以及農忙的機器在田裡到處跑

  • 3 # 胖妹的一天

    記得,小時候家裡種的麥子和胡麻,最怕到那時候了,父母老是讓我們抱麥捆,熱的滿頭大汗。就想著趕緊幹完吃根雪糕

  • 4 # 阿玲大人

    在我的記憶中,七八歲就開始要幹些力所能及的事兒。水壺裝好冷開水或泡些茶葉,然後跟隨爸媽去下田收割,快到中午時分,吩咐姐姐回去做飯。我呢,在稻田裡時而裝水端水,時而送叔叔嬸嬸們打穀用的籮框,當然乾的最多就是撿稻穗,後來再大一些,父親給我一把鐮刀,我很興奮的接過,終於可以像大人一樣割稻子了!然而,一開始那股新鮮勁兒很快消失了!且不說稻子葉割得手很癢,長時間的低頭彎腰,機械式的重複一種動作,很快腰痠背痛,加上不熟練,自己的手也曾被割到,毒辣的太陽,不一會大汗淋漓,連連喊累,直想放棄!也正是那時,開始真正體會到父母的不易,當農民的苦,什麼叫黃土精神:面朝黃土背朝天。如果趕上秋雨,稻田裡積水,之前起的放水溝也沒用了,全變成了稀泥,一腳下去,半天拔不起來,割谷就要谷樁留高些,這樣才能避免割好的稻穗放在上面不拖泥裡,極其費勁,如果稻穀因下雨倒伏,那更是難上加難,收割起來讓人崩潰。

  • 5 # 1688小璟

    小時候喜歡農忙節放假了,九天的假期好耍哦,不過作業也有很多,每天要早早起去收稻穀,八九點回來曬稻穀,十一點煮飯,最可怕的六月的天氣,曬稻穀都怕了,天氣陰晴不定的,一個過雲雨就把稻穀淋溼了,自己一個人根本來不及收,一淋溼了又得多曬幾天。農民真的是不容易,靠天吃飯。

  • 6 # 農女小蔡

    記得,那是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在村裡上小學學費一百多,姐姐剛要上中學,學費得三百多,爸媽都是農民,靠種地為生,無其他經濟來源,每到開學父母就犯愁,我們全家總動員,去地裡搬玉米,剝殼,曬幾天,然後用手一粒粒剝下來,一會手就火辣辣的痛,一斤曬乾玉米才賣0.35元,父母為了我和姐姐順利上學,總是起早貪黑忙到深更半夜。為了四五百塊錢,得扒多少玉米啊?現在生活好了,機械化也有了,現在的孩子是體會不到了。

  • 7 # 文與靜

    特別記得兒時去地裡拔草,熱的很,最怕各種各樣的,其實我也沒幹多少,都是父母乾的,很辛苦,時至今日都記得……

  • 8 # 葉澄談歷史

    又到了一年的農忙季節,中原地區的小麥已經開始了收割。親愛的朋友,你是否還記得兒時農忙時候的畫面?今天葉澄就與大家分享些只有70後、80後、90後的人們經歷過的農忙時的圖片,不知能否喚起你對兒時的回憶! 那時農忙收小麥全靠人工,拿著鐮刀一把一把的割出來的!

    這是那時的老照片,農忙的時候真可謂“全民”總動員,老少都沒有閒著的。

    這是將收割的小麥打捆,這樣能夠方面用機動三輪車拉倒麥場裡。

    打過捆的小麥裝上機動三輪車,然後到麥場裡打麥(打麥:將成捆的小麥去殼)!

    農忙就是搶收(因為夏季天氣多變,如果不抓時間搶收就有可能導致減產),所以有的時候忙的連回家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只好在地裡湊合著吃點。

    打麥是一個體力活兒,基本上都是全家齊上陣,小孩子一般是負責接麥子(接麥子:將去殼的小麥運輸到空曠位置晾曬)。

    在麥場曬乾的小麥要趕緊裝袋,要不然碰到下雨就麻煩了!

    小孩子們在空閒之餘會在麥場裡玩耍,大多數農村孩子都應該經歷過在麥場看麥子的事情。

    大人們一直在忙著屬於他們的事兒,看下一季種點什麼好!

    休息的時候,小孩子們總聽愛聽大人們談論事情,雖然那個時候什麼都聽不懂,也感受不到。

    小孩子們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在收割完之後在地裡撿麥頭兒。因為麥秸在收割的時候已經很乾了,有些麥頭在運輸的時候都掉了,為了不浪費一季的勞動成果,所以要把麥頭都撿回來。

    如今隨著機械化收割的普及,現在農村人在農忙的時候不再像兒時那般的辛苦。原先全靠人力收割的時候,農忙需要持續一個月左右,現在機械化收割之後,農忙基本上能持續半個月左右。 您看完有何感觸?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討論! 葉澄說的有何不當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指正!

  • 9 # 愛剪影精彩剪輯

    兒時的農忙怎麼能夠忘記呢?可能對於現在的80後童年的生活是現在最想回去的過往.

    記憶種的小時候農忙.沒有收割機.所有的活都是靠人力.割麥子用“鐮刀”一把一把的割.早晨四五點鐘.趁著太陽還沒出來.父母就早早的起床下地割麥子.一畝地可能要割上一天 甚至更長時間.一直幹到中午還不肯回去.因為夏天的天氣變換無常.可能暴雨隨時都會到來.一但下雨可能成熟麥子就要壞到地裡了.所以他們都會趁天氣好.趕緊收.哪怕很熱很累.

    說到累.可能最累的就是拉麥子了.那時候沒有拖拉機啊(至少不是家家都有)我家拉麥子還是用(架車子)裝車是個技術活.小小的駕車子.老爸能裝的高高的 大大的.為的就是能儘快幹完.裝完之後就要拉到(場裡)打場.記得每次拉麥子老爸都會在駕車子傍邊給我留一根繩子 一起幫他拉.我知道那樣根本幫不了多大的忙.但是還是很願意一起拉(可能就是感覺好玩.現在想想.......唉)

    說是幹活.其實就是玩.大人怎麼會指望我們好好幹活呢~~~~~~~~~~~~~~~~~

    那時候最好玩的 莫過於 帶“春蹦子”“接料子”(老家話)逮多了回去 油炸著吃.別提多香了.現在由於環境的影響.再回到老家.從前常見的一些東西好像再也見不到了

    那時候的童年.雖然沒有現在的這些電子裝置.真的是找一棵樹能玩一天.都不嫌煩

  • 10 # 快樂的童年時光

    收麥子

    每到麥收的時候學校就會放假――麥假。烈日下,大人手裡揮舞著鐮刀,彎著腰蹲在麥地裡一刀一刀割著金黃的麥子,臉上的汗不停往下流,脖子上繫著一條毛巾,不時的用手擦去淌下的汗水。小孩的我們跟著後面是麥穗。一捆一捆的麥子再運到早已壓平的麥場上。然後把麥穗從麥秸上再用工具割下來,攤平在麥場上等待烈日的暴曬。曬好的麥穗用石碾子來回碾壓後趁著風把麥子分離出來。

    麥場是我們小時候的樂園,挑選出青色的麥子用火烤著吃,滿手的灰,嘴巴邊變成了黑色。幾分錢的冰棒就可以高興半天。

    晚飯後左鄰右舍坐在一起乘涼,手裡拿這蒲扇,談論這今年麥子的收成。孩子們來來回回,跑來跑去的玩,累了坐在大人們身邊聽他們講故事。河塘裡青蛙呱呱叫,像在訴說著今年收成。

    麥子曬乾後,磨成麵粉可以吃新麵餃子。熱騰騰的餃子擺在眼前,忙碌了幾天的辛苦也漸漸褪去了,個個臉上掛滿了的笑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機玻璃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