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人談歷史
-
2 # 棋中卒75
所謂""誤解"",故名思意就是錯誤的理解。包括對某一事物或人作出不正確的判斷或判別。有時我們對待歷史人物的評價會出現一些偏差,根據不同觀點和不同立場,會得出不同結論。可以說歷朝歷代,還沒有一位政治領袖或名人達到百分百的民意支援度。那麼既然出現誤解,說明此人還是做了一些與人民意願相違背的事情,有時也只能說是功大於過而已。
小時候,常聽父親講秦始皇修萬里長城的故事,其中就有孟姜女丈夫在修築長城時如何傷命的傳說。從那時起,在我的印象裡秦始皇就是暴君,這種思想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但到後來,透過一些歷史書籟的閱讀,我對秦始皇有了新的認識,也對秦政有了新的理解,他是統一六國,完成華夏統一大業的第一君主,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為領導核心的政治機構創始人,他開疆拓土,發展經濟,使中國成為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國。至於他多暴虐,多淫亂,這些也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千秋功罪,歷史自有評說。
-
3 # 歷史的拐點
思來想去我覺得就是曹操了。
我想大部分人最早都是透過《三國演義》接觸到的三國。這本小說確實寫的好,作者羅貫中以一本小說成功將個人價值觀灌輸給了所有讀者。擁劉反曹,曹操乃是亂世的奸雄。確實不管從其殺呂伯奢一家,還是號稱夢中好殺人等等,方方面面似乎都表現出來這個人的奸詐本性。但是難道在看書的時候你沒有感到一絲奇怪,這樣一個奸詐之人,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才為其所用。
之後再接觸曹操得益於日本光榮公司的遊戲《三國志》。遊戲中當年看書時候的疑惑再次浮現在我的心頭。曹操手中文武雖然沒有關羽張飛之勇,沒有諸葛周瑜之智,沒有魯肅張昭之政。但是他手中人才最多,最均衡。此外他的地理位置最差,總是居於地圖中心屬於四戰之野。我想就是劉邦、劉秀在這麼一個地方也不一定能夠成就霸業。這時候的我雖然認可了曹操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但是其奸雄的印象還是根深蒂固的。好吧,為了生存手段狠辣些,做事無恥些沒有什麼,畢竟生存才是第一要義。
徹底改變對於曹操的印象是在看了易中天先生的《易中天品三國》系列,知道了什麼叫做史書《三國志》,什麼叫作小說《三國演義》。強烈的好奇心讓我翻看了《三國志武帝紀》。終於一個鮮明的歷史人物形象誕生在我心裡。這個曹操他豁達,別人說他是亂世之奸雄,他一笑置之。赤壁之戰失敗後,想起郭嘉的好,他肆無忌憚放聲大哭。這個曹操他理智,官渡之戰後,發現的通敵文書全部付之一炬。攻取荊州後孫權表示願意俯首稱臣尊其為帝,他冷靜的拒絕。這個曹操他冷酷無情,荀彧為其政權重臣,一日離心立刻逼其自盡。漢獻帝的董妃身懷龍種,威脅到他也不惜辣手摧花。這個曹操威武霸氣,看看他的《觀滄海》《短歌行》哪個不是氣吞萬里如虎。至今我猶記得史書中曹操說的那句“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何等的自信霸氣。
我在不同的時期寫的打油詩最能體現我思想的轉變:
厭曹
白臉奸,紅臉忠,白麵曹操多權謀。
悲心痛哭盡虛情,語帶笑顏為試探。
貪生怕死好女色,命中怎配帶個雄。
言曹
喜其豁達多寬宏,惡其奸詐好殺伏。
盛世能臣亂世奸,命運本就善弄人。
頌曹
世間豈有無暇玉,人無完人方為真。
亂世人命賤如狗,救火當應先就我。
力挽狂瀾扶傾廈,白骨盈野非夙願。
謀臣猛士齊效命,千軍萬馬俱歸心。
愚忠本自是枷鎖,破鎖立業真英雄。
是不是還有很多人誤解曹操呢?希望這段話能夠讓你給自己一個重新認識他的機會。
-
4 # 東西堂主
對我來說曾經誤解最大的,恐怕就是隋朝的末代皇帝:隋煬帝,楊廣了。
之所以產生誤解,是因為少年時代聽的民間戲曲和評書。這些傳統作品裡,經常把隋煬帝描述成一個荒淫無度、殘暴奢侈的人。更有甚者,還用了一串合轍押韻的詞來形容他,比如:弒父篡權、鴆兄圖嫂、欺娘霸妹等等。
一言以蔽之,隋朝就亡在隋煬帝這個敗家子手裡。
不過,隨著後來讀書歷事愈多,逐漸推翻了之前的印象,也更深入的瞭解了隋煬帝其人,以及隋唐更替的內在邏輯。簡單說,隋煬帝這個人雖然稱不上什麼一代英主,但也絕對不像民間作品裡說的那樣不堪。
回頭看來,老百姓的邏輯很簡單:唐帝國威武一時,自然在民間的認同感很多。唐取代隋,也必然要給自己樹立合法性。因此,竭盡所能的抹黑前朝也是必要一步。那麼,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怎樣呢?我們從三方面來說:
首先,隋唐兩代的皇室並不是決然對立的,他們之間不僅同屬關隴集團,甚至還有親戚關係。比如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他的母親和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妹。相應的,楊廣也就是李淵的表哥。也就是說,唐朝取代隋朝,實際上是李淵奪了“表哥的天下”。再或者說:隋唐兩個朝代的權力,實際上是在一個大家族內部之間流轉的。
既然是窩裡反,沒點藉口怎麼說的過去呢?於是,唐在編修史書的時候,黑筆就來了。
其次,隋朝的滅亡也不能全怪在隋煬帝的個人品質上。如果怪的話,就怪在煬帝一朝採取的施政措施。比如隋朝三次遠征高句麗,也就是現在的北韓半島。結果準備不充分,無功而返,勞民傷財;再比如隋煬帝主導開鑿京杭大運河,這顯然也是耗資巨大的。結果在這些巨大工程的拖累下,民間的怨言終於演變成了混亂。而唐也正是趁這個機會,奪了隋的天下。
最後,再說隋煬帝其人。民間作品和野史說他淫亂,固然有些誇張,但也並非全無蹤影。比如在他父親楊堅病重期間,他確實對之前征服南朝陳時,掠來的兩個妃子,宣華夫人和榮華夫人有過非禮行為。不過如果以此邏輯,來推匯出隋朝就亡在他手裡,顯然就有點過了。
客觀的看:隋煬帝的一些施政行為,其實還是希望勵精圖治,把這個國家治理好的。比如剛才說的開鑿京杭大運河,它的根本目的就在於聯結華北平原和江南地區,把江南的物資運往北方,穩固王朝的統治。只不過,這個專案太過於龐大,反而把整個國家拖垮了。
這也是他剛愎自用、缺乏遠見的體現。
回覆列表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一個個學派接連湧出,他們在歷史的舞臺上爭奇鬥豔,最終有了各自的影響力。而在諸多學派當中,縱橫家始終保持著那份神秘,他們中以鬼谷傳人出世者一次次改變歷史程序,而後世對於他們的評價則是“一怒而諸侯懼,安之則天下息,”這也正是鬼谷傳人的影響力。
縱橫派
在眾多鬼谷傳人中,蘇秦無疑是最耀眼的一個,他合縱六國,掛六國相印,使強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這也使得他名噪一時。而蘇秦一生輾轉各國,很多人疑惑他究竟效忠的是哪一個國家?而他的故事也並非僅此而已,他與燕國王后私通之事也在後世引起很大爭議,那麼歷史上蘇秦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而他又效忠的到底是哪個國家呢?今天就聽小編給你聊一聊。
鬼谷子
別看蘇秦在各國之間遊離不定,其實他的心永遠屬於燕國,因為燕國是他的伯樂,是真正改變他命運的地方,也是從燕國開始,蘇秦才有了往後的榮光。而他後來在別國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燕國,那麼蘇秦是怎樣在燕國改變他的人生的,還要從蘇秦的早年經歷講起。
蘇秦從小的求學生涯,讓他受盡冷眼,因為一事無成自己的哥哥和嫂子也看不起他,他回家他的嫂子故意不給他做飯,就連家裡的僕人也對他冷眼相待。他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剛開始遊說各國並不成功,回到家後仍然飽受冷眼與歧視。他更加刻苦讀書,從此懸樑刺股,一年後再次出山遊說各國。
蘇秦
蘇秦在各國仍然飽受冷眼,唯一到了燕國,燕文侯對他非常重視,給了他大量的資金和馬車,讓他開始遊說各國,就這樣落魄的蘇秦終於迎來了轉機。有了燕王的支援,在別國受到的待遇也截然不同,而他回到家以後,哥哥和嫂子對他也是一反常態,特別熱情尊敬。
這些經歷讓蘇秦變成了一個極度貪慕財富和權位的人,他認為所有的這些別人對他的好都是財富和權位帶來的附加效應,而這也成了他人生目標追求。於是他更加努力遊說各國,終於取得成功,掛六國相印,在合縱瓦解之後,蘇秦回到燕國重新受到重用。
蘇秦
蘇秦雖然有才但是無德,他在燕國時竟與燕易王的母親私通,讓燕易王蒙受奇恥大辱。而蘇秦自知自己罪責難逃,又因燕國和齊國有大仇,於是請命去齊國做間諜,以此來贖罪。而燕易王也同意了蘇秦的做法,蘇秦於是來到了齊國,就這樣蘇秦在齊國受到重用。
燕易王母親
雖然蘇秦在齊國已經飛黃騰達,但是他卻沒有忘記燕國的知遇之恩,以及對自己行為的贖罪,他步步為營,只為把齊國拉下深淵。就這樣蘇秦讓齊泯王大興土木,消滅宋國和攻打秦國,齊國的暴行引起了其餘各國的不滿,最後遭到六國合攻差點滅亡,蘇秦最後被發現是燕國的間諜被處死。
從蘇秦的種種行徑上我們可以看出,蘇秦始終效忠的是燕國。不管是報恩還是贖罪,只有燕國是他真正心中隨想所念的地方。他也最終報答了燕國,雖然身死,但是也真正做到了知恩圖報,最後也在歷史上流芳。
以前對蘇秦誤解很大,一直以為他只是一個單純的英雄,但實際上他的內心也是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