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貼士人生
-
2 # 灤陽誠毅
呂不韋是個有理想的商人,他由商入政,走的每一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費盡心機得來的。他的理想不外乎“立德、立功、立言”,幾乎可以說是做到了,只不過結局不是很理想。
秦王嬴政對呂不韋的懲處措施是流放蜀地,當時的蜀地的確配得上流放地這個稱呼。環境還是相當艱難的。選擇自殺算是比較體面的結果吧。原因我覺得有三點:
第一,呂不韋獲罪也是因為宮闈中的嫪毐事件,這件事本就是難以啟齒的,對於嬴政和呂不韋這對君臣來說都是,政治道德已經損失,呂不韋也無面目面對世人了吧。
第二,流放蜀地對於呂不韋這個曾經的丞相來說是個絕大的侮辱,雖然士族們還沒有自尊自愛的共識,但士人面對侮辱,自殺就是正當的選擇,他不能讓自己死的不明不白,死也要壯烈。
第三,野史都說嬴政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即便不是,兩人份屬君臣、情同父子,秦王親自下令流放丞相,這一點從個人感情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也許在他情緒崩潰,失望之餘服毒自盡也很正常。
春秋戰國時代的貴族和平民都很有血性,有時為了成全大義生死自然都會置之度外,有名的“二桃殺三士”當中三個壯士羞愧難當拔劍自盡。好像那時的人都沒把命當回事。
-
3 # 老么看點
你提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你永遠不懂古代人的血性!古代華夏子孫是以“仁義禮智信”維繫的民族群體,不尊禮法就會被淘汰,他們把尊嚴和名聲看的比生命還重要。可是經過宋朝之後,蒙古和滿清為了扼殺我們這個民族首先扼殺漢人的血性!扼殺我們的尊嚴!所以經過這兩個外族的統治我們現代人幾乎已經沒有了血性,只保留了圓滑!
-
4 # 一個人的歷史
呂不韋被嬴政免去了丞相的職務,然後驅逐出京城,讓他到自己河南的封地居住。但是嬴政對這位曾經的仲父還是很不放心,畢竟呂不韋在秦國為相多年,各方面的關係盤根錯節,一旦作亂,對於自己還是有很大威脅的。呂不韋回到封地以後的一年間,諸侯國派來拜訪他的人絡繹不絕,呂不韋來者不拒,都對他們以禮相待,這在嬴政看來就是邀買人心、居心叵測了。但是呂不韋對於秦國有大功於前,且已經被罷免了官職,又沒有犯什麼大錯,嬴政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殺死呂不韋。有人會問:“皇帝殺人也需要理由嗎?直接推出去殺了不就完了嗎?”這在秦漢時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古人講究名正言順、出師有名、刑罰有典,因此更不能胡亂殺人。做為以秦法為立國之本的秦國,殺人是要有依據的,就算是秦王也不能逾越。於是,嬴政提筆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信裡面寫道:“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能佔據河南這麼大的封地?你和秦王又沒有什麼血緣關係,憑什麼被稱為仲父,你與你的家屬都遷到蜀地去居住吧!”呂不韋接到這封信後,內心知道秦王對於自己已經痛恨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如果自己不死,說不定還有什麼更狠辣的手段,到時候就不是自己一個人的生死問題了,因此呂不韋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說呂不韋還有一線生機的話,嬴政的這封信就已經宣判了呂不韋的死刑。所謂的生機是嬴政不在追究,但透過這封信,呂不韋意識到如果自己不死,將面臨比死更讓人痛苦和無法接受的事,因此,他選擇了自殺,無奈中的唯一選擇。
-
5 # 史海驚奇錄
認真來說,呂不韋絕對是嬴政的恩人無疑。如果沒有呂不韋在前面的鋪路,根本就沒有嬴政後來的號令天下,甚至不名一文客死他鄉也未可知。
當年在趙國,大商人發現異人也就是嬴政他爹奇貨可居,於是決定做一個大到極致的投資專案。他主動結識異人,甚至把自己的愛妾趙姬送給了他。
根據野史傳說,當時的趙姬是有身孕的。而趙姬後來生了嬴政,所以說,嬴政真正的爹是呂不韋。
後來,在呂不韋的運作下,異人回國並繼承了王位。他死後便輪到了嬴政。呂不韋也由此而賺得盆滿缽滿,從此名利雙收。由於他的特殊身份,呂不韋在秦國可謂是權勢熏天。
然而,後來事情發生了逆轉。因為趙姬的政變失敗,從而讓呂不韋也受到了牽連。不過我想,這多半是嬴政的一個藉口吧,事實上他早就想把這個仲父拿下了吧?
於是嬴政傳旨一道:你呂不韋何德何能敢居仲父?隨之將其流放。但,呂不韋卻選擇了服毒自殺。
很多人不免疑惑:人家只是流放你,你卻自殺了,這又何必呢?
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可能是呂不韋害怕了。之前,他跟已經成為太后的趙姬早就不乾不淨,兩人舊情復發,一直暗通款曲。或許他料到,一旦這事讓嬴政知道了,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其次,也可能是感情上一時接受不了。如果嬴政真是他兒子的話,呂不韋看到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親兒子最終竟然這樣對待他,感情上太受傷了。於是,這個親爹突然間便心灰意冷,乾脆一死了之。
另外也有可能是一種示威吧。嬴政是他的親兒子,也被他一手扶上了王位。可以說,呂不韋后半生的精力都用於這裡了,可結果卻是,兒子要懲罰他這個父親兼恩人。站在這個角度,他為了對嬴政表示拒絕與失望,便以死來向兒子示威。
-
6 # 楊朱學派
呂不韋因嫪毐之亂受牽連。被免去丞相之職。全家被流放至蜀地。原本事情已經平息,呂不韋可以安度晚年的。
就在呂不韋去蜀地的路上。收到了秦王嬴政的書信。看到書信後,他就自殺了。
呂不韋為何自殺?這要從嬴政的身世說起。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是陽翟大商人,家累千金。當時,秦昭王庶孫異人質於邯鄲。呂不韋以為奇貨可居,給五百金予異人,為進用,以結賓客……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悅之,請之。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據史料記載,生父是呂不韋。 嬴政即位後,對他身世的傳聞沸沸揚揚。他只有殺了呂不韋,才能堵住悠悠眾口——兒子是不是殺父親的。我殺了呂不韋,證明我們倆個沒有血緣關係。
秦王嬴政在信中寫道——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 你與秦贏有何干系,居然稱是寡人的第二個父親?!
呂不韋心領神會。便飲毒酒自殺。
-
7 # 牛在看你
其實這個問題我前面的問答中已經回答過了,這裡再過一遍吧。
呂不韋是由商入政的代表人物,即逝偶然,也是個機遇,生意的講究低買高出,以小博大。
“奇貨可居”的念頭秦昭襄王四十年,太子病故。兩年後,第二個兒子安國君當太子,安國君有二十幾個兒子,在趙國當人質的子楚就是兒子中一個,不過他在這二十幾個人中排行居中,又不是嫡出,按道理沒有繼承大統的可能性。
但安國君太子雖然有兒子眾多,女人卻獨寵華陽夫人,又恰巧這個華陽夫人自己沒有兒子。
這個時期秦國老是攻打趙國,子楚在趙國混的也不好,生活困窘,秦國當局也沒怎麼把他當回事兒。
這時,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遇到子,就楚動了“奇貨可居”的念頭。呂不韋拿出自己錢財為子楚奔走交往,而子楚也答應呂不韋“把秦國一半分給他。”
知道華陽夫人沒有兒子的訊息,呂不韋買了很多珍寶以子楚的名義獻給華陽夫人和她周圍的人,華陽夫人一高興,就認了這個乾兒子。等到安國君做了太子,華陽夫人的“嫡子”肯定要回國了。
位高權重安國君去世,子楚當了皇帝,呂不韋就順利做了丞相,封文信候。子楚給了他河南洛陽十萬戶賦稅做為俸祿。
與此同時,老謀深算的呂不韋早前就給他安排了一個相好,子楚當了皇帝以後,這個相好也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然而,這個相好原本只是呂家的趙姬。
當時,各國的顯貴們都喜歡收羅門客,呂不韋自己也有食客三千,其中不乏李斯這樣的治國能臣,現在的《呂氏春秋》就是這幫人寫的。子楚當皇帝當的不長,留下了年幼的秦始皇還不能親政。呂不韋就以丞相和“仲父”的身份輔政,朝野上下無不懾服。
權利爭鋒秦始皇漸漸長大後,凡事有了自己的判斷,治國理念上和呂不韋發生了強烈的衝撞。
呂不韋先是一個商人,他在治國之上和爭強好勝的秦始皇肯定有不少差異。但是,秦始皇只得忍耐,因為朝野之中,除了呂不韋一派,還有嫪毐一派,皇權得不到重視。
為了控制秦國的權利,秦始皇決心除掉他們。但丞相呂不韋的功勞巨大,他的勢力集團又非同之大。為了收回權利又不至於引起暴亂,秦始皇先免去呂不韋的丞相之位,讓他回到河南的封地。
一年以後,秦始皇發現那些諸侯國的賓客和使者們都紛紛來到秦國拜見已經無權無勢的呂不韋,這讓秦始皇十分擔心,他擔心呂不韋最後會聯合諸侯國謀變。於是賜書給他說:“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把河南做為你的封地,食祿十萬戶?你跟秦國有什麼親緣,被人稱仲父?你跟你的家屬都搬到蜀地去居住!。”巴蜀之地在當時屬於蠻荒之地,到了漢高祖劉邦時期,都認為那裡鳥不拉屎。除此之外,呂不韋假如去了巴蜀,和諸侯國的交通上絕對受到秦國的牽制,秦始皇可能並沒有想讓他死,但是呂不韋估算秦始皇對自己的逼迫會越來越多,所以就喝毒酒自殺了。秦始皇知道後,也很高興,這是最好的結局。除去了呂不韋和嫪毐,他們的那些門客們才獲准回到咸陽。
回覆列表
簡單的說,呂不韋的理想是治國理政,把自己《呂氏春秋》當中的觀點應用到實際的國家政策當中去。聖旨一下,把他舉家遷走,這個理想基本就沒機會了,呂不韋年紀也大了,活著沒希望。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