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唐皇家影視
-
2 # 小韭漫談教育
馬上要上初三的孩子,已經14歲,差不多15歲了吧?這個年紀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
建議先了解孩子如果親子關係一般的話,父母與之溝通也是比較困難的。親子關係很好的話,可以瞭解到孩子的內心活動。
也許他們總是想的很多,但都沒有辦法付諸行動。衝動與理想結伴、希望與悲觀共存、封閉與開放交織、渴望接觸外面世界又缺乏實踐的勇氣。
有個性的孩子,既不想老師與家長的約束與說教,又想得到來自外界的幫助與指點。但家長說多了,又容易引來孩子的反感。
家長要先想辦法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問問他對未來的打算。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往往活得比較糾結,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客觀面對事實自己家的孩子自己最瞭解,孩子初三以前的成績,其實家長心裡是有數的。家長既然說了,上普通高中都很渺茫,那麼家長對孩子的未來應該有了一些打算。
很多人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其實自己心裡是有答案的,只是不確定而已。
正常孩子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我們需要接受一個客觀的事實就是:有的孩子善於學習,有的孩子不善於學習,那麼怎樣發掘出孩子的長處?
孩子才14-15歲,不念了肯定是不行的,我想了想,辦法還是有的。
建議有二:一、如果家庭條件好,可以送到國外去留學。增長見識,開拓了視野,孩子獨立生活後,突然間開竅了也說不定,對吧?
當然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就是,大部分孩子能很快就適應獨立生活,而小部分比較敏感的孩子,卻不能獨自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
為著孩子的心理健康著想,關於下一步的打算,家長必須跟孩子溝通好,讓孩子樂於接受家長的安排才行。
二、如果經濟條件不太好,那麼就得看孩子有哪方面的特點了。
就是現在說的特長,如畫畫?音樂?彈琴或唱歌等,這些興趣愛好如果堅持學好,那麼將來中考高考時,對文化課的要求就會低很多,當然每個城市的情況可能不太一樣。
親戚琪琪,從小就是個聰明伶俐的女孩子,但是,就是學習成績不好,也說不上為什麼,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國家機關幹部,這個女兒真是讓他們操碎了心。
後來琪媽發現女兒喜歡畫畫,當然也僅是喜歡而已,沒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於是就給她報班上課,就是跟當地的美術老師學,中考時憑這個繪畫成績,進了當最好的高中,但她的文化課還是很差,孩子也不想念下去。
琪媽一直堅持陪女兒學畫畫,高二時,乾脆陪著去天津美院學了一年專業課,直到專業課考完試,才回學校突擊文化課,主要是請老師一對一講,每節課300塊錢。
琪媽這幾年為了孩子,資金的投入也是挺大的!
高考時,琪琪的文化課過了錄取分數錢,加上專業課考的不錯,後來考上哈爾濱師範大學,四年後畢業出來,自己又學了電腦設計,現在,在深圳的一家上市公司做設計,畢業不到3年,如今月薪近萬元。
說了這麼多,我只想說,這是一種途徑,僅供參考。
具體情況,還得家長與孩子認真坐下來,好好談談未來的規劃才行。
現在的孩子都不大懂事兒,可以帶去貧困山區住一個月,去火車站汽車看看那些往來的民工,去醫院看看眾多求生不能的病人......讓孩子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看看別人掙扎在生存線上的生活是否對孩子能有所觸動?
-
3 # 快樂庭院
認真看了題主的描述,很能感覺到題主的焦慮和無奈!
從描述中,看出孩子的確是有問題,可是家長的問題也比較大。
1,是孩子沒有養成習慣呢?還是你不習慣放手呢?
"他從小就是在我的眼睛底下做作業",僅此一句話,就能看出題主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家長,不過方法卻不值得提倡。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在小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習慣,慢慢就應該放手,而你的孩子到了初三,你還要一直陪伴寫作業,這是孩子沒有養成習慣呢?還是你不習慣放手呢?
2,“為什麼就看不見他的優點呢?”
從題主的描述中,沒有看到一個正面的詞語,題主對兒子的描述全部是負面的,也正如題主所問“為什麼就看不見他的優點呢?”
每一個人都優點,看不見孩子的優點,這不是孩子的問題,這是家長的問題。從描述中,可以看出初三的孩子還能允許家長陪伴寫作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對父母的尊重和順從,這就是這個孩子的一個明顯優點。不過從這個優點,是否可以看出題主控制慾比較強,對孩子過於無微不至呢?這也是值得題主反思的一點。
3,家長都把孩子的事情做完了,孩子還能做什麼?
家長把孩子該考慮的事情都考慮好了,孩子還能思考什麼?
這是現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從我對孩子成長的觀察中,大多懶惰的 孩子是因為習慣了家長的全方位代勞和安排;做題不跟路,記憶不好,理解也不好,專注度更差,這和個人的基礎和資質有很大關係,也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很大關係,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又和家長的教育觀念方式方法有很大關係。
4,家長的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比較大。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所在群體中勝出,這是天下所有家長的心意,可是對於絕大多數家長來說,還必須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普通人的現實。
我們對於孩子的期望要建立在孩子的個性和真實能力上。
就如題主所說,自己孩子成績不好,與他溝通也很困難,說實話,個人感覺,這種情況下對他的學習做硬性要求,真的很難達成效果,同時又可能把親子關係推向更壞。與其這樣,還不如換一個思路,孩子學習要講究學習方法,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又何嘗不講究方法?
接受他的現實,緩和和他的關係,引導他對自己的前途思考,試著激發他學習的主動性。
具體方法,我只能拋磚引玉,具體更多內容需要題主自己在調整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
1,暑期時不時地安排一點兒家務給他做。
不是命令而是建議或者是要求。
我自己的孩子我要求他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有時候也要求他洗碗做飯,他做了,我表示感謝和喜悅;他不做,沒有關係,稍等一會兒我來做。
2,暑期親子之間擴充套件聊天內容。
暑期,親子之間相處時間多,自然聊天的機會就很多,有時候飯桌上、看電視的時候、或者一起外出的時間,可以如成年人之間一樣和孩子聊天,比如問他對這次世錦賽孫楊的事件怎麼看?
他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就好,沒有對錯,不用爭執,只有互相影響。
我自己的孩子比較喜歡動漫,所以他關注到了日本動漫大樓著火死傷事件,我就問他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就很耐心地講給我聽,我很認真地聽他講,最後我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感觸:太可惜了!動漫文化的一大損失呀!任何行業都有不可預知的風險,作人一定要小心!細節決定成敗!
初三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不需要家長告訴他該怎麼做,也不需要家長告訴他該怎麼思考。
3,把自己看到的孩子的問題轉移
對於老師佈置作業的問題,在聊天中讓孩子意識到作業的目的,而不是作業的形式。
比如對於老師要求抄寫《論語》部分內容,我和先生聊天,強調一個內容:老師讓抄寫只是形式,目的是讓孩子們能更好地理解其內容,能更好地從中體會到更多,不僅僅是以後的考試,《論語》是一輩子的學問,作業只是一種形式,透過對形式的完成保證達成效果更好。
這個聊天不是和孩子之間,而是家人之間,不過孩子在家也可以聽見,他可以加入也可以置身事外,但是這個言語聽進了他的耳朵,也許就能引起他一些思考,對其行為有好的影響。
說到這裡,我希望題主能明白,用了8年的時間,或者說十四五年的時間,孩子的學習態度你都沒有幫助他調整好、學習習慣也沒有達成你的要求,在初三一年你想讓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達到你的滿意,這是不現實的。所以現在你最需要的是調整自己的觀念和認識,調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否則你還堅持自己的對,我想最終可能你失望更大,親子關係也會成為一個極大的問題。
-
4 # SanGuiYuan
我家小朋友一樣,即將面臨中考!如果已經如您所說,出路有很多,根本無需擔心!只是您有和孩子開誠佈公地交流過嗎?他的想法如何?你們平時的溝通多嗎?是朋友式敞開心扉還是家長式說教?其實孩子的成長不一定全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家長本身才是主因,他在孩子的路上跑著,家長呢?是躺在家長角色上自由發揮還是在學習成為父母的路上共同長大......
總之,只有當您和孩子有了推心置腹地交流,真的用心去聆聽他的想法後,一定會有很多的選擇,孩子一生都在成長,只要他願意,任何時候都會開花!
雖然沒有推薦具體的選擇建議,但根源卻在於您的內心,只有想通了,才會有萬般彩虹……
他從小就是在我的眼睛底下做作業,懶惰的性格一直伴隨,沒有改變,好像變成一個惡性迴圈。做題總讓人感覺,不跟路,記憶不好,理解也不好,專注度更差,自己獨自安靜的沉思從來沒有過。為什麼我就看不見他的優點?與他溝通也很困難,自己一方面希望學習變好,另一方面又不願改變學習態度,改善方法,等待天上掉餡餅,哪有不勞而獲的。吃不了學習的苦,生活的苦就會如約而至。做父母的內心惶恐萬分,他卻是對任何事一無所謂的態度。
回覆列表
一、報補習班,
二、讓孩子主動學習,
三、如果真的不行,那可以學習點別的,沒必須強迫孩子必須要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