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方法:
1)蝌蚪的管理。
2)控制水溫與水位。
3)控制水質。
4)經常保持池水清潔衛生。
5)及時處理蝌蚪嚴重浮頭現象。
6)做好擴池工作,保持適宜的放養密度。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注意事項:
1)控制水溫。
2)控制水質。
3)要經常保持陸地潮溼,種植作物或建棚以避強光強射。
4)及時分類、分池管理:幼蛙生長髮育快,而個體差異大。
5)經常做好病蟲害和天敵的防治工作.
6)做好幼蛙的越冬管理工作.
牛蛙簡介:
1)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動物,學名Rana catesbeiana。獨居的水棲蛙,因其叫聲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為北美最大的蛙類。
2)因其叫聲大而得名,鳴叫聲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牛蛙是兩棲類生物的天敵。原產於美國東部數州,後被引進西部各州和其他國家。牛蛙體綠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黃色,四肢有黑色條紋。
3)牛蛙體綠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黃色,四肢有黑色條紋。體長約20釐米(8吋),後肢長達25釐米(10吋)。成體大者體重超過0.5千克(1磅)。常生活於靜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產於水中。蝌蚪呈綠褐色帶有深色斑點。蝌蚪階段持續1~3年,決定於氣候條件。許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實驗材料。
4)體形與一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釐米,雄蛙18釐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一個可折縐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稜。
5)四肢粗壯,前肢短,無蹼。雄性個體第一趾內側有一明顯的灰色瘤狀突起。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著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
養殖方法:
1)蝌蚪的管理。
2)控制水溫與水位。
3)控制水質。
4)經常保持池水清潔衛生。
5)及時處理蝌蚪嚴重浮頭現象。
6)做好擴池工作,保持適宜的放養密度。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注意事項:
1)控制水溫。
2)控制水質。
3)要經常保持陸地潮溼,種植作物或建棚以避強光強射。
4)及時分類、分池管理:幼蛙生長髮育快,而個體差異大。
5)經常做好病蟲害和天敵的防治工作.
6)做好幼蛙的越冬管理工作.
牛蛙簡介:
1)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動物,學名Rana catesbeiana。獨居的水棲蛙,因其叫聲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為北美最大的蛙類。
2)因其叫聲大而得名,鳴叫聲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牛蛙是兩棲類生物的天敵。原產於美國東部數州,後被引進西部各州和其他國家。牛蛙體綠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黃色,四肢有黑色條紋。
3)牛蛙體綠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黃色,四肢有黑色條紋。體長約20釐米(8吋),後肢長達25釐米(10吋)。成體大者體重超過0.5千克(1磅)。常生活於靜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產於水中。蝌蚪呈綠褐色帶有深色斑點。蝌蚪階段持續1~3年,決定於氣候條件。許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實驗材料。
4)體形與一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釐米,雄蛙18釐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一個可折縐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稜。
5)四肢粗壯,前肢短,無蹼。雄性個體第一趾內側有一明顯的灰色瘤狀突起。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著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