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溪叔夜話

    有呀,尤其是有客人來訪在家吃飯的時候有幾個我們做家人的必須要遵守的規定禮儀,那就是:先讓客人先坐,雖然不比在酒店飯局時座位那麼嚴格,但也要讓客人坐成主座並儘量讓客人面對比較開寬的方向,這樣做的話會讓客人覺得被受尊重成為座上賓感到很舒服的感覺,千萬不要讓客人坐在靠廚房或比較緊迫的地方。上湯時家人要雙手捧到客人座前,千萬不要用一隻手來送,如果這樣的話會使人感到家人沒有禮貌和教養,內心會很不舒服的。斟酒時也要用標準酒杯敬請客人,喝白酒的儘可能用小酒杯,一視同仁,千萬不要讓客人用大杯,而自己用小杯(就算你自己不勝酒量也不能這樣),如果是喝紅酒的就用喝紅酒的酒杯,不要張冠李戴了,也不要自己用白酒杯來盛,客人卻用紅酒杯來盛,這樣既不公平也有被貶客人之意,這一點應該十分的注意(本人曾做過朋友家的客人就試過兩次了)。還有一條值得引起注意的就是千萬不要把沒喝完的酒當作禮物一樣回送給客人帶走(就算很鐵的朋友也不能這樣),如果你有酒客人又很喜歡喝酒的話就送一瓶沒有開封過的酒送客人帶回去,建議最好是你自己親自檢查後才送,千萬不要讓其夫人送,不是不相信,只不過是女同志向來對酒就不感興趣,誰知道里面有沒有你平時喝過也不知道,若果送出去已喝過的那你就十分的失禮了(我就遇到過此情況)。

  • 2 # 隱小七

    有。齊魯大地,孔孟之鄉,吃飯的禮儀和講究大大的有。

    首先,要等所有人都到齊了,才能吃飯。所謂一家人嘛,就該整整齊齊的,開開心心的。

    第二,長輩先動筷子。長輩吃了你才可以吃,他不動筷子不說吃,誰都不可以動筷子,誰都不可以吃。一般這個人是家裡最德高望重的人,比如爺爺或者奶奶,或者伯伯,舅舅之類的。

    第三,吃飯的時候少說話,慢慢吃,所謂食不言,寢不語。

    第四,吃飯不許吧唧嘴。不許弄出吧唧吧唧的聲音,整頓飯聽不到大的響動,尤其是吧唧聲。

    第五,不許敲碗,不許把筷子插了米飯裡。

  • 3 # 聽風柳鷹飛

    華人應該很注重餐桌禮儀的,它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就我家裡而言,我注意到一個細節。我們家人在一起聚餐的時候,我的爺爺或是我的爸爸很注意擺盤,不會隨意的把菜放在桌上的哪個位置,通常情況下會做一個調整。

    還有一個坐相的問題,也是會提及到的。在就餐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合規矩。農村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一定要求你坐姿要多麼端正,但一定是正確的,像吃飯的樣子。

    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家裡面來了客人,我們要注意的問題就會更多了,而且不能犯錯。比如家裡面來了客人,要端茶倒水,雙手托杯,儘量放低杯子,與客人的距離要把握好。如果遇到長輩或者年紀大的人,一定要起身,要不然很不禮貌。

    還有一點就是在酒席上面,我們更要注意主次之分,客人坐主席,然後下面就的人依次按年齡輩分往下排。

  • 4 # 申大錘

    NO1:菜品上桌之時,必須起身幫助長輩端菜上桌,盛飯,端菜。

    NO3:動筷, 在長輩沒有動筷子之前,小輩不得動筷,一定要等長輩動筷以後,方可吃飯、

    NO4:夾菜,不可翻動菜品,夾到什麼吃什麼, 不可起身夾菜, 如果想吃可以等菜轉到自己身邊,再夾菜。如果長輩,夾菜給你,無論喜歡與否,都要吃。

    NO5:席間,如若長輩之間在談話, 不能插嘴,更不能打斷談話。如長輩舉杯碰杯時酒杯一定要比長輩的低。

    NO6: 席後, 主動幫助長輩,撤掉餐具,菜品、

  • 5 # 時光涼了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據可靠記載,從周朝開始餐桌禮儀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後經過歷代的增刪改查,已經發展的相當完善。

    餐桌禮儀主要包括入座、進餐、談話和離場四個禮儀。入座一般是客人先入座上席,再是長者,旁人次之,並且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進餐時也要遵循客先長後旁次之的順序,進餐時只取能夠到的食物進食,不要發出咀嚼的聲音;談話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一些風趣的話,調和氣氛,不能光著頭吃飯,更不要貪杯哦!離場也是門藝術,需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可離席。

    當今中國還遵循著這一重要的禮儀,這也是中國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絕大部分家庭沒有這麼完美不差的遵循,多少都有一些自己的特性!

  • 6 # 千百渡徐

    我想每個人家裡都應該有著屬於自家的小餐桌禮儀。也就是吃飯時要注意的規矩,每個家庭的講究不一樣,側重點也不一樣。

    我家在吃飯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須坐在飯桌上,吃完飯才能下桌子幹別的。吃飯的時候只能吃飯,像電視這些都是要關上的。

    因為娃爸立下的規矩,吃飯前必須關電視。娃就養成了習慣。

    有一次我帶孩子到朋友家去吃飯。我們都坐在餐桌上規規矩矩吃飯,朋友的兩個孩子端著飯碗到沙發上看電視去了。邊吃邊看 ,還邊說。

    我家的娃專心吃完飯,才下桌子。朋友說你家孩子吃飯真規矩,我說他從小習慣了,不然會捱罵的。

    很顯然吃飯時有點規矩是好的。看著朋友對著孩子叫來叫去催他們吃飯,還擔心飯菜掉到沙發上難打理。我在想要是我的娃也這樣,該給別人增添多少麻煩呢。臉上也掛不住了。

    吃飯的時候還有一個比較注意的地方就是夾菜方面。吃什麼看準再夾,別用筷子在菜裡面挑來翻去的,俗話說的“洗筷子”

    每當小孩要挑自己喜歡吃的時候,我就會提醒他。不準挑菜。我為什麼特別注意這點呢,因為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經歷。

    有一次和親戚們在酒店一大桌子上吃喜飯。我旁邊坐著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他就不停在一盤菜裡翻來覆去的找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我當時看了他一眼,他全然不顧 ,繼續翻找。

    記不清到底啥菜了,只記得裡面有木耳青椒。那盤菜我再沒動過。我想可能是在家裡搞習慣了,但是人多的話,多少有點煞風景。

    家裡吃飯的規矩還有很多,比如說和長輩一起吃飯,長輩沒上桌,不動筷。喝湯不要用公勺,要盛到自己碗裡喝。吃飯時不準敲碗等。

    有的是大人叮囑過,有的是自己學到的。吃飯時養成一個好習慣,講究一點禮儀,更有助愉快進餐,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是利大於弊。

    每個家庭背景不一樣,講究的也不同。我聽娃爸講過一件事。他小的時候到同學家去吃飯。因為同學吃飯時沒有扶碗, 同學爸爸一筷子打在他手上。估計他同學一輩子都會記住這個規矩了。

    現在吃飯形式多種多樣,也沒有那麼老套講究了。但是基本的禮儀常識,我們應該懂得,並言傳身教給下一代。人家說,從一個小孩的行為就能看出背後的家庭教育和大人的樣子。

    在外面聚會,應酬吃飯時,餐桌禮儀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更有利於氣氛融洽。

  • 7 # 曙光人才

    對於家庭就餐禮儀而言,我的家庭沒有太嚴格的規矩,雖然不像關裡(山海關內的山東、河北、京津等地區)那樣傳統意義上的那麼嚴格、標準,但是也是有一些基本的規矩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是老幼尊卑。坐炕桌的時候,長方形的那種,基本上老爸坐在東側,老媽坐在炕邊因為那時候我們比較小,媽媽要不時的去盛菜的。我們小孩子坐的相對隨便。家裡沒有外人的時候 也都是一塊兒上桌。後來有了地桌(我們方言叫做靠邊站,不用的時候收起,靠在牆邊放置),這時候是爸媽坐在炕上,我們坐在地下,坐次也沒有嚴格區分。一般到了別人家,也都是讓主人或者主人家的長輩坐在炕上,不必是什麼坐東朝西或者面南背北。有的家庭招待領導的時候,會讓領導和長輩共同坐在炕上。如果不是依靠火坑,都是坐在客廳上的時候,基本上是主人在靠著房間裡邊的位置。有的時候,家裡比較小的孩子會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坐在炕上,方便照顧,也是因為溺愛。長大了,我們漸漸的不讓他們坐在炕上了,開始慢慢的教導他們尊老愛幼。二是先後有別。一般都是主人先動筷子,或者長輩先動筷子,其他人再跟著動。敬酒也是如此。三是以客人為主。以前由於女性地位的原因。女主人和孩子是基本上不上桌的,等客人用餐完畢後與孩子們一起在房間內吃飯。有的時候客人不走,就會在廚房吃。現在雖然婦女地位提高了,但是家裡來客人的時候,因為女主人在忙前忙後的也不是同時與客人落座的。來客人較少或者比較熟悉的除外。四是常規的什麼滿杯酒,半杯茶,雙手敬酒,杯口高低之類的了,但是農村很少講究這些的。

  • 8 # 釣魚人樓主

    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些屬於自家的餐桌禮儀,尤其是來客人的時候必須遵守,客人來了要給客人倒茶,吃飯的時候必須專心吃飯,不能亂搞小動作,吃菜只能叨盤子裡自己這個方向的菜,吃完飯才能去玩去做其他的等等,這些都是必須遵守的,時間久了也養成了一個習慣

  • 9 # 大亮的生活日記

    如果是家庭聚會,沒什麼很隨意越熱鬧越好!

    如果是來客人的話一般都是男人吃女人和孩子後吃!

    東北遼寧的

  • 10 # Benny6924

    自己家吃飯,先叫長輩入座。然後才是晚輩們就坐,長輩動筷了,就都動筷。這是華夏文明傳承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來的禮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進入新的一年了,給明年的自己寫一封信,你會對自己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