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米 我們的愛
有這樣一則流傳在閩臺的民間故事:洞房花燭夜,一對新人正纏綿之際,新娘阿香突然把新郎阿龍推開,他以為阿香害羞,沒想到阿香說:“你聽有什麼聲音?”熱浪翻滾的阿龍哪會分心聽到其他的任何聲音?氣得阿香只好大聲對阿龍說:“是老鼠的聲音啦!有老鼠在廚房偷吃你家的米啦!”
掃興的阿龍,只好怒氣衝衝地去廚房找老鼠出氣,趕走老鼠後回到床上,月色透過西窗落在錦緞之上,良宵苦短,終於“一夜無話”。
後半夜,阿龍從朦朧中醒來,卻摸不到新娘子,一驚之下睡意全消,立刻下床找阿香,結果在廚房找到了正在打老鼠的阿香。阿龍疼惜地問阿香為什麼不好好睡,阿香嬌嗲地抱著阿龍說:“那隻老鼠好討厭哦!一直要偷吃我們家的米啦!”
一樣的夜幕,一樣的月色,一樣的老鼠,一樣的米缸,但是裡面的米卻從“你家的米”變成了“我們家的米”愛情就有這樣的魅力,讓“我”變成“我們”讓面對面變成一同面對。
一次,與好友劉姐聊天時,不知什麼時候,她講到了她父母相濡以沫的愛情。在抗日戰爭期間,她父親滯留在南洋,出身高貴的母親為他堅守近十年,之後是一生相守。這當中,他們經歷過太多政治運動,劉父也成了有名的“運動員”。 但是不管怎樣艱難的處境 她的母親永遠站在父親一邊,一同面對考驗,一同分享溫馨時光。
嬌貴的千金小姐,為了生活,悄悄地收起心愛的旗袍,開始學會一罐米一罐米地數著過清貧但是溫暖的日子。是的,因為愛,有了共同的米缸,也有了一輩子無怨無悔的付出。
劉姐說,她母親可以從父親不同的聲音裡判斷他的體溫、心情、甚至寒熱,原來身體不好的父親因為有了母親的悉心照顧,漸漸好了起來。
71歲那年,一向堅忍的劉母突然患病住院,一個月後就先離開了這個讓她牽掛並深愛的世界。
在劉母去世的前十天,即將去外地求學的外孫女趴在床邊依依辭別、哭泣,但是劉母已經反應茫然了,也不會流淚,那刻,她已經無能為力,似乎正在一點點放棄對生命的最後努力。
在彌留之際,劉姐的母親不時地張口喘息著,半昏迷狀態那時她已經處於一家人圍在病床前,劉姐不時地為她母親擺正她漸漸慘白的臉,但是每次把母親的頭擺正後,漸漸地她莫名地又把頭往右邊側去。這樣幾次之後,劉姐突然明白了什麼, 原來是她父親坐在病床的右側,已經沒有意識的母親最放心不下的居然還是她的丈夫,這是一種心靈感應還是向日葵習慣性地對太陽的譺視?
四個鐘頭後,劉母去世了。
她離開的時候,面容靜美,因為最後她是含著愛而去的,所以美麗,所以無怨無悔。 送葬那天,我也參加了追悼會,劉父出奇的冷靜,甚至還會跟我調侃一兩句。但是,這只是表面的,之後,他大病一場。在醫院裡他突然號啕大哭起來,淚水像是噴發出來。他發現在失去愛妻之後內心的無助、孤獨與空落,他呼喚著愛妻的名字,“我們”變成了“我”,這樣的人生突變,這樣的寂寞情懷,風燭殘年的他除了哭喊還可以怎樣緬懷呢?過去,因為有愛,生病也甜蜜;如今,誰也代替不了愛妻對他的那種貼心照顧與患難與共。
現在劉老先生也快90歲了,整天像個小孩似的,亂吃亂拉。 如果一時看不到保姆,就會大哭起來,記憶的碎片如同冬天的枯葉,彷彿已經化作了泥土。但是一天,劉姐給她父親帶去一盒廈門特產“老婆餅”,當女兒把點心給父親呈上,並介紹這是老婆餅時,有些糊塗的劉老霍地坐了起來,驚喜地問道:“什麼,是紜紜(他太太的名字)的餅!”在他可能什麼都可以忘記的情況下,“老婆”和她的芳名是他怎麼也忘記不了的。
講到這裡,我看到劉姐的眼圈紅了,我也忍不住,眼睛有點溼。愛情是多麼美妙的衝動,更是多麼美好的血肉之記憶真愛是這輩子用來相守,下輩子用來憧憬的。人生苦短,有愛,這本來就苦難的生命之旅才有了幸福的牽掛, 有了不枉此行的感嘆,還有種種不滅的期盼。
愛是相吸,更是一起面對。攜手共進,是愛的最高境界。真愛是離不開的,因為真愛的主語是“我們”,如果只有“我”,“我”就會哭就會喊,就會不知所措就會孤單,就會滿世界地尋找。
我們的米 我們的愛
有這樣一則流傳在閩臺的民間故事:洞房花燭夜,一對新人正纏綿之際,新娘阿香突然把新郎阿龍推開,他以為阿香害羞,沒想到阿香說:“你聽有什麼聲音?”熱浪翻滾的阿龍哪會分心聽到其他的任何聲音?氣得阿香只好大聲對阿龍說:“是老鼠的聲音啦!有老鼠在廚房偷吃你家的米啦!”
掃興的阿龍,只好怒氣衝衝地去廚房找老鼠出氣,趕走老鼠後回到床上,月色透過西窗落在錦緞之上,良宵苦短,終於“一夜無話”。
後半夜,阿龍從朦朧中醒來,卻摸不到新娘子,一驚之下睡意全消,立刻下床找阿香,結果在廚房找到了正在打老鼠的阿香。阿龍疼惜地問阿香為什麼不好好睡,阿香嬌嗲地抱著阿龍說:“那隻老鼠好討厭哦!一直要偷吃我們家的米啦!”
一樣的夜幕,一樣的月色,一樣的老鼠,一樣的米缸,但是裡面的米卻從“你家的米”變成了“我們家的米”愛情就有這樣的魅力,讓“我”變成“我們”讓面對面變成一同面對。
一次,與好友劉姐聊天時,不知什麼時候,她講到了她父母相濡以沫的愛情。在抗日戰爭期間,她父親滯留在南洋,出身高貴的母親為他堅守近十年,之後是一生相守。這當中,他們經歷過太多政治運動,劉父也成了有名的“運動員”。 但是不管怎樣艱難的處境 她的母親永遠站在父親一邊,一同面對考驗,一同分享溫馨時光。
嬌貴的千金小姐,為了生活,悄悄地收起心愛的旗袍,開始學會一罐米一罐米地數著過清貧但是溫暖的日子。是的,因為愛,有了共同的米缸,也有了一輩子無怨無悔的付出。
劉姐說,她母親可以從父親不同的聲音裡判斷他的體溫、心情、甚至寒熱,原來身體不好的父親因為有了母親的悉心照顧,漸漸好了起來。
71歲那年,一向堅忍的劉母突然患病住院,一個月後就先離開了這個讓她牽掛並深愛的世界。
在劉母去世的前十天,即將去外地求學的外孫女趴在床邊依依辭別、哭泣,但是劉母已經反應茫然了,也不會流淚,那刻,她已經無能為力,似乎正在一點點放棄對生命的最後努力。
在彌留之際,劉姐的母親不時地張口喘息著,半昏迷狀態那時她已經處於一家人圍在病床前,劉姐不時地為她母親擺正她漸漸慘白的臉,但是每次把母親的頭擺正後,漸漸地她莫名地又把頭往右邊側去。這樣幾次之後,劉姐突然明白了什麼, 原來是她父親坐在病床的右側,已經沒有意識的母親最放心不下的居然還是她的丈夫,這是一種心靈感應還是向日葵習慣性地對太陽的譺視?
四個鐘頭後,劉母去世了。
她離開的時候,面容靜美,因為最後她是含著愛而去的,所以美麗,所以無怨無悔。 送葬那天,我也參加了追悼會,劉父出奇的冷靜,甚至還會跟我調侃一兩句。但是,這只是表面的,之後,他大病一場。在醫院裡他突然號啕大哭起來,淚水像是噴發出來。他發現在失去愛妻之後內心的無助、孤獨與空落,他呼喚著愛妻的名字,“我們”變成了“我”,這樣的人生突變,這樣的寂寞情懷,風燭殘年的他除了哭喊還可以怎樣緬懷呢?過去,因為有愛,生病也甜蜜;如今,誰也代替不了愛妻對他的那種貼心照顧與患難與共。
現在劉老先生也快90歲了,整天像個小孩似的,亂吃亂拉。 如果一時看不到保姆,就會大哭起來,記憶的碎片如同冬天的枯葉,彷彿已經化作了泥土。但是一天,劉姐給她父親帶去一盒廈門特產“老婆餅”,當女兒把點心給父親呈上,並介紹這是老婆餅時,有些糊塗的劉老霍地坐了起來,驚喜地問道:“什麼,是紜紜(他太太的名字)的餅!”在他可能什麼都可以忘記的情況下,“老婆”和她的芳名是他怎麼也忘記不了的。
講到這裡,我看到劉姐的眼圈紅了,我也忍不住,眼睛有點溼。愛情是多麼美妙的衝動,更是多麼美好的血肉之記憶真愛是這輩子用來相守,下輩子用來憧憬的。人生苦短,有愛,這本來就苦難的生命之旅才有了幸福的牽掛, 有了不枉此行的感嘆,還有種種不滅的期盼。
愛是相吸,更是一起面對。攜手共進,是愛的最高境界。真愛是離不開的,因為真愛的主語是“我們”,如果只有“我”,“我”就會哭就會喊,就會不知所措就會孤單,就會滿世界地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