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善如劉L
-
2 # 長江老農
做為農民,我想發表一下我的觀點。在農村現在不是小規模種植了,不是剛土地到戶那個時候,現在農業大多都是規模種植,一戶都是承包100畝以上,一畝耕地少收入100元,100畝地就少收入1萬元以上,能說糧價高低對於農民無關緊要嗎?在農村一分錢能難倒英雄漢!
糧價高低,直接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我們當地是稻麥一年兩季輪作,水稻畝產1200斤,如果價格上漲0.20元,就多收入240元,100畝耕地就多收24000元,小麥畝產700斤,如果上漲0.20元,就多收140元,100畝耕地就多收14000元,全年畝增收380元。反之,全年畝收入減少380元,承包100畝耕地全全年減少38000元收入,能說對農民收入沒有影響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從我對我們當地走訪調檢視,2017年當地農戶畝純收入700元左右,2018年畝純收入只有500元左右,縮水200元一畝。主要原因就是糧食價格因素造成的,其次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因素,農藥、化肥、種子價格都上漲了。如果扣去土地流轉租金,2018年我們當地農民收入只能保本。好在我們當地家家都把孩子送進城打工了,否則,日子沒法過了!我們當地都是承包大戶,一戶都承包100畝以上,去年每戶減少收入2萬元以上。2萬元,對於農民意味著什麼?一家三口兩年生活費,足夠農村老人10年養老費用!我們生產隊40戶人家,1200畝耕地,2017年有11戶人家從事農業,2018年只有8戶人家承包了,今年只有6戶人家準備承包土地耕種。糧價低迷,農藥、化肥、種子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已經讓農民無利可圖了。糧食價格行情不景氣,是農民放棄耕種的主要原因,糧食價格高低,直接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 -
3 # 松1231
糧價的高低,對農民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說農民種二畝地的收入確實對農民的影響不大,但糧價的高低會延伸到農民所從事的各個行業,直接會引起連鎖反應。比如,當糧價提高10%的時候,必然會引起10%的農民工回鄉種植,必然會使農民工工資提高20%左右,也必然會使素菜,水果,豬肉,雞蛋各種農產品的價格提高30%左右。而相應的農業種植成本並沒有提高,因為化肥農藥屬於市場競爭機制。所以說,糧價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農民的命運。有人說,在嚴格的戶籍制度下,控制了糧食價格,就會控制了農民的一切。現實情況確實如此。
-
4 # 西門白甫話三農
西門觀點:有影響,但不大,靠糧價上漲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其主要原因就是地少人多。中國有14億人口,18億畝耕地,人均1、3畝,有9億農民,人均耕地二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是這麼多土地,但人口只有八九億,農民也比現在少很多,但仍然不夠吃,一年到頭,一個家庭能有100塊錢收入就是富裕的家庭了,很多家庭還欠著生產隊糧食錢。
那時候,因為不允許農民進城務工,一個生產隊二百口人,只有400奪目土地,農民只能守著人均二三畝地過日子,而且打了糧食,要先交完公糧、留下種子、預備糧、戰備糧、飼料,最後剩下的才分給農民。沒糧沒錢就是那時候農民的光景。
改革開放後,地還是那麼多地,但人口卻增加了四五個億,由於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糧食打的多了,全華人民首先吃飽了飯,不餓肚子了。
還有,允許農民進城做生意、務工賺錢,一方面解決了城市建設需要的大量的勞動力,一方面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問題,更重要的是農民除了土地,多了許多賺錢的機會。
因為,中國國情是人多地少,如果還把農民捆綁在二畝土地上靠種地過日子,即便糧價再漲一倍,農民還是養不了家,更不用說,糧價上漲,會引來其它物價上漲,農民種地成本會上漲,最後忙了一年,仍然不賺錢。
何況現在是全球經濟,糧食價格受國際糧價制約,中國現在的糧價已經比國際糧價高許多了,再漲價只能讓農民的糧食永遠放在倉庫裡。
-
5 # 二哥拾影
農村人均種地兩畝多,或許每個地區都不一樣吧,我們這裡是人均一畝都不到,那麼有限的土地,糧價高低,真的對農民有影響嗎?
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外面給人掃地,打掃衛生,洗盤子洗碗,我們這裡一個月也都2000多元一個月,反過來種莊稼一年能掙多少錢,一畝地能掙到三五百就算是不錯的了,我們這裡一戶家裡基本上有五六畝地,一年也就掙個兩到三千元,種糧食不掙錢,別說是沒有種地的農民,外出打工的人這麼說,就是那些專門務農以務農為生的農民也明白這個道理,靠種糧食那點微不足道的收入。不值得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因此我們這裡農民如果真的想以農養家,都不會去種糧食而是種水果或者蔬菜,比如我家有三畝葡萄園,還有一畝櫻桃樹,剩下的地種的是大棚菜,一天到晚像打仗一樣忙,給葡萄疏果的時候還必須到外面請幾個農民工幫忙。
種菜的利潤由市場行情來決定,有時候菜價好,可以賣個好價錢,但有時候比如現在的菠菜價格一路下跌能賣回成本就不錯了,當然如果價格太低就沒有必要到菜市場去賣了,不夠上稅,只好當草一樣處理,沒什麼可惜的,這對農民來說是常事。
也就是說想靠種糧食發家致富是不切實際的,糧價現在就像經濟學中的邊際成本一樣,糧價已經不能再低了,再低種地就只有虧錢了,因此可以這麼說,糧價每上升一分錢對農民都會有影響,常常可以看到農民和糧販子為了一分錢而討價還價,互不相讓。
前幾年我們這裡的糧食賣到了一塊錢以上,那些年我們家的糧食可以賣個四五千塊,還可以掙個兩三千,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尤其是像對我父親一樣的老農民已經很知足了,他們也感到了自己的價值,但是現在糧價放開了。玉米價格總是在每斤八角的價格附近徘徊。我家去年玉米總共賣了2200元,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成本,好多人情願把地荒著都不願去種地了。
因此糧價的上漲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農民誰願意讓自己的土地慌著,還有靠種地掙錢那種感覺,雖然錢掙的不多,但和給別人打工掙錢那種感覺完全不同,那是一種久違的自豪感,或許只有農民才能明白其中的感覺。
-
6 # 新型職業農民示範戶
我是一個水稻種植戶,我來說說人均,我們這裡一般的是人均6畝半地。外出打工的地基本上是外包,這樣的土地佔一多半,這樣一家種地都在40畝以上,少了根本就看不到錢,現在機械化程度比較高,種地的同時還得在空的時候打零工,一天120元,零工就無法保證天天有活了,一年不得閒才能有個四萬左右的收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年沒得積蓄。農村的小夥真都不好找媳婦啊。哪個女孩願意過窮苦日子。
回覆列表
當還是在生產隊大幫哄的時候,當還是在生產隊集體種地的時候,生產隊的土地,也是那麼多,如果分給到農民手裡時候,他們也是會分到那麼點土地的,就是因為土地少,打下的糧食又少,農民不夠吃,農民吃不飽,所以才開始了分田到戶的行動。當時分田到戶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農民自己種自己的地,把種地的權利讓給農民,多打一點糧食,讓讓農民有飯吃,吃飽飯,這是分田到戶的最初的目地,生產隊集體種地的時候是那麼多地,分到農民手裡的時候,當然還是那麼多土地的,所以現在你給兩畝多地,你也就該知足了,因為你們那裡就有那麼多的土地,也只能分給你那麼多的地了!在生產隊的時代,你們那裡也是那麼多的土地,肯定糧食也是不夠吃的,但是在那個時候,糧食不夠吃,你也得在家守著生產隊的那點地,跟著大家大幫哄的,你也不能出去自謀職業的,而且你出去也找不到另外謀生的職業的!農民人均土地兩畝多點,收穫的糧食有限,那麼糧價的高低,對農民的影響真大嗎?我認為,就是那麼點土地,打了的糧食有限,糧價再高能高到哪,或者糧價再低能低到哪?所以,農民們賺錢不賺錢,與糧價的高低沒有太大的關係,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幫你算一下帳,兩畝多點的地,你種大豆話,就算你的一畝大豆能打400斤,那麼你說一說,大豆每斤多少錢是高?每斤多少錢是低?一畝能打400斤大豆,那兩畝地就打了800斤大豆,兩畝800斤大豆,就是售價再高,你能高到哪,你能多賺多少錢哪?如果你們那現在的大豆價格是1.80元一斤的話,現在每斤大豆給你漲了0.2元錢,那就是2元錢一斤了,可能你感到就不錯了,那麼你也就只能多收入160元錢了,可是就是多收入了這160元錢,又能解決你的多大問題呢?就是把你的大豆在現在的基礎上,又漲了1元錢,給你漲到了3元錢一斤,那你就認為這個價格也就很高了,也就可以了,你也可能就滿足了。你又多收入了800元,就是多收入800元錢,又能幫助你解決多少問題呢?對於土地少的農民來講,由於打下的糧食也有限,所以,糧食價格的高低,對他們真是沒有多大的影響的,因此,對於土地少的農民朋友們來講,想用你的土地,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也別在土地多少,也別在糧食價格的高低上糾結了,要想多賺錢,要想有錢花,那還是想點別的辦法吧!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援,歡迎您的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