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這裡的“相”是偏義複詞,指她(先母)。整句意思:我隔著門一一回答。

    出自:明代 歸有光《項脊軒志》

    原文選段:

    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釋義:

    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老婆婆又說:“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說:‘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隔著門一一回答。”

    擴充套件資料

    《項脊軒志》分兩次寫成。前四段寫於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當時歸有光18歲,他透過所居項脊軒的變化和幾件小事的描述,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之情。在經歷了結婚、妻死、不遇等人生變故後,作者於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為這篇散文增添了補記。

    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以歸家幾代人的人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作者借一軒以記三代之遺蹟,睹物懷人,悼亡念存,敘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表達了深厚的感情。

    本段從寫環境轉入寫人事的變遷,由可喜轉入可悲,又分數層。先一層寫庭院的幾經變故,即諸叔伯分居前後,庭院由通到隔的經過寫分居後的凌亂。客觀地敘說家庭瑣事中,寓有人世滄桑之慨。此可悲一也。進而透過家有老嫗說亡母舊事,寫家庭人事變故。

    最後是若干年後的補記。續寫項脊軒在妻死前後的變化,寓有新近的悼亡之情。文中記妻生前瑣事,亦平淡中見雋永,與前文格調毫無二致。“不常居”三字似可收束全文,然文末又搖曳生姿。寫到亡妻手植的一樹枇杷,寓睹物懷人、悼亡念存之思。

    歸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風格樸實,感情真摯,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手遊方寸山加點3敏2耐,3耐2敏,5敏5魔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