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字拼音化科學

    作為文科類的人應該自己感到不應該,特別是反對文字改革的人,對八萬多表形漢字都應該認識,都應該會讀,會寫。

    ‌ 我們首先應該明確文字的作用,再談其他。

    也希望各位有識之士能認真看完該文,文中主要觀點以前在媒體發表過,媒體上也有過轉載,現重編髮表,重點是對同音字拼音化處理的解決方案,希望支援的人們點贊、轉載為漢字拼音化改革出力宣傳,讓更多的人明白漢字拼音化的優越性。只有支援的人多了,漢字拼音化改革才能推進;

    ‌特別希望各界名人能認可而參與到漢字拼音化改革宣傳中,為國為民出力。有你們的支援,漢字拼音化改革才能有所進步,否則是艱難的。也希望人大和政協代表能在人大和政協會議中提出漢字拼音化改革提案。

    凡是反對漢字拼音化改革的人,只要能證明自己不是半文盲,起碼半數的方塊漢字能認識,能讀出音來,並能寫出來就說明你反對的正確,否則證明你是為了自己利益或無知而反對。

    ‌ 張雲生

    ‌ 2018年1月17日

    ‌ 以下為正文:

    =======

    ‌ 文字是人與人之間交流,記錄語言,思維和經驗的工具,其書寫、識別越簡單、越有效越好。

    ‌華人是世界上唯一學習文字需要十幾年的民族,雖然是間隔學習。但漢字獨立於語言之外,筆畫繁難,學幾十年甚至還有一多半字不認識。也就是說,所有華人,包括文科類飽學之士的專家、教授也至少都是半文盲,同時也是教育效率低下、教育成本高啟的原因之一。

    ‌ 國家落後的主因之一是科技的落後,科技的落後緣於教育的落後,教育落後的主因之一是華人學字難,文盲多。

    ‌ 漢字識別書寫難幾千年來一直制約著中國的文化、哲學、科學以及文明的普及、進步和發展。中國幾千年來識字的人只是少數,而這少數人也大多走學而優則仕之路。即使民間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因為不識字的人多,他們的經驗也大多流失,沒有積累,這也是現在中國文明和科學落後於西方的原因之一。即使現在的簡化漢字,我們上學十多年也未必敢說能很好的掌握,而我們大量的美好青春就白白的浪費在對漢字的識別書寫上了。

    ‌ 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從甲骨文到現在的簡化漢字,就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髮展,去繁就簡,不斷完善的過程。要想使中國發展和強大必須要解決漢字識別書寫難的問題,要使多數人都能較容易地識別書寫漢語文字,而漢語文字拼音化是大方向。

    在1951年,毛澤東主席就指出:“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 漢語文字拼音化基本上就可以實現會說就會識別甚至書寫,可以消除文盲,可以不必在識字上用去人生的十幾年的時間。那將節省人很多時間,華人的智力也會隨之增長,社會和科技也會更加進步,教育支出也會大幅減少。

    ‌ 特別是兒童和小學生,在漢字拼音化後很多甚至都可以不用家長輔導自己就能看懂圖書和作業題目,增強智力和閱讀能力。而且中小學的課外作業也會大幅減少,可以增加他們的課外鍛鍊時間和睡眠時間。現在中小學生的競爭壓力大,作業多,很多時候要做到很晚而影響學生的睡眠和身體健康,長此下去華人的基因就會逐步衰退。這是實際情況,過去華人的身體素質平均比日、韓好,現在不如日韓,除生活水平外,這也是一個原因,去看看足球比賽,再去大學看看就知道,陰不盛而陽衰很普遍。

    ‌ 秦始皇的偉大之處就是統一和簡化了文字,希望再出來一批偉人來統一漢語文字拼音化。沒有強有力的人物,漢語文字拼音化改革難於登天,特別是在民主制度下更難,誰也不服誰的利益爭鬥會使拼音化的夢想可能都不會實現。

    ‌ 誰來實現漢語文字拼音化誰就將是世界偉人,華人的功臣,必將流芳百世。在此我們要感謝我們的先輩漸進的將我們的語言發音改革為聲韻母為主的形式,這為漢語文字拼音化打下了堅實地基礎。

    ‌ 現在,當務之急的是成立一個漢字拼音化改革小組,首先用3-4000個拼音文字來代替常用的3-4000個漢字,用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來完成這個系統工程。因為漢語拼音普及的關係,幾乎每個人都會漢語拼音,所以首先在普通媒體和文藝作品上試行完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文字拼音化是科學文字,中國漢字拼音化將來一定會實現,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選擇的客觀規律。

    對於漢語文字拼音化改革,反對的人會很多。不過實踐證明,反對漢字拼音化的人也全部都是半文盲,包括文史類的專家、教授,不信自己就在手機上打個漢字,再點翻頁鍵翻一兩頁,再看看還有幾個字是你認識又能讀出音並能寫出來的。其實不管使用什麼文字或者符號,只要把語音記錄下來就行了,這就是文字的作用,使用什麼文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文字好用、有效、科學、易識別,易寫就行,而漢語文字拼音化就是比象形漢字科學好用有效的文字。

    反對漢語文字拼音化改革的人主要有以下疑慮:

    ‌ 1、漢字重音字拼音化如何解決的問題

    ‌ 反對漢字拼音化的人說,漢語如果用拼音文字表示,將產生歧義。

    ‌ 比如趙元任所做《施氏食獅史》一文,全部是shi這個音,如果用拼音文字表示,無法表示其內容。

    ‌ 《施氏食獅史》一文是"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先生於1930年在美國寫的一篇奇文,但趙先生也是漢字拼音化的擁護者,同時代贊成漢字拼音化還有很多大師級的人物,如蔡元培、胡適、魯迅等。特別是解放後在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提倡和支援下,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等人主持制定的漢語拼音方案和普通話的推廣對中國文字改革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貢獻。

    ‌ 實際上,對於這樣重音漢字拼音化後也能很好解決,這也有賴於中國普通話的推廣,特別是漢語普通話發音以聲韻母為主的形式的優越,只要在同音字主音後面加字尾字母即可解決。

    ‌ 漢語拼音文字組成,由主音字母+聲調字母+字尾字母組成。如用a、b、c、d,o表示發音聲調,聲調後面加不發音的字尾字母來區別各個同音字。兩個字母的字尾就可以區別六百多同音字,而且可以與表形漢字一 一對應。加字尾解決同音字的問題也就相當於漢字筆畫的不同而已。

    ‌ 例如: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一文中“施“拼音化後為(shiagy)(由主音shi+聲調a+字尾gy組成)、其它,氏(shidxs)、食(shibch)、獅(shiams)、史(shicls)等也同樣。拼音化後不發音的字尾作為區別每個文字,為了好記,字尾也可有含義,如食物的食字字尾用ch,也就是“吃”的聲母ch表示,獅的字尾用猛獸的猛和獸的拼音第一個字母m和s表示,這樣可以好記些。

    ‌ 由於拼音文字是與原表形漢字一 一對應的,故不會產生異議,應用拼音化文字與原漢字沒有多大區別,並不增加詞彙量,也不會改變語法,有人拿英文比是錯的。

    ‌ 2、關於有些地方方言的問題。方言的發音與普通話的發音有些是不同的,但由於中國普通話的推廣使絕大多數地區使用方言的人們能夠聽懂普通話,漢字拼音化後看懂拼音化後的字母文字更加容易,即使聽不懂普通話但拼音化後的文字也使他們學起漢語拼音文字要更加容易些,也利於普通話的推廣。

    ‌ 3、一些反對漢語拼音化的人將漢字形容為兩維圖形增智之說,對此只反問一句,難道用字母文字的西方國家的人得諾貝爾獎的人比中國人少嗎?

    ‌ 4、一些反對的人將漢語拼音化改革上升到“拼音化就是“數典忘祖”甚至說“要滅其族,先去其史,欲要斷史,先毀其文”的政治高度,是“崇洋媚外的漢奸”,對這樣的反對者就不多說什麼了,大家也都明白。

    對於古文和拼音化文字之間的問題‌因計算機的發明,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 5、有人認為“書畫同源,如果沒有表形漢字,就不會有唐詩宋詞,不會有楹聯字謎,也不會有中國畫,不會有印章金石……而這些恰恰是中國對於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 實際上漢字拼音化除對豎版文字美觀有影響外,對其他方面沒什麼大的影響,字母寫起來也很漂亮,甚至人人都可以成為書法家,唐詩宋詞用字母文字記錄也沒什麼問題,而對中國畫,印章金石等更沒有多大的影響,你喜歡你照樣可以去畫你的中國畫,字母的印章金石也是很好看的。對聯改成橫版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只是個習慣。

    ‌ 6、拼音化後的中國文字適合於世界人們的,這點就不多說了。要想中國走向世界,首先要將表形漢字拼音化才可以。道理很簡單,易學,易用,也方便世界人民學習,從而瞭解中國。

    7、當然還有一些專吃方塊漢字飯的反對者,那是自私所在,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已,也就不說啥了。

    8、有人說,關於漢字拼音化,國家語委已有定論,為維持當前通用文字的穩定性,暫不考慮。

    文字雖說需要穩定,但探討研究應該繼續進行。甚至,一些工作應該走在前面,不作為的精神不可取。

    ‌張雲生 於 2018年01月01日

  • 2 # 申磚

    漢字有五萬個左右,你能認識得了嗎?你能認識五千個左右,就可縱橫天下了。漢字表音化我認為也不可行,大家都知道,漢字可以組無限個詞,詞彙非常豐富,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名詞會不斷出現,而只有漢字組成的單詞不會重複,這就為新詞的發展創造了無限空間。而其他國的文字沒有這個功能,如韓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喜歡NBA還是世界足球?NBA球員和世界足球球員哪方更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