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凌說史

    清朝的皇位繼承製跟以往的朝代有一點不一樣,他的繼承人既不一定是嫡長子,也沒有率先立好太子公示出來,而是採用了一種秘密立儲責任制。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清朝12位皇帝當中,只有4位是採用了秘密立儲的,其他的八位是透過其它方式登上皇位的。

    清朝秘密立儲制的含義:秘密立儲就是皇帝選定一個繼承人,但是沒有公開出來告訴人們,而是寫在聖旨裡,並透過一個“金鳳頒詔”儀式昭告天下,然後送往其它地方秘密封存起來。

    清朝雍正皇帝創立秘密立儲制的原因:

    第一:清朝建立之後,對於皇位繼承方式就不斷在創新,以便更好的保證清朝江山的穩固更替,但即使是康熙大帝也避免不了被繼承人問題所困擾。

    第二:清朝以前的嫡長子繼承製,雖然說可以避免皇子之間相互爭鬥,但是卻沒有辦法從中擇優。設立太子制的話,又很容易使得各個皇子之間相互勾心鬥角,互相傾軋。

    第三:雍正皇帝繼位之後,有感於自己奪位的驚險和前朝的教訓,於是決定創立新的皇位繼承人制度,即秘密立儲制。

    具體步驟是:由皇帝寫好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皇帝自己儲存好。等到皇帝駕崩時,由御前大臣將兩份聖旨取出來,一起拆封,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由誰繼位。雍正就是用這種新的制度選立了乾隆。

  • 2 # 傳奇歷史觀

    雍正皇帝剛剛繼位不久就宣佈秘密建儲,儲位對於一個古代帝王是非常重要的,關係了國家的穩定。鑑於康熙晚年的皇位爭奪戰,於是雍正想要秘密建儲來杜絕爭鬥。

    秘密建儲就能杜絕爭鬥嗎?秘密建儲本質是保護太子,因為其他兒子不知道誰是太子,就沒有統一的攻擊目標。這大概是從康熙朝的太子胤礽那裡得到的教訓。胤礽做了四十年的太子,他也成為他兄弟們的眼中釘。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漢武帝的太子劉據,早年還有舅舅衛青的保護,衛青一死,衛子夫年老色衰,漢武帝寵幸李夫人,重用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太子劉據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最後落得身死下場。

    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雍正的兒子弘曆和弘時一樣在進行皇位爭奪,雍正的兒子並不多,只有弘時,弘曆,弘晝三人成年,而弘晝一向對皇位沒有慾望,其實在只有兩個皇子會是候選人的情況下,這種秘密建儲起到的效果不明顯。不過這種制度有預防的作用,假如雍正活的久,像康熙,漢武帝那樣,多生幾個兒子,那這個制度的效果就發揮出來了,可惜雍正的這個制度在他的時期並沒有作用。最終弘時離奇死亡,《雍正王朝》中弘時是被雍正親自賜死,不失為一種可能。

  • 3 # 龍騰說史

    秘密建儲制度建立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清朝統治者公開建儲嘗試的失敗。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便嘗試培養汗位繼承人。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努爾哈赤政權穩定後便有培養褚英為繼承人的打算,但褚英掌權後卻狂妄自大,與一些大臣兄弟皆不合,“在努爾哈赤率兵出征時,暗中對天焚香,詛咒其父,希望他死在疆場”,努爾哈赤得知後將褚英圈禁,後其死在禁所。褚英死後,努爾哈赤便打算培養代善為繼承人,後代善被告發與努爾哈赤大福晉接觸過密,從而也退出儲位爭奪,努爾哈赤兩次立儲嘗試失敗後便不再立儲。康熙時期,為了穩定政局,兩歲時便立太子,待太子越來越大,其驕縱之行亦愈演愈烈。在康熙帝兩次將其廢黜後,便不再公開建儲。雍正帝嫡長子弘暉早殤,而且雍正帝子嗣較少,所以秘密立儲制度得以實施。   其次,是雍正帝親身經歷了康熙末年的儲位之爭,其親身感受到儲位之爭所帶來的種種弊端,在其即位後,經過深思熟慮,放棄了公開建儲的想法。康熙晚期,在皇太子被廢后,各成年皇子皆覬覦儲位,結黨營私,謀求私利,為了謀取太子之位,各皇子之間相互傾軋,互相提防構陷。王公貴族,朝中大臣,八旗軍士等眾人皆參與到皇子黨爭中,分散其報國的精力,儘管康熙帝三令五申,諸皇子不得結黨營私,並且打壓了皇八子,但是各位皇子仍然各自為政,儲位之爭愈演愈烈。馮爾康在評價康熙末期儲位之爭時指出:“諸皇子黨爭鬥不休,一些集團相繼垮臺,造成政治的混亂,它使很有作為的康熙長期糾纏在太子問題上,消耗了大量精力,影響他從事一些有積極意義的政治活動,還使康熙末年弊政叢生”。儘管康熙帝已經瞭然儲位爭奪的激烈,但仍無力阻止其發展雍正帝身處諸皇子黨爭之中,更深刻理解皇子黨爭所帶來的種種不利影響。同時也認識到阻止皇子黨爭的最好辦法就是秘密立儲。   第三,清朝是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雖然後金政權逐漸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清朝統治者(後金統治者)不斷學習吸收漢文化,但是清朝仍然印有鮮明的滿族的特色,其文化及統治者的理念與漢族都有著很大的差距,受漢族宗法制的影響相對較弱,不受漢族傳統觀念的束縛。滿族是女真的後代,是活躍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北方諸族的繼承製度中沒有像中原王朝那樣明確的立嫡立長的繼承製度,所以,國王一系的兄弟和子侄,都有繼承王位的資格,王位繼承人不具有唯一性,而具有寬泛性”。所以當嫡長子繼承製弊政叢生時,清朝統治者可以較漢族統治者更容易掙脫傳統皇位繼承製度,制定更適合時代發展的新制度。    第四,雍正皇帝的個人作用。雍正皇帝是位性格剛毅,開拓進取的帝王。其剛一繼位,便針對康熙末期的弊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雍正皇帝並不墨守成規,敢於突破一些限制,進行革新,追繳虧空,整頓吏治,耗羨歸公,實行養廉銀製度,臺省合一,實行攤丁入畝的賦役制度,推行密摺制度,廢除賤籍等,改變皇位繼承方式也在其改革範圍之內,隨著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手中的權利越來越來大,儲君便可由皇帝一人可定,隨著公開建儲制度已不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秘密建儲制便應運而生。

  • 4 # 漫威百科全書

    秘密建儲制度並不是雍正建立的,而是康熙皇帝。

    清朝與明朝的皇子們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清朝的阿哥們可以在衙門任職辦差,靠功勞升遷,官員有品級,他們有名號:貝子,貝勒,郡王,親王,因為清朝的皇帝們認為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皇子們都是酒囊飯袋。天家父子,沒有親情可言,老子也很矛盾,既想讓孩子們出息,又怕孩子們太出息弒君奪位,康熙朝尤其如此。

    康熙晚年皇子們的爭鬥已經達到白熱化,甚至演化為黨爭,其中有太子黨:以老二為首,包括老四和老十三,八爺黨,包括老九,老十,老十四,後來老十四也單獨成一黨,不止這些皇子,也包括了附庸他們的官員,為了皇位,兄友弟恭是不可能的,皇子們的黨爭嚴重影響了朝政,大臣們不得不選擇站隊,黨派之間互相掣肘,政令不通,最有名的就是隆科多和他的舅舅佟國維,兩人密謀一人站太子,一人站老八,以保家族榮華富貴,也是後來隆科多倒臺的一個重要原因。皇子之間的惡鬥導致了嚴重的惡果,太子因為禍亂後宮被廢,老大建議康熙殺太子被幽禁,老三被圈禁,老十三被圈禁,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之後搞了一次全民選舉,一起推薦太子,這次事件讓他看到了八爺黨的勢力,已經嚴重威脅到皇權,不得不再次起用太子,爛泥終究扶不上牆,太子二次被廢之後,朝中大臣人心惶惶,一朝天子一朝臣,站錯隊就意味著萬事皆休,東宮空懸,皇子們的鬥爭也愈發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康熙便發明了秘密建儲制度以安人心。

    具體操作就是把傳位昭書寫好,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秘而不宣,然後找到隆科多,也準備了兩份詔書,一份是處死他,另一份是宣麻拜相,這兩份聖旨都在張廷玉手中,又封隆科多為九門提督,以保證自己死後不出內亂,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大臣們不在為站隊問題而擔驚受怕,但兒子們並不消停,依然鬥爭不斷,康熙可以說是被兒子們活活氣死的。

  • 5 # 飄1962

    秘密建儲制度,其實最早成形於康熙一朝,當時,由於康熙帝的子嗣過多,很多兒子覬覦大位,展開了明爭暗鬥……康熙大帝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遂密不立儲。雍正帝就是在這種近乎血腥的爭儲過程中深感王朝暗藏的危機,繼仁之後,不立儲君,就是不在生前指定太子,讓所有兒子安心工作,只要努力為帝國幹事,則都有成為未來皇帝的可能,這樣便減弱了爭儲的權鬥。總之,這也是被逼無奈,雍正帝才想起來的“萬全之策”。致於能否萬全,則另當別論。

  • 6 # 下午歷史茶

    秘密建儲是皇權專制和傳統宗法社會里,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是關係到國本的大事,怎樣合理平穩地交接皇權成為清初歷朝不斷探索的問題,直到雍正朝以後才不斷成熟起來。

    秘密建儲制度正是雍正在廢棄公開建儲制後而建立的皇位繼承人選擇制度。 雍正十三年八月,也就是1735年8月,雍正帝四子寶親王弘曆成為清代第一個以秘密建儲制繼位的皇帝,就是乾隆皇帝。

    雍正秘密建儲主要有兩條考慮:一是預先指定繼承人,保證了皇位繼承的有序。二是不明確公佈皇位繼承人,阻止了繼承人形成權力集團。

    秘密建儲制度,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法定支配作用,擴大了對皇帝候選人的選擇範圍。選立繼位人之權全由皇帝一人掌握,選立繼位人不以嫡、庶、長、幼為條件,而以是否具有統治才能為原則。

    乾隆帝繼位後,在對歷朝歷代的建儲法認真比較剖析後,認定秘密建儲最為美善,進一步將秘密建儲確定為神聖家法不可更改。乾隆以後,嘉慶、道光、咸豐3位皇帝,都是按秘密建儲制繼承皇位的。秘密建儲與公開建儲相比較,避免了皇子之間為奪取皇位而發生的殘酷爭鬥,對穩定政局具有一定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球的外形、結構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