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18065681947

    流星是在夜空呈現的瞬間即逝的發光餘跡現象。它的前身是彌散於太陽系內的行星際空間的微小固態顆粒,典型大小是幾毫米。當這些微小粒子在高空與地球相遇,會以每秒幾十千米的高速撞入地球大氣,並在地球表面之上90~100千米處因摩擦、蒸發、發光,化為宇宙塵埃。流星的出現無規無序,不分晝夜,也不分冬夏,完全隨機。

    然而還有一種另類流星,儘管也是瞬間即逝,但卻不是出沒雜亂隨機,而是在每年某一確定的月份中確定的幾夜內,從天穹上固定的一小片天區中,成群結隊,甚至成百上千的流星,一個一個地陸續飛向四面八方,遂形象地稱其為“流星雨”。天文學家以投射流星雨的星座之名命名,例如,4月23日前後的“天琴流星雨”,5月6日前後的“寶瓶流星雨”,8月13日左右的“英仙流星雨”,11月18日前後的“獅子流星雨”。

    人類關注流星雨歷史悠久,中國的《二十四史》中載有豐富的流星雨觀察記錄。遺憾的是,在長達幾百年的歲月中,天文學家對流星雨之謎的真相竟未曾識破。

    直到19世紀下半葉,在天文學家掌握了測定流星雨的執行軌道方法之後,才發現每一個流星雨都與一個已知的週期彗星的軌道相合。例如,10月22日前後的“獵戶流星雨”與哈雷彗星的軌道相合。現已確知,週期彗星當它執行到軌道的近日點附近時,太陽的輻射作用會使彗星揮發和遺撒出細碎物質顆粒。隨後,它們也沿著彗星的軌道,隨同執行。有的週期彗星軌道的一段和地球公轉軌道的一段距離很近。當地球在每年的固定時間與彗星軌道接近時,地球就會和彗星軌道上的遺撒粒子遭遇,於是出現了流星雨。

    所以,流星和流星雨雖都是充斥在太陽系空間的固態微粒,但它們起源完全不同。流星的前身是太陽系中的細微固態粒子,流星雨的母體則是彗星。彗星的遺撒物在軌道上的分佈並不均勻,有的地方密集些,有的地方稀疏些。碰上了密集的遺撒粒子,流星雨就似乎真是“隕星如雨”,景象壯觀;如遇上的是稀疏區段,流星雨也就稀疏。但總是會定時定點地如約而至。

    最著名的是11月18日前後出現的“獅子流星雨”。它是坦普爾-圖特爾彗星的揮發遺撒物。該彗星的軌道週期是33年,地球每隔33年就會接近彗星軌道上遺撒物密集區,呈現流星雨盛期。其中,1799年、1833年和1966年均已作為奇觀載入史冊。1966年的最盛期記錄到的流星總數達50萬個。

    “英仙流星雨”對應的母彗星是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今年預期的盛期出現在8月13日夜晚,根據2009年的實況外推估算,這次將有上百顆流星,不斷地像是從英仙星座中的亮星英仙α以北不遠處蜂擁而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賭王兄妹為何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