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韻先生,有名的老藝人,也是有名的表演藝術家。話說劉天韻和劉韻若、江肇焜他們兩位老師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同尋常。劉天韻是劉韻若她的叔父,也是江肇焜他的先生,江老師他麼大家都知道他是說《啼笑因緣》和《描金鳳》,是姚蔭梅先生的高足,他怎麼變成劉天韻先生的學生了,劉天韻老師是他進評彈團學館以後,團裡領導安排他和周介安兩個人正式拜的第一位老師,所以他和周介安兩個人是劉天韻老師正式的學生,也是關門弟子,之後他就沒收過學生,他們是最後兩個,正式的入室弟子。劉天韻老師是劉韻若她的叔父,那她學說書、學藝,是不是跟著劉老師學的呢,對的。他是說書的,她是他的侄女,也是說書的,那他們可是說書的世家,不不不,他們不是(說書)世家,他們祖籍山東,天老是山東人,山東只有快書,山東人說書唱評彈倒不太聽見,各種資料也見過很多,寫劉天韻老師籍貫是吳江盛澤,怎麼寫的是盛澤,不是山東。她的祖父是山東人,他從山東一直到上海南翔,娶了她的祖母,後來再一路南下,直到吳江盛澤定居,這樣的,這個彎轉得厲害。這樣到了盛澤,自己家隔壁有一家書場,叫暢樂園,這家暢樂園書場當時在盛澤是數一數二的,放在上海就相當於仙樂書場、非常大的書場。這家書場請的先生都是光裕社的名家,當時有一檔是夏蓮生先生來說書,夏蓮生和夏調創始人夏荷生兩人雖然名字差一個字,但是這兩個人風馬牛不相關,既不是弟兄、也不是師弟兄,完全不搭界,但都是說《三笑》的,而且都是大名家。夏蓮生本來是父子檔,但是兒子死了,他非常傷心難過,他到盛澤來演出,劉韻若她叔叔(劉天韻)小時候人是挺聰明的,但也很頑皮,她叔叔在書場頂上的玻璃天窗,現在叫天窗,從前叫天落,爬在天落上看下面,下面的說書先生看到上面怎麼有個人,他倒要慌的,分心的,後來知道是隔壁鄰居,她叔叔經常到書場裡去玩,夏先生特別喜歡他,覺得他聰明,有緣分,想讓他學說書,因為自己的兒子死了,他來了能熱鬧熱鬧,開始她祖父母是不答應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小兒子特別喜歡,他吃奶要吃到六歲,別人說吃奶吃這麼久的孩子會笨的,誰知他特別聰明,祖父母說他這麼小跟出去要吃不起苦的,不捨得。再有一點,還要拜師金,從前要拜好的先生,拜師金很厲害的。夏先生就說拜師金現在不收,你們只要寫一張關書,關書放到現在的說法就是合同,老師和學生籤一份合同,叫學三年、幫三年,學的三年你當然不可能有收入,學費也不用付,滿師了,我有收入了,不管二八分成、三七分成,甚至一九分成,你學生的收入全部交給先生,叫幫三年,那時候有句話叫“樹上開花”,流行的。不管這些,總是師生關係形成了,接下來他(劉天韻)怎麼學的呢,從前學說書也挺困難的,先生不教的,那怎麼學呢,師母特別好,師母特別能幹,琵琶也是師母教的,揚琴、開篇。太師母不說書,但是她都會的,而且嚴格得不得了,她有個要求,教你的東西一定要還給我,每天要背出一首開篇。因為從前說書不像現在一點點時間,有時候要一兩個月,你要把開篇都背出來,背不出要打屁股的。
江肇焜他跟劉天韻老師,他關照他和周介安的第一件事情背六十首開篇,兩個月,你跟先生聽書的時候,哪怕不上臺,先要每天唱開篇,上臺幫老師唱開篇。不用功的是六首開篇都背不出。這樣他的基本功打得好,現在說起來童子功,學了幾年破口上臺,只有幾個月,幾歲上臺的呢,先生只有十歲,所以老師有個藝名叫十齡童,那時大世界門口掛出來牌子“十齡童",從前是挺多的,像唱紹劇有六齡童,京劇的麒麟童就是七齡童,十齡童能上臺說書不容易。劉天韻老師學的出科書長篇是哪一部書呢,先生說的就是《三笑》,他學的出科書當然就是這部,後期使他非常成名的,代表作《三笑》。
之前聽過《三笑》中的《追舟》一折,也叫唱山歌,這一段《追舟》是劉天韻老師的代表作,很可惜當時劉老師沒有錄影資料留下,這是和中國當時的經濟水平分不開的,不像改革開放以後音訊影片都不稀奇,手段多,劉天韻老師過世又比較早,所以這些資料都沒有,只好由後人來學習他的唱段。劉韻若老師她曾經和她的叔父劉天韻老師合作過《追舟》這回書的,1962年他們到香港去演出,她就和叔父說一回《追舟》,他的船上人“米田共"真是演得活龍活現、惟妙惟肖。他唱一句下面拍一記,下面效果相當好,真是一聲一彩。話說回來,他吸收的養料多,他那時和老師一起到娛樂場演出,自己演出結束以後,他就專門去看別人演出,隨便什麼戲他都要看,真用功。各種曲調他也都要學的,所以他的山歌唱唱得非常活,活得不得了。再說他學東西專心,他那時演出結束看別人的戲,恰巧看京劇,那時她祖母給他做了新的皮袍子,他挺開心地去看戲了,等戲看好結束了,只感覺自己後面輕飄飄,皮袍子被人剪掉了,那塊皮好。劉老師跟夏蓮生先生跟了幾年,江肇焜他聽先生說跟了五年多,就離開先生了,自己單獨出去放單檔了。五年多應該學得很好了,指令碼什麼也應該拿到了,什麼指令碼,先生的指令碼從前說起來都在肚子裡,他的指令碼哪裡來的,就是和太先生拼檔,太先生在臺上說,死記硬背、自己靠腦筋記下來的,拜了先生,指令碼都不給他的,沒指令碼的,他離開太先生的時候,太先生給江肇焜他先生一個申報紙的包,紙包,裡面看上去像書,以為是指令碼,先生開心得不得了,以為這下總有指令碼了,誰知開啟一看,裡面只有唱篇,就是書裡的篇子。這些篇子他背得熟而又熟,給了他也白給,但是指令碼沒有,說的一些臺詞,一句都沒有,那怎麼拜師連指令碼都不給,那時候是這樣的,這就是兩個社會不同,那時候老師總是要留一手的,教會了學生,學生出來了生意好了,老師要沒飯吃的,這樣要留一手的。那指令碼也沒有怎麼到碼頭上說書呢,怎麼說怎麼學呢,再去聽書,從前不是有行規嗎,沒拜師不可以自說自話去聽別人的書,這個不可以的。從前有個竅門,我出師了,自己覺得奶水沒喝足,自己出去說,把握又不大,我可以找同一師門裡的人,師兄、師叔、師伯,他們的書總比自己多,去和他們拼檔總可以吧、合作,這樣一來他的書是不是學得全了,上手說書他也聽,聽下來這些細節就知道了,這樣學的。劉天韻老師和多少他的前輩拼過雙檔,和幾位師叔,一個叫鬱蓮卿,還有一個叫潘蓮艇,還有王似泉,他再去聽大響檔夏荷生的書,夏荷生、一代大響檔,他取各家所長,兼收幷蓄,都化到自己的書裡,這樣他的《三笑》來得足囊,和他六歲斷奶一樣,奶水喝得足。
中篇《三約牡丹亭》當中劉天韻先生塑造大喥這個角色,他特別創的這段唱腔,大喥這個角色劉天韻老師塑造得相當傳神,聽他的書,中篇《三約牡丹亭》老書迷聽了多遍了,其定也知道他的噱頭怎麼放,後面說點什麼,但是每次聽每次發噱,還是要笑,忍不住的。他最大的本領,他起這種人物,就好像把這個人帶到你面前,你看到的都是活的,你想忍住不笑是不行的,其實他對生活的觀察非常仔細,他把看到的形形色色都化到書裡,把它們發揮出來,所以劉天韻老師在藝術上相當成功,但是也聽說劉老師在他的青年時代,他也走過一段彎路,這也是的,剛出來的時候年紀輕,賣相好、喉嚨好、勁道足,生意挺好,他也有點積蓄,加上劉韻若她第一個嬸嬸定做珠寶掮客的,收入也不錯。兩個人在南陽橋鼎祥裡頂了一處房子,在舊上海十里洋場、花花世界,他覺得人累、趕場多,結果就吸食了鴉片煙,精力不夠這可以吊精神,吊吊精神,他吃還不算、嬸嬸一起吃,兩人一起吃,一家人就完了,這不能拼雙檔,一拼雙檔一家人要完的。就把房子一層屋頂給別人,頂到後來自己住在三層閣上。吸食鴉片對人的身體是摧殘的,怎麼不是,一代名家夏荷生先生就是吸食鴉片到後來生命也結束了。劉天韻老師後來怎麼辦呢,她嬸嬸因為吸食鴉片過世了,那怎麼辦呢,她叔叔喉嚨也不好了,經濟收入也受影響了,場子也接得少了,看見同道因為吸食鴉片過世的挺多,他想這樣下去自己也是死路一條,自己就廢了。吸食鴉片就像按揭,你在透支以後的生命,硬來硬上。那他怎麼辦呢,戒菸啊,他決心戒菸,戒鴉片他要怎麼戒呢,戒鴉片痛苦也很痛苦的,他自己知道要痛苦了,所以關照你們別進來,房間裡,劉韻若和張如君老師創作的《絃索春秋》裡面有一段“入歧途、重做人",李逢春、是書裡的人物,他那時難受得從床上翻到地上,再從地上爬到床上,用頭撞牆,這段情節其實就是先生生活裡的故事,借鑑一些放在書裡。話說回來,這時第二個嬸嬸進入他的生活了,她說你要戒鴉片我一定支援你,她說你定心,不要顧慮家裡的生活,你就好好戒鴉片,叔叔就說把我關在房間裡,你們別來打擾我,不戒掉鴉片,我就不出來,閉關,有這樣的毅力。那怎麼辦呢,嬸嬸就想拿只錫掇,一錫掇的炒麵粉,炒麵粉、當飯吃嗎,就是說你們別來打擾我,一天三頓送飯進來,不耍你們進來,營養怎麼夠呢,嬸嬸買了人參磨成粉拌在炒麵粉裡,熱水瓶給他放好,無微不至,肚子餓了吃點,總算戒掉了。天韻老師走過這樣一段彎路之後,他走上正路了。藝術上,他不斷紅出來了,到上世紀40年代的時候,劉天韻老師已經非常紅了,這時候劉謝檔赫赫有名,劉就是江肇焜他先生,謝就是他大師兄謝毓菁,劉謝檔兩個人喉嚨好,臺上說得活、做工好,所以那時候在上海非常紅,他們不單單是說《三笑》一部書,他和謝毓菁大師兄拼檔後,又去補了一部《落金扇》。先生有兩部長篇,一部是出科書《三笑》,還有一部就是後來補的《落金扇》、《游龍戲鳳》,這兩部書當時在上海非常紅,非常可惜謝毓菁老師在2011年2月也過世了。
劉天韻先生,有名的老藝人,也是有名的表演藝術家。話說劉天韻和劉韻若、江肇焜他們兩位老師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同尋常。劉天韻是劉韻若她的叔父,也是江肇焜他的先生,江老師他麼大家都知道他是說《啼笑因緣》和《描金鳳》,是姚蔭梅先生的高足,他怎麼變成劉天韻先生的學生了,劉天韻老師是他進評彈團學館以後,團裡領導安排他和周介安兩個人正式拜的第一位老師,所以他和周介安兩個人是劉天韻老師正式的學生,也是關門弟子,之後他就沒收過學生,他們是最後兩個,正式的入室弟子。劉天韻老師是劉韻若她的叔父,那她學說書、學藝,是不是跟著劉老師學的呢,對的。他是說書的,她是他的侄女,也是說書的,那他們可是說書的世家,不不不,他們不是(說書)世家,他們祖籍山東,天老是山東人,山東只有快書,山東人說書唱評彈倒不太聽見,各種資料也見過很多,寫劉天韻老師籍貫是吳江盛澤,怎麼寫的是盛澤,不是山東。她的祖父是山東人,他從山東一直到上海南翔,娶了她的祖母,後來再一路南下,直到吳江盛澤定居,這樣的,這個彎轉得厲害。這樣到了盛澤,自己家隔壁有一家書場,叫暢樂園,這家暢樂園書場當時在盛澤是數一數二的,放在上海就相當於仙樂書場、非常大的書場。這家書場請的先生都是光裕社的名家,當時有一檔是夏蓮生先生來說書,夏蓮生和夏調創始人夏荷生兩人雖然名字差一個字,但是這兩個人風馬牛不相關,既不是弟兄、也不是師弟兄,完全不搭界,但都是說《三笑》的,而且都是大名家。夏蓮生本來是父子檔,但是兒子死了,他非常傷心難過,他到盛澤來演出,劉韻若她叔叔(劉天韻)小時候人是挺聰明的,但也很頑皮,她叔叔在書場頂上的玻璃天窗,現在叫天窗,從前叫天落,爬在天落上看下面,下面的說書先生看到上面怎麼有個人,他倒要慌的,分心的,後來知道是隔壁鄰居,她叔叔經常到書場裡去玩,夏先生特別喜歡他,覺得他聰明,有緣分,想讓他學說書,因為自己的兒子死了,他來了能熱鬧熱鬧,開始她祖父母是不答應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小兒子特別喜歡,他吃奶要吃到六歲,別人說吃奶吃這麼久的孩子會笨的,誰知他特別聰明,祖父母說他這麼小跟出去要吃不起苦的,不捨得。再有一點,還要拜師金,從前要拜好的先生,拜師金很厲害的。夏先生就說拜師金現在不收,你們只要寫一張關書,關書放到現在的說法就是合同,老師和學生籤一份合同,叫學三年、幫三年,學的三年你當然不可能有收入,學費也不用付,滿師了,我有收入了,不管二八分成、三七分成,甚至一九分成,你學生的收入全部交給先生,叫幫三年,那時候有句話叫“樹上開花”,流行的。不管這些,總是師生關係形成了,接下來他(劉天韻)怎麼學的呢,從前學說書也挺困難的,先生不教的,那怎麼學呢,師母特別好,師母特別能幹,琵琶也是師母教的,揚琴、開篇。太師母不說書,但是她都會的,而且嚴格得不得了,她有個要求,教你的東西一定要還給我,每天要背出一首開篇。因為從前說書不像現在一點點時間,有時候要一兩個月,你要把開篇都背出來,背不出要打屁股的。
江肇焜他跟劉天韻老師,他關照他和周介安的第一件事情背六十首開篇,兩個月,你跟先生聽書的時候,哪怕不上臺,先要每天唱開篇,上臺幫老師唱開篇。不用功的是六首開篇都背不出。這樣他的基本功打得好,現在說起來童子功,學了幾年破口上臺,只有幾個月,幾歲上臺的呢,先生只有十歲,所以老師有個藝名叫十齡童,那時大世界門口掛出來牌子“十齡童",從前是挺多的,像唱紹劇有六齡童,京劇的麒麟童就是七齡童,十齡童能上臺說書不容易。劉天韻老師學的出科書長篇是哪一部書呢,先生說的就是《三笑》,他學的出科書當然就是這部,後期使他非常成名的,代表作《三笑》。
之前聽過《三笑》中的《追舟》一折,也叫唱山歌,這一段《追舟》是劉天韻老師的代表作,很可惜當時劉老師沒有錄影資料留下,這是和中國當時的經濟水平分不開的,不像改革開放以後音訊影片都不稀奇,手段多,劉天韻老師過世又比較早,所以這些資料都沒有,只好由後人來學習他的唱段。劉韻若老師她曾經和她的叔父劉天韻老師合作過《追舟》這回書的,1962年他們到香港去演出,她就和叔父說一回《追舟》,他的船上人“米田共"真是演得活龍活現、惟妙惟肖。他唱一句下面拍一記,下面效果相當好,真是一聲一彩。話說回來,他吸收的養料多,他那時和老師一起到娛樂場演出,自己演出結束以後,他就專門去看別人演出,隨便什麼戲他都要看,真用功。各種曲調他也都要學的,所以他的山歌唱唱得非常活,活得不得了。再說他學東西專心,他那時演出結束看別人的戲,恰巧看京劇,那時她祖母給他做了新的皮袍子,他挺開心地去看戲了,等戲看好結束了,只感覺自己後面輕飄飄,皮袍子被人剪掉了,那塊皮好。劉老師跟夏蓮生先生跟了幾年,江肇焜他聽先生說跟了五年多,就離開先生了,自己單獨出去放單檔了。五年多應該學得很好了,指令碼什麼也應該拿到了,什麼指令碼,先生的指令碼從前說起來都在肚子裡,他的指令碼哪裡來的,就是和太先生拼檔,太先生在臺上說,死記硬背、自己靠腦筋記下來的,拜了先生,指令碼都不給他的,沒指令碼的,他離開太先生的時候,太先生給江肇焜他先生一個申報紙的包,紙包,裡面看上去像書,以為是指令碼,先生開心得不得了,以為這下總有指令碼了,誰知開啟一看,裡面只有唱篇,就是書裡的篇子。這些篇子他背得熟而又熟,給了他也白給,但是指令碼沒有,說的一些臺詞,一句都沒有,那怎麼拜師連指令碼都不給,那時候是這樣的,這就是兩個社會不同,那時候老師總是要留一手的,教會了學生,學生出來了生意好了,老師要沒飯吃的,這樣要留一手的。那指令碼也沒有怎麼到碼頭上說書呢,怎麼說怎麼學呢,再去聽書,從前不是有行規嗎,沒拜師不可以自說自話去聽別人的書,這個不可以的。從前有個竅門,我出師了,自己覺得奶水沒喝足,自己出去說,把握又不大,我可以找同一師門裡的人,師兄、師叔、師伯,他們的書總比自己多,去和他們拼檔總可以吧、合作,這樣一來他的書是不是學得全了,上手說書他也聽,聽下來這些細節就知道了,這樣學的。劉天韻老師和多少他的前輩拼過雙檔,和幾位師叔,一個叫鬱蓮卿,還有一個叫潘蓮艇,還有王似泉,他再去聽大響檔夏荷生的書,夏荷生、一代大響檔,他取各家所長,兼收幷蓄,都化到自己的書裡,這樣他的《三笑》來得足囊,和他六歲斷奶一樣,奶水喝得足。
中篇《三約牡丹亭》當中劉天韻先生塑造大喥這個角色,他特別創的這段唱腔,大喥這個角色劉天韻老師塑造得相當傳神,聽他的書,中篇《三約牡丹亭》老書迷聽了多遍了,其定也知道他的噱頭怎麼放,後面說點什麼,但是每次聽每次發噱,還是要笑,忍不住的。他最大的本領,他起這種人物,就好像把這個人帶到你面前,你看到的都是活的,你想忍住不笑是不行的,其實他對生活的觀察非常仔細,他把看到的形形色色都化到書裡,把它們發揮出來,所以劉天韻老師在藝術上相當成功,但是也聽說劉老師在他的青年時代,他也走過一段彎路,這也是的,剛出來的時候年紀輕,賣相好、喉嚨好、勁道足,生意挺好,他也有點積蓄,加上劉韻若她第一個嬸嬸定做珠寶掮客的,收入也不錯。兩個人在南陽橋鼎祥裡頂了一處房子,在舊上海十里洋場、花花世界,他覺得人累、趕場多,結果就吸食了鴉片煙,精力不夠這可以吊精神,吊吊精神,他吃還不算、嬸嬸一起吃,兩人一起吃,一家人就完了,這不能拼雙檔,一拼雙檔一家人要完的。就把房子一層屋頂給別人,頂到後來自己住在三層閣上。吸食鴉片對人的身體是摧殘的,怎麼不是,一代名家夏荷生先生就是吸食鴉片到後來生命也結束了。劉天韻老師後來怎麼辦呢,她嬸嬸因為吸食鴉片過世了,那怎麼辦呢,她叔叔喉嚨也不好了,經濟收入也受影響了,場子也接得少了,看見同道因為吸食鴉片過世的挺多,他想這樣下去自己也是死路一條,自己就廢了。吸食鴉片就像按揭,你在透支以後的生命,硬來硬上。那他怎麼辦呢,戒菸啊,他決心戒菸,戒鴉片他要怎麼戒呢,戒鴉片痛苦也很痛苦的,他自己知道要痛苦了,所以關照你們別進來,房間裡,劉韻若和張如君老師創作的《絃索春秋》裡面有一段“入歧途、重做人",李逢春、是書裡的人物,他那時難受得從床上翻到地上,再從地上爬到床上,用頭撞牆,這段情節其實就是先生生活裡的故事,借鑑一些放在書裡。話說回來,這時第二個嬸嬸進入他的生活了,她說你要戒鴉片我一定支援你,她說你定心,不要顧慮家裡的生活,你就好好戒鴉片,叔叔就說把我關在房間裡,你們別來打擾我,不戒掉鴉片,我就不出來,閉關,有這樣的毅力。那怎麼辦呢,嬸嬸就想拿只錫掇,一錫掇的炒麵粉,炒麵粉、當飯吃嗎,就是說你們別來打擾我,一天三頓送飯進來,不耍你們進來,營養怎麼夠呢,嬸嬸買了人參磨成粉拌在炒麵粉裡,熱水瓶給他放好,無微不至,肚子餓了吃點,總算戒掉了。天韻老師走過這樣一段彎路之後,他走上正路了。藝術上,他不斷紅出來了,到上世紀40年代的時候,劉天韻老師已經非常紅了,這時候劉謝檔赫赫有名,劉就是江肇焜他先生,謝就是他大師兄謝毓菁,劉謝檔兩個人喉嚨好,臺上說得活、做工好,所以那時候在上海非常紅,他們不單單是說《三笑》一部書,他和謝毓菁大師兄拼檔後,又去補了一部《落金扇》。先生有兩部長篇,一部是出科書《三笑》,還有一部就是後來補的《落金扇》、《游龍戲鳳》,這兩部書當時在上海非常紅,非常可惜謝毓菁老師在2011年2月也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