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南朝居士
你先要知道,李世民為什麼喜歡李泰。
李世民喜歡李泰,跟李淵喜歡李世民的原因是一樣的,都是因為在有太子的情況下,為了制約太子,防止太子坐大威脅皇權,從而給予另一個皇子權力,讓太子不敢亂來,
實際上就是一枚棋子,或者說一枚棄子,太子繼位後就被殺的物件。
為什麼會這樣?看看孫權就知道了。
孫權成吳王后,孫登就成了王世子,稱帝后,孫登就成了太子,孫權在南京稱帝,孫登就像武昌鎮守,這樣就是兩個行政中心,雙頭政治了,太子嚴重威脅皇權了,於是太子不明不白的就死了。
孫權自然不敢再立一個太子了,於是立孫和為太子,用孫霸制約太子,最後兩宮之爭,最後廢太子孫和,殺孫霸。
最終在臨死前立八歲的孫亮為太子。
怎麼樣?是不是很李世民一樣?
像後趙天皇石虎所說,“為什麼我的兒子一到十八歲就想殺自己的父親呢?”於是他也立八歲的小兒子為太子,說“等到他要殺我的時候,我也老死了吧”
李世民登基後,也有個問題,怎麼立太子,立一個強勢太子,他不敢,立一個弱勢太子,他不甘心,於是效仿他的父親,立一個太子,用另一個制約他,雖然他知道危險,但別無選擇。
最終,他的太子還是想殺他,嚇得他趕緊廢太子,你說,他還敢立李泰為太子嗎?吳王李恪就更不敢立了。
最終,弱勢的李治撿了便宜、
你翻看歷史,會發現很多這種事,很多皇帝放著年長的兒子不立,偏偏立七八歲的小兒子,很多皇帝放著正常的兒子不立,偏偏立不正常兒子。
-
3 # 潯陽鹹魚
先下結論:因為他操之過急,為人過於傲慢,得罪了不少重臣。
【《武則天》中的魏王李泰】
魏王李泰當時離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遙。
在太子李承乾因為多行不義被唐太宗疏遠,並有了改立太子想法的時候,他的兄弟們自然而然,就滋生了奪取太子之位的想法,其中最迫切的就是魏王李泰。當然,他也是諸子當中,最有希望奪得太子位的一個。
李泰是太宗的第四個皇子,也是嫡子,即長孫皇后所生,太宗即位之後,他先被封為越王,之後被封為魏王。他從小熱愛學習,善於寫文章,又喜歡招賢納士,和貪玩的太子李承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太宗非常喜歡他。
貞觀十年,太宗大封諸王為郡都督,並讓他們各自離開京城前去就任,李泰被任命為相州都督,太宗卻不讓他去,還特別讓他在府中置文學館,允許他招賢納士。這種做法,和李世民當年在秦王府置文學館一樣。對此,《資治通鑑》注說:“為泰圖東宮張本”,也就是說,李世民已經有培養他當太子的意思了。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太宗讓禮部尚書王珪為魏王師,因李泰身軀胖大,又特別允許他乘著小車入宮朝見,寵異非常。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李泰開始廣收時俊,修撰《括地誌》,歷時四年編成,這部書的修撰為李泰帶來了很好的聲譽,卻引起了李承乾的嫉恨。
【太常樂人稱心】
當時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等人是李泰的心腹,李泰又讓韋挺和杜楚客去結交大臣,這些都被李承乾看在眼裡,對李泰恨之入骨,這時李承乾的相好稱心被太宗處死,李承乾懷疑這是李泰告的密,派人去刺殺李泰,但無法得手,他又派人告發李泰的罪行,卻被太宗認為是誣告,李承乾的種種行為,令太宗對他更為反感。
太宗有意培養李泰,於是動用種種手段替李泰收買人心,並且壓制那些不支援李泰的人,但是朝中大臣,像魏徵褚遂良等都反對太宗過於寵愛李泰,而李泰除了名氣之外,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功勞,太宗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向群臣表示自己並沒有廢長立幼的意思。
【魏徵】
可是太宗嘴裡這麼說,在實際行動上卻依然支援李泰,疏遠李承乾,李承乾在這種情況下,孤注一擲,準備發動武裝政變,可是他的政變集團裡,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凌煙閣功臣之一的侯君集,其餘的人都不是重臣,最後這個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就在偶然的情況下被揭穿了,李承乾被廢為庶人。
李承乾被廢,最高興的就是魏王李泰,這時他便天天進宮侍奉李世民,他的太子之位幾乎要不可動搖了,可是這時,宰相長孫無忌出面,堅決反對立李泰為太子,他力主立李治為太子。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元老重臣,他看到李治性格懦弱,從來不結交外臣,而李泰聲譽很高,並且形成了他自己的政治勢力,為了能夠在新皇登基之後繼續操控政權,長孫無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沒有任何政治根基的李治。
當時並不只有長孫無忌支援李治,像房玄齡、李勣、褚遂良也支援李治,因為李泰為人傲慢,和三品以上的公卿經常爭禮,引起重臣的反感,這樣一批重臣反對,太宗便不好立刻將李泰立為太子。
【褚遂良書《大唐三藏聖教序》】
太宗並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李泰,他對大臣們說,李泰曾經告訴他,等他當了皇帝,一定殺死自己的兒子,將皇位傳給晉王李治。以太宗的精明,他怎麼會相信李泰呢?只是投石問路,看看大臣們的反應。
結果立刻遭到褚遂良的反駁,他說今天這一切都是因為太宗過分寵信李泰疏遠李承乾,才讓李承乾弄險造反,他還提起玄武門之變,提醒太宗不要再鬧到讓兒子們也兄弟相殘的地步。
【陳寶國飾演李治】
李泰見到嘴的鴨子快飛了,就想出了一個昏招,跑去威脅李治,李治害怕之下,將這件事告訴了太宗,太宗感到褚遂良的話是對的,他又召見了李承乾問罪,李承乾哭著說:“如果不是李泰步步緊逼,他身為太子,為什麼要造反呢?”這讓太宗更進一步認識到,有一天李泰即位,那李承乾和李治的生命就很難保全了。
基於這個理由,太宗最後決定,立李治為太子。李泰被太宗下令,幽禁在內苑,後來又把他安置在均州鄖鄉縣,並正式確立李治為太子。
-
4 # 源稚生
誠邀。
在中國,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兒子,但是長孫皇后生的兒子卻只有三個: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史載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
那麼太子李承乾被廢后,李泰為何沒有被立為太子呢?
《舊唐書》:魏王泰多藝能,有寵於上,見太子有足疾,潛有奪嫡之志,折節下士以求聲譽。上命黃門侍郎韋挺攝泰府事,後命工部尚書杜楚客代之,二人俱為泰要結朝士。楚客或懷金以賂權貴,因說以魏王聰明,宜為上嗣;文武之臣,各有附託,潛為朋黨。
《舊唐書》:太子承乾以罪廢,魏王泰入侍,太宗面許立為太子。因謂侍臣曰:“昨青雀自投我懷雲:‘臣今日始得與陛下為子,更生之日也。臣唯有一子,臣百年之後,當為陛下殺之,傳國晉王。’父子之道,故當天性,我見其如此,甚憐之。”遂良進曰:“陛下失言。伏願審思,無令錯誤也。安有陛下百年之後,魏王執權為天下之主,而能殺其愛子,傳國於晉王者乎?陛下昔立承乾為太子,而復寵愛魏王,禮數或有逾於承乾者,良由嫡庶不分,所以至此。殷鑑不遠,足為龜鏡。陛下今日既立魏王,伏願陛下別安置晉王,始得安全耳。”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
《冊府元龜◎宗室部·譴讓》:太宗因謂侍臣曰:“我若立泰,便是儲宮之位,可經營而得也。泰立, 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與承乾可無恙也。”
由以上的史料可知:
首先,李泰在李承乾被廢一事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由於太子李承乾有足疾,李泰便想奪取太子之位,為了奪取太子之位,他吸納韋挺,杜楚客等人,建立朋黨關係,準備攻擊李承乾;
其次,太宗寵愛李泰,並許以不之官的許諾,其實是對李泰還心存幻想,李泰為人聰穎,又有折節下士的氣度,很符合太宗的脾氣,但是魏徵等人的勸諫,讓他心裡也很糾結;
其次,李泰那番話語,違反人之常情,他若是繼位怎麼會把皇位給弟弟,而不給兒子呢?這個純屬多此一舉,這讓太宗聽到後,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就有了那句:“我若立泰,便是儲宮之位,可經營而得也。泰立, 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與承乾可無恙也。”,由此可見:李泰說出那句後,李世民基本上把他從繼承人的候選人名單上劃除;
最後,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支援晉王李治,李治作為長孫皇后的嫡子之一,待人寬厚,有仁愛之心,這讓太宗很喜歡,在李承乾,李泰被劃除出繼承人名單後,李治也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李泰沒有成為太子繼承皇位,首先與其性格有關,其次他的做法也讓太宗不能接受,加之大臣長孫無忌等人推動,扶持晉王李治,使得李泰沒有成為太子,李泰沒有成為太子也是必然的。
回覆列表
李泰被李世民長孫喜歡,是因為人長得討喜,很胖。讀書不錯,圍繞了一些文人。
但是廢太子李承乾是嫡長子,多年太子,有屬於自己的核心人馬,平時做事也很正規。唯一缺點是跛足,這令李世民很糾結,作為儲君和未來的皇帝,這麼明顯的殘疾,顯然是有損皇家威嚴的。
正因為這一條無法迴避的難題,李世民與李承乾出現裂痕。李泰在手下人的引導下開始衝擊儲君之位。李承乾壓力非常大,寵信的男寵稱心被李世民處決,父子關係更加緊張。此後李承乾被叔叔等人蠱惑,加快造反步伐。被老奸巨猾的李世民發現,廢黜太子流放。臨走前李承乾向李世民說明了李泰所為,並推薦李治做太子。李世民查證過後同樣廢黜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