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攢錢的小媳婦
-
2 # 豫鄉村胖哥
馬鈴薯的病蟲害和預防措施如下……
其實馬鈴薯是一種非常容易染病的農作物,所以不懂得人,經常會問,為什麼你種的就那麼好,而我種植的為什麼不是這爛就是那爛的呀,小編小說的是,你種植馬鈴薯時就得了解它會被什麼病蟲害傷害,再去種植它才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認識下,馬鈴薯常見的病蟲害和防治方法,和種植馬鈴薯的關鍵問題。
一,常見的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等十多種,其中以晚疫病最嚴重。1,晚疫病:俗稱瘟病,是危害馬鈴薯的主要病害,這是一種流行性的病害,歷年來都有發現,這種病菌最適宜的溫度在18~ 22℃,空氣溼度在70%左右,所以通常發生在開花時,雨水多、溼度高、天氣陰雨時最容易發生,所以要掌握這一規律,進行防治。發病時從葉尖及葉邊開始,初期呈黃褐色的圓斑,以後葉片因捲縮而枯死,如果天氣潮溼,在病斑邊緣會長出白點,此病傳染很快,主要靠種薯及土壤來傅傳播。預防方法主要是種薯的選種消毒及重視輪作制,並注意田間管理,增強其抵抗力。防治方法:當病害開始流行時,要噴射等量式藥水,每隔10~14小時噴射一次,一般在多雨或已發現中心病株時,用藥水噴射,收效比較好。每次噴射後如果遇天雨,要重噴一次,此外要加厚培土及提早燒燬有病葉。2。早疫病:又稱夏疫病,常發生在高溫條件下,發病部位以葉部為主,也有發生於塊莖的。發病時,葉面褐色或黑褐色的病斑逐漸擴大成為輪紋斑,嚴重時各斑相連,全葉凋萎枯死。預防此病,可噴射藥液及實行多年輪作制。
(二)主要蟲害 :馬鈴薯的主要蟲害有二八星瓢蟲、馬薯甲蟲、馬鈴薯麥蛾、金針蟲、地老虎、蚜蟲等。下面小編介紹幾種主要的害蟲如下:1,二八星瓢蟲:此蟲專吃葉子,初期齧食葉背的葉肉,嚴重時將葉肉全部吃光,只剩葉脈。一般果用藥劑防治法。2,馬鈴薯甲蟲:此蟲飛翔力強,可靠交通工具及風力傳播,所以蔓延很快。成蟲及幼蟲均以葉片為主要食料,有時甚至吃莖,並危害其他作物。防治方法,用最新的,汙染少的殺蟲劑。三,關鍵問題
1,選用中型種薯提高種性:農民習慣選用小型種薯(1兩以下)這樣長期栽培的結果,不僅產量逐年減低,而且容易引起品種退化,造成生產上的損失。事實證明種薯越大,產量越高,抗病性越強,退化程度也比較輕。但種薯過大,影響生產成本,所以要選中型薯塊。2,催芽是早熟增產的主要環節:催芽是最有效的春化方法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早熟、增產,使馬鈴薯在夏季高溫來臨以前形成塊莖,不僅可以防止塊莖因高溫影響引起退化,而且在早熟的情況下還可以避免晚疫病,對於穩定產量有重大作用。
3,充分利用生長季節適時播種:通常在士層3寸深處的土溫7-8℃時,就應該播種,在農村原有的基礎上適當提早播種時間,這樣可以使馬鈴薯提早成熟,避免晚疫病和減輕退化程度。
4,合理密植是增產的主要措施:密植比稀植的產量高,因為它合理的利用了營養面積,植株比較茂 密,地面完全陰溼,田間小氣候比較陰涼,利於馬鈴薯生長,根群深而易於抗旱,雜草也相應減少。密植程度根據種薯大小而定,種薯大的要稀植,種薯小的就要密植,用種量多,產量越高。5,重視基肥追施鉀肥:馬鈴薯的生長期短,耐肥性強,所以底肥要足,否則植株生長不好,塊莖形成期間需要充分的鉀肥才能促進澱粉的聚集,所以追施鉀肥十分重要。6,淺耙鬆土保育幼苗、中耕培土促進塊莖生長:淺耙鬆土有利於幼苗早期出土,特別是土壤板結時,馬鈴薯的塊莖掰開土粒的能力比較一般塊根作物小,所以要及時中耕並進行培土,以促進塊莖生長,第一次培土結合施氮肥。第二次培土結合施鉀肥,並要在開花以前完成。
7,防止晚疫病是穩定產量的有效保證:馬鈴薯晚疫病為毀滅性病害,歷年均有發現,要選用抗病品種,井消毒催芽,提早播期,適時噴施藥液,保護植株不發生病害。8,適時收穫:馬鈴薯的莖葉變黃就是成熟象徵,一般莖葉變黃達95%以上面塊莖皮不容易脫落時,就是完全成熟了。過早收穫影響產量,過遲又容易腐爛。所以一定要把控好時間。如果你們種植馬鈴薯時,掌握了這些內容,小編相信,你種植的馬鈴薯肯定會豐產的哦!
回覆列表
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第一生產大國,種植面積和產量約佔世界的1/4。馬鈴薯是中國第5大糧食作物,同時兼具糧用、菜用、飼用和經濟生產用等多種功能。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粗糧需求量的增加,馬鈴薯加工技術的提高,馬鈴薯的種植規模、面積不斷擴大。但馬鈴薯晚疫病、蚜蟲等十多種病蟲害的危害也逐年加重,成為限制馬鈴薯高產、豐產的主要因素之一,嚴重影響著其產量和質量乃至整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一)馬鈴薯病害
1.馬鈴薯晚疫病,植株被晚疫病侵襲時,首先在葉尖或葉緣出現病斑,病斑外圍有黃綠色症狀,潮溼時迅速擴大,腐敗發黑,病斑邊緣不清,出現特殊的腐敗氣味,葉邊緣出現一圈白色黴狀物,在葉子背面長有白黴,形成黴輪(診斷可採用保溼培養法,將病葉置於培養皿或碗內溼沙上保溼一夜,第二天如果病斑邊緣產生白黴就是晚疫病,如果出現黑色黴層則是早疫病。晚疫病多發生在開花後)。天氣乾燥時,病斑乾枯呈褐色,葉背無白黴。莖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黑色條斑,潮溼時表面則產生白色黴層。塊莖發病時表皮變褐色不規則斑點,稍凹陷,組織變硬,切開後內部薯肉呈鏽褐色。一旦轉入塊莖,塊莖立即腐爛。
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2)選用無病種薯。留種塊莖在入窖前和出窖後進行催芽前嚴格挑選,剔除有病塊莖。經催芽後凡不發芽或發芽慢,出現病症的全部剔除;切塊播種或整薯播種時嚴格檢查,剔除病薯爛薯。
(3)藥劑防治。目前採用的藥劑在晚疫病上防治最好的是瑞毒黴。田間發病時最好發現中心病株及時選用525%抑快淨1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可收到較好效果。
2.馬鈴薯早疫病,又稱夏疫病、輪紋病和乾枯病。是馬鈴薯上常見的一種病害,在中國和世界各馬鈴薯產區分佈較為普遍。一般多在生長後期發病,對產量影響不大,如在開花期受害,引起葉片提前乾枯,降低產量,嚴重者甚至個別地塊全田無收。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葉柄、莖和薯塊。下部老葉先發病,產生褐色、凹陷的小斑點,與健部分界明顯,周圍有細窄的黃色圈,後擴大成橢圓形病斑,大小3~4毫米,有清晰的同心輪紋。溼度大時,病斑上生出黑褐色黴層。嚴重時,整個病斑相互連線,但受葉脈限制成三角形或不規則形,最後穿孔,葉片變黃,乾枯,脫落。莖、葉柄受害多發生於分枝處,病斑褐色,線條形,稍凹陷,擴大後呈灰褐色長橢圓形斑,有輪紋。嚴重時,莖、葉枯死。塊莖受害,產生黯褐色,稍凹陷,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明顯,皮下呈淺褐色海綿狀幹腐。
防治措施:
(1)種植早熟抗病品種,適時提早收穫。
(3)合理儲運。收穫充分成熟的薯塊,儘量減少收穫和運輸中的損傷,栽種時剔除病薯。病薯不入窖,貯藏溫度以4°C為宜,不可高於10°C,並且通風換氣。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灑下列殺菌劑:80%普諾、64%防毒礬、50%撲海因、75%百菌清、70%代森錳鋅、40%滅菌丹、40%大富丹、47%加瑞農等。
3.馬鈴薯環腐病,發病主要在植株和塊莖的維管束中,花期前後病症明顯,常出現部分枝葉萎蔫,葉色由葉緣向內逐漸變黃,但葉片不變形,植株不矮化,病菌透過匍匐莖進入維管束環,嚴重時薯肉一圈腐爛,呈棕紅色,薯肉和皮層分離。但芽眼並不受害,這是與青枯病的不同之處,而青枯病薯肉與皮層不分離,芽眼先發病,不能發芽,後全塊腐爛。
防治措施:
(1)建立種薯繁育基地,生產脫毒微型薯,
(2)嚴禁從病區調種,以防病害擴大蔓延。留種最好留健康小薯,播前淘汰病爛薯,儘量做到整薯播種,如果大薯需要切塊,切刀必須用0.2%昇汞水或75%酒精液消毒,切一刀消一次毒。
(3)藥劑防治。播前用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x10:的土黴索液或100萬單位的硫酸鏈黴素500倍液浸泡種薯2小時,然後晾乾播種。植株發病初期,可用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噴施,間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視病情而定。
4.馬鈴薯病毒病包括普通花葉病、卷葉病、條斑花葉病和紡錘塊莖病等。普通花葉病表現的症狀有輕花葉、壞死性葉斑、矮化、植株由下向上枯死、塊莖變小等。卷葉病表現為葉片邊緣向上翻卷,嚴重時呈筒狀,但不皺縮,葉質厚而脆,呈皮革狀,易折斷,重病植株矮小,個別早死。條斑花葉病,病初葉片呈斑駁花葉或有枯斑,後期葉脈壞死,葉片完全壞死並萎蔫但不脫落。紡錘塊莖病植株正常或矮化,分枝少,葉與莖夾角小,頂葉直立,葉緣波狀或向上卷,葉片小,色深綠,僵硬彎脆。塊莖變長,一頭尖,呈紡錘狀,表面光滑,但有時龜裂。
防治措施:
(1)推廣種植脫毒種薯是防治馬鈴薯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早期觀察,在植株出苗15天后若表現出上述症狀者及時拔出病株並燒燬。
(3)消滅傳毒昆蟲,蚜蟲是病毒傳播的主要介體。在蚜蟲發生初期,噴施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4000~5000倍液,每隔7天噴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