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49469967950

    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也是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

    如何開展好調查研究工作

    。所謂調查研究就是透過一定的途徑和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瞭解,以獲得關於客觀事物的各種材料,在此基礎上,人們對所獲得的材料進行科學處理,以獲得關於客觀規律的認識。嚴格地說,調查和研究是兩個環節。對事物進行觀察、瞭解、收集各種資料和素材,進行感性認識的過程,實質是調查。在此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抽象、概括、整理、歸納、昇華,這才能叫研究。

    一、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性

    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進行調查研究的條件、內容、手段、工作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但調查研究在黨的決策工作和全部領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絲毫沒改變,而且顯得更為重要。特別是在複雜的形勢和繁重的任務面前,要提高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強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必須重視調查研究。只有透過調查研究,認清事物本質,才能正確認識改革開放面臨的新任務,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提高統攬全域性、駕御局勢的能力;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瞭解群眾需要,掌握群眾的願望,把好事辦在群眾心坎上;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提高領導能力和決策水平,實現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

    (一)從大的方面講,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切真知灼見都來源於社會實踐,任何真理都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調查研究是一項重要的實踐活動,只有透過調查研究,才能瞭解事物的現狀、性質和發展趨勢,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我們黨歷來重視調查研究,不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強調要紮紮實實搞好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講過一句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鄧小平同志提出:“離開調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領導者也不可能進行正確的領導”;江澤民同志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更沒有決策權”。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和特點的認識,不是到書本里面去找,而是到現實中去找。他親自調查,親自動筆,寫出了影響深遠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論十大關係》等重要文章,他的調查研究活動,貫穿於他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在調查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是罕見的。正是有了這種深入的調查研究為基礎,他才能夠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領導黨和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鄧小平同志繼承和發展了思想,認真調查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偉大創造,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是新時期黨的性質、宗旨的新概括,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要知道群眾想什麼,需什麼,盼什麼。要了解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從而知民心、順民意、解民困,就必須深入調查研究。我們的黨和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是為人民謀利益的,要真正服務好人民,真正為人民謀利益,就要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瞭解社情,吃透民意。只有全面瞭解了社情,準確吃透了民意,我們的決策、政策和各項工作才不會失誤,才能有效地達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的目的。透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調查研究,一方面可以加強和密切黨委、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絡,溝通各方面人士的思想,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心同德,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推動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將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反映給黨委、政府,使黨委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更能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更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

    (二)從調查研究的本質和現實意義講,是服務決策、服務工作,推進科學決策和各項工作的有力保障。

    一是做出決策靠調查研究。無論是改革措施的研究制定,還是經濟發展、幹部管理等工作思路的形成和各項措施的出臺,都要深入調查、摸清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毛澤東同志指出:“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

    二是落實決策靠調查研究。一個地方、一個部門落實決策是否有力有效,就在於對本地區、本部門的情況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數,判斷是否準確,執行是否正確。如果對實際情況不作深入的調查分析,若明若暗,情況不明決心大,一味從“本本”出發,或者簡單地照抄照轉,都會使工作發生失誤,甚至對事業造成損失。我們要始終牢記這樣一條道理:實現正確的領導,取決於科學的決策;科學的決策,有賴於對客觀實際全面準確的瞭解;對實際情況的瞭解和把握,有賴於深入周密地調查研究。

    三是修正決策靠調查研究。任何決策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決策也要隨之而變。這種變化,必須建立在對變化了的新情況的全面瞭解和把握上。修正決策,必須堅持調查研究,使自己的工作始終處於主動而又有力的地位。

    二、如何開展調查研究

    (一)調查研究的內容

    調查研究工作根據內容可分為綜合型調查研究、重點調查研究、政策性調查研究、臨時事件的調查研究。

    1、綜合型調查研究

    是指在一定範圍內,一定時間內,對所要調查的物件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調查研究。這種調查研究的目的在於透過對這些地區、部門或單位全面情況的掌握和分析,找出主要問題,制定全面的、有利於全域性發展的總體方案。這樣的調查研究一般涉及面廣,內容多。基本情況的調查研究是基礎調查研究,是辦公室工作最基本的內容。只有對基本情況摸得清,分析研究得透,為領導決策提供的參考意見才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正確性。

    2、重點調查研究

    一般的形式有專題型調查研究和典型型調查研究。

    一是專題型調查研究,是相對於綜合型調查研究而言的,是針對某一問題,特別是當前迫切需要了解和解決的問題而進行的,不是以人或單位為物件。它要求把點和麵上的情況結合起來分析,這樣才容易使調查研究有深度,分析問題針對性強。如關於工業企業資金嚴重短缺問題的調查等。

    二是典型型調查研究。同專題型調查研究相比,主要是調查研究的物件不同。專題型調查研究主要是以問題為物件,而典型型調查研究則是以單位、人為物件。這種調查研究主要是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對一定範圍的事物總體進行初步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有代表性的單位或人作為典型,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藉以由此及彼地認識所要調查事物的總體情況和發展變化規律。典型調查研究以客觀事物的個性與共性辯證統一的原理為方法論基礎,物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結果具有說明一般、指導全域性的作用。由於調查物件數量較少,可以集中時間和力量對典型單位或人進行深入系統的調查,從而比較深刻地認識問題。進行典型調查研究,最重要的是選好典型。怎樣選點?人們從實踐中總結概括出了“擇中選點法”、“劃類選點法”、“擇優擇劣法”等有效方法。典型調查研究的缺點是容易帶有偶然性和侷限性。因此,典型調查一般是和綜合型調查研究配合進行。這樣既可保證調查研究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又能保證其深刻和說服力。

    3、政策性調查研究

    政策性調查研究一般分為宏觀發展戰略型和微觀區域性型。

    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主要是針對未來中長期發展戰略而進行的。透過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能夠為一個較大範圍的地區或系統制定宏觀戰略規劃,進行全域性性的部署,確立長遠目標,做出重大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一般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多,因此在組織上應有統一的領導,即出一個部門或領導牽頭主持,組織有關方面的人員參加,分片分組調查。調查完後,統一彙總情況,統一分析研究。這樣的調查研究由於調查的面寬,人員多,可靠性也較大,一般在宏觀決策部門採用得多。

    微觀區域性調查研究主要是著眼於前面臨的區域性性的,並且相對獨立的問題,調查的範圍比較小,問題比較單一,如透過對一個單位的調查研究,比較豐富地掌握這個單位的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微觀局調查研究可以為宏觀發展戰略調查研究提供具體詳盡的參考資料。

    4、對事件的調查研究

    即在某一事件發生之後,為儘快瞭解事件發生、發展的情況所進行的調查研究,這樣的調查研究突發性強,時間緊,因此要求調查者必須深入現場,直接向事件的當事人或目睹者瞭解情況。如某地區遭受嚴重洪災,就應該馬上派出人員對該地區遭災情況進行調查瞭解,很快調查清楚情況,並上報領導,同時提出應該採取的措施,供領導參考。

    (二)調查研究工作的程式

    調查研究是一項複雜又艱鉅的工作,邏輯性條理性很強,因此,應該有它自己的程式,調查研究的過程是瞭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就形成了調查研究應該遵循的基本程式,這就是:準備工作、瞭解情況、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存放水果能保鮮時間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