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唱歌

    我的一點個人看法 首先,靖難之役這樣左右政治走向的大事件必然有著一系列的背景和條件(也許還有很多巧合),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更是變數多端,一位指揮官只是眾多因素中的一環。 靖難之役中北軍以一隅敵全國,總體而言相對勢單力薄,戰爭爆發後北軍攻勢也並非勢如破竹。除卻不可測因素南軍的失敗應當歸結於南京內閣的一系列失誤決策和建文帝本人的曖昧態度。 單論作為軍事家的造詣,從二人北伐的戰績看,我認為朱棣勝藍玉一籌。 最後,這樣的假設完全不必太認真。洪武不誅藍玉,也許他自己噎死了。若他活到靖難之時,到時會發生什麼事.......恐怕藍玉自己也不會知道吧。

  • 2 # 博士科普

    理論上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我感覺可能性很小,原因有二個:

    第一,建文帝個人能力一般,算不得什麼大才之人,畢竟朱元璋前期的精力都放在了培養朱標身上,他並沒有得到多大的培養。

    第二,建文身邊的謀臣水平不行,方孝孺、黃子澄之人都是有點迂腐的儒生,講學做文章還可以,讓他們治理國家著實還差點道行。

  • 3 # 泡麵侃史

    雖然現在很多的人都誇讚建文帝朱允炆,甚至有的人認為當初是建文帝禪讓給朱棣的,但是按照建文帝朱允炆的歷史的人物設定,個人認為建文帝朱允炆即使是在靖難之役勝利,也是很難開創盛世的。

    登基獲得皇位的背景

    中國古代不論是家族還是社會,對於嫡長子繼承的承認度都是比較高的,就包括比較開明的唐皇李世民也是因為不是嫡長子也是被一些史學家詬病。但是,建文帝朱允炆按照正常的嫡長子繼位的模式。

    實際上第一順位的是他的老爹,朱標,但是由於朱標死的太早了,還沒有等到繼承皇位朱標就死了。愛屋及烏,加上從小朱允炆也是非常的聰明仁厚的,於是出於個人的情感,朱允炆就被朱元璋定位為皇子。

    所以呢,按照中國的傳統的嫡長制整合的方式的話,實際上朱允炆的繼承方式是也是不太符合傳統的思想的。

    建文帝可用的政治力量

    建文帝朱允炆實際上是繼承了朱標的仁厚的性格的,但是由於朱允炆的繼承的太倉促了,所以對於政治這一門考試來說的話,建文帝朱允炆是不及格的,可以說是毫無政治經驗。

    當朱元璋死後,朱允炆最大的政治靠山已經沒有了,可以依靠的僅僅是三個儒生,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三個人,實際上說白了這三位都是有點理想主義者的感覺的,就像我們國漫比較受到大家歡迎的《不良人》中的李星雲一樣。

    雖然是主角,雖然歷史上註定他無法稱帝,但是在動漫中的刻畫來說的話,也是太過理想注意力。古代的政治從來就不是軟弱的人的遊戲。

    這三位書生分別以不同的方式是影響著建文帝,加上建文帝本身也是比較仁厚的性格,所以如果想要在開創一個盛世出來,還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建文帝靖難之役勝利的話,維持明朝的經濟政治還是可以的。

    建文帝的性格決定的

    一個盛世的開創,是需要改革的,就像戰國時期的商鞅一樣,就像近代的六君子一樣,是需要犧牲一些東西的。甚至可能是生命,但是按照建文帝的性格來看的話,這是不可能的。

    由於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過深,建文帝是不可能接受這種的,對於盛世來說,開創的前提是繼承優秀的基因,淘汰落後的基因。但是這一點來看的話,建文帝明顯是缺少的。從靖難之役中我們可以看出。

    在建文帝佔據優勢之後,竟然號令軍隊不可殺朱棣,這對於戰場來說,這是可怕的,對於士兵來說這是可怕的。對於造反者都有這樣的仁心,那麼建文帝如何依靠自己的手段去開創盛世呢?

    綜上所訴,建文帝即使是勝利了,延續明朝的繁榮是可能的,但是開創出一個盛世,還是確實少一些兵家的霸氣的。

  • 4 # 一鍋煮了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如果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獲勝,他還真有可能開創盛世局面。

    首先,靖難之役的發生源於削藩政策,從他統治者的角度來看,能動搖他統治根基的最大威脅就是他的這些藩王叔叔們,所以要解除這些潛在的威脅,削藩無疑是正確的決策。但是不正確的是他決定削藩的時機和手段都不合適,太急功近利,削的又急又猛,逼得這些藩王走投無路,兔子逼急了還跳牆呢,更何況這些實力強悍的開國第一代藩王,尤其是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所以,靖難之役的發生多少有點是被他給逼出來的,既然假設他在靖難之役獲勝了,就說明他的實力是要強於朱棣的。把實力最強的朱棣收拾完以後,剩餘的那些藩王們肯定也不敢再造次,他的削藩計劃也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這樣對他統治威脅最大的因素就解除了,沒有了這些不安定的隱患,他就能騰出手來安心的去治理國家。

    其次,朱允炆並非是無能之輩,他對治理國家還是有一套自己的理念的,而且,他的理念跟他父親朱標的政治理念差不多,都是以寬仁著稱。在他短暫的在位時間裡,他所頒佈施行的政策除了削藩以外,還有改革法度、削減賦稅,這些都體現了他的仁政理念。朱元璋殺罰重,所制定的法度也都比較嚴苛,這些嚴厲的手段在開國之初,對約束那些跋扈的元勳和貪墨的官吏們還是卓有成效,但是嚴苛的法規也可能阻礙國家的發展與進步,所以,他繼位以後對朱元璋所實行的嚴厲的法律制度進行了修改,把過分嚴苛的條文刪除,深的人心。此外,他頒佈的削減賦稅的政策,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使更多荒廢的土地得以重新耕種,增強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達到民富國強。

    最後,朱元璋在世的時候,為了朱允炆能夠安穩的當好大明皇帝,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為他鋪路。外部的隱患主要是北元的殘餘勢力,不過經過藍玉等大將幾次北伐,北元的殘餘基本也就剩苟延殘喘了,所以他們也掀不起什麼興風大浪,外部還算穩定。內部如果不是靖難之役的發生,基本沒有什麼動亂,而且朱元璋給他留軍事大將多以善守為主,比如耿文彪等,可以說如果靖難之役建文帝能夠獲勝,那麼大戰之後,百廢待興,只要建文帝好好去治理這個國家,大亂之後更容易大治,開創盛世局面也不是不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小放牛郎兒童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