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八區的王胖子

    先來說說王翦的功績,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除了最開始被滅的南韓王翦沒有參與外,剩下的五國基本是王翦和其子王賁滅的,而其中楚國是最難的!

    下面我再說說秦始皇為什麼會給王翦六十萬大軍去滅楚國!其實剛開始不是派王翦去的,這是因為:一、趙魏燕三國都是王翦父子滅的,軍功在秦國無人能出其右,已經功高震主,再派其去滅楚,到時他的威望將要蓋過秦始皇,這是秦始皇不要看到的;二、王翦認為滅掉楚國需要“六十萬”兵力,而李信認為需要“二十萬”足矣,秦國當時全國的兵力加起來不過八十萬左右,秦始皇不敢一下把六十萬兵力給他!

    後來李信滅楚大敗,秦始皇只能去請老將王翦,而王翦又足夠聰明,不斷向秦始皇要田要地,連續要了五次,而且越來越過分,這麼做就是為了讓秦始皇覺得他沒有什麼太大的野心,只是貪圖財富,讓秦始皇放心! 所以秦始皇才放心給了他六十萬兵力,讓他去滅楚國,而他也沒有辜負秦始皇的期望,把楚國滅了!

    因為王翦足夠聰明,所以他才善終,而不像吳起一樣!

    大家記得動動手指,多多關注老王哦!

  • 2 # MGCC

    戰國七雄時期,楚國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所滅的國家。楚國滅,秦始皇統一中國。

    剛開始的時候,秦始皇問李信,滅楚國需要多少兵力?李信回答20萬足以,而王翦。回答非60萬不可。當時秦始皇李信率20萬軍隊出征滅楚。剛開始的時候,李信高歌猛進,戰果不錯,但是好景不長,李信就中了楚將項燕的誘敵深入之計,秦軍大敗。

    秦始皇沒有辦法,然後還是讓王翦出征,並且同意了王翦60萬兵力的要求,最後,王翦一舉滅掉楚國。滅楚為什麼需要那麼多兵力呢?因為楚國地盤太大兵力分散,只有重兵壓境才能讓楚國軍隊集結。一舉殲滅。

  • 3 # 小樹談史

    透過查閱《史記》,我們不難發現,秦始皇給王翦60萬大軍去攻打楚國,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話說秦始皇開啟了用武力統一天下的模式後,開始都很順利,不費吹灰之力就接連滅掉了韓、趙、魏三國,接下來,秦始皇想滅掉楚國。

    當時,秦國有一名年輕的將軍李信(飛將軍李廣的祖先),驍勇善戰,曾經打敗燕國軍隊活捉太子丹。秦始皇便問他,“滅掉楚國需要多少兵力?”李信很輕鬆地回答,“20萬足夠了。”

    秦始皇又問老將王翦,攻下楚國需要多少兵力。王翦認為,楚國地廣人多,至少要60萬兵力才能攻下。秦始皇聽了,很不爽地說,“王將軍你老了,太膽怯,還是李將軍夠果敢。”於是便讓李信帶20萬人去攻打楚國。王翦的意見既然不被採納,於是便告老還鄉,回到了他的老家頻陽。

    沒過多久,李信果然被楚國打敗,秦軍損失慘重。秦始皇很生氣,罷免了李信,然後又親自去頻陽請王翦出山。

    一開始,王翦推說自己年邁,請秦始皇另擇他人。在秦始皇的固請下,王翦就不再推辭,但只有一個條件,“非帶60萬人不可!”秦始皇只能滿口答應。

    由此可以看出,一開始,秦始皇並沒有想讓王翦帶著60萬大軍去伐楚,而是在李信帶20萬人伐楚失敗後,做出的無奈之舉。

    緊接著,王翦率軍出發,然後就滅掉了楚國。

  • 4 # 貓眼觀史

    你以為秦始皇捨得給王翦啊?

    難道秦始皇就不懼怕王翦手握重兵嗎?

    事情還得從秦始皇和王翦、李信的對話開始說起……(秦始皇)

    有一天,秦始皇把王翦李信叫到辦公室,問李信:“你覺得攻打楚國要多少兵馬?”

    李信:“二十萬足夠了”。

    又問王翦:“你以為呢”?

    王翦:“要攻打楚國,至少要六十萬才行!”

    秦始皇:“看來愛卿是老了啊”(也有意培養新人)

    於是李信帶著二十萬就去攻打楚國了,結果可想而知,後來秦始皇去員工宿舍找到王翦說:“愛卿啊,是我想的太簡單了,我向你道歉,你現在趕緊帶六十萬兵馬去攻打楚國吧!”。

    王翦就說:“我攻打可以,但是您必須給獎勵,我要好多的土地”。

    秦始皇問:“你還要土地幹嘛?都有這麼多了。”

    王翦:“我年紀大了,要為子孫謀點福利啊!”

    後來在攻打楚國的途中往返五次派人讓秦始皇一定要記得給土地給他!這時身邊的部將就問,將軍你幹嘛非要土地啊?王翦答到,我這是為了消除秦王的疑心啊!要知道這可是全國兵力啊,這也是王翦比白起厲害的地方。

    所以說秦始皇為什麼給六十萬兵力給王翦攻打楚國?

    第一確實需要這麼多,王翦先帶兵在城外駐紮了一年才開始進攻。最後取得勝利。

    第二就是秦始皇也想盡快統一六國,王翦能這樣說肯定有把握贏,自己也拿的出,幹嘛不給?

  • 5 # 輝說BOOK

    王翦,戰國末期四大名將之一,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立,為秦始皇統一華夏立下赫赫戰功,其主要戰績包括滅趙、滅燕以及滅楚,可以說是剪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後世對他的評價可概括為八個字“智而不暴、勇而多謀”,而王翦之所以能善終,與其謀略得當也有相當程度的聯絡。但雖說王翦智勇雙全,可他仍有一些觀點給後世留下不少疑惑,最著名的就是他向秦始皇堅決索要60萬軍隊,才肯出戰楚國。

    天時

    當時,秦始皇剛剛剷除內亂,並積極任用李斯為相推行統一大略,而趙國、燕國彼此交戰正給了秦國可乘之機。秦國以援助燕國為號,伺機發動了對趙國的侵食,至公元前229年,秦軍已大破趙軍,俘虜趙王,並在趙國都城邯鄲設立郡縣。趙公子嘉率領殘部於代郡自立為王,負隅頑抗。無獨有偶,秦軍又乘勢攻取燕國國都薊城,燕王被迫遷都遼東,並殺死太子丹與秦國求和。南韓、魏國也同樣不能避免覆滅的命運,尤其魏國,在水淹大梁(魏國都城)三月後被迫出降,實在是六國之中最為狼狽的投降。可以說秦國此時勢如破竹,六國的覆滅已成定數,只剩齊、楚這樣的大國可以苟延殘喘不多的時間了。

    人事

    雖說大勢所趨,但楚國仍然是屹立數百年的大國,與齊國不同,楚國原本為子爵國,全仰仗先祖們刀槍搏殺才佔據了廣袤的疆土,贏得了諸侯的敬畏,甚至一度可以與趙魏韓三國之源的晉國爭奪天下,並在楚莊王時期問鼎中原,後世國君總有恢復光榮的夢想,也有不乏的舉動,以致楚國始終是南方最有實力的霸主。所以這樣的滅國戰爭之前,秦國是召開過重大會議的。

    正如史籍記載,王翦此時的表態有些“低調”,他認為消滅楚國“非六十萬人不可”,這句話將始皇帝下了一個踉蹌,因為六十萬是秦國當時絕大部分兵力,這意味著始皇帝的生死都可能被這個“老匹夫”掌握,深息法家集權精神的秦始皇當然很不樂意。相反,秦將李信的觀點則讓始皇帝很振奮,“二十萬足矣”,這意味著省人、省力、省糧食,當然也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始皇帝快樂的答應了他,並且輕易的認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但事實讓始皇帝大吃一驚,他不僅沒能節約任何人力、物力,而且賠上了二十萬精銳的將士和自己的一張老臉,果如是“薑還是老的辣”。李信並沒有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務,同時因為他的輕率,認為楚軍不堪一擊,反倒中了名將項燕的關門打狗之計,二十萬秦軍頃刻間化作齏粉飛灰湮滅了。當然,老成持重的王翦卻得勝而歸,在自己的軍功章和青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績。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秦始皇剛把六十萬軍隊交給王翦後,有些寢食難安,因為經歷過宮變的始皇帝知道,“兵者,兇器也。”,交出兵權無異於將生死交付於他人,這讓他有些不安。第二天,王翦派人來向始皇帝索要金銀和田地,數量巨大,許多人認為王翦貪得無厭,皇帝一定會拒絕並且呵斥他。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始皇帝不僅沒有如眾人所預測的一樣,而且高高興興的賞賜給了王翦。從出征到戰爭結束,王翦一共向秦始皇六次索要鉅額財富和良田,一般人覺得他倚老賣老甚至有些“不要臉”了,但是事後王翦道出了真相,那就是“帶著這麼多軍隊出征,任何一個國君都不會放心,只有讓國君認為你志向只在金銀良田這些瑣碎小事,而不在裂土封王,擁兵自重,他們才會安心。”老謀深算的王翦,不僅計算到了楚國的戰事,而且考慮到了國內君王的想法,正如孫子所言“多算則多勝”,王翦的成功並非偶然。

    六十萬真的必要麼?

    其實就國力、局勢而言,楚國當時確實不堪一擊,王翦的六十萬也沒有完全派上用場,但為什麼李信就失敗了,王翦卻成功了呢?

    戰國末期,曾流傳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和秦國實際上是有深仇大恨的。楚華人為什麼恨秦國呢?原因在於一個人,張儀。張儀曾經兩度欺騙楚懷王,致使楚國四面樹敵,損兵折將,楚懷王也客死他鄉。這無疑是對楚人智商的侮辱,也使楚人對秦國這種毫無信義唯利是圖的國家產生了深深地厭惡甚至仇恨,所以秦國進攻楚國時,楚人眾志成城意圖教訓這種卑鄙的小人。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秦國攻楚,雖然可以打敗楚軍,卻很難打敗楚國源源不斷的後背力量——楚國的民心。王翦的六十萬大軍並不是要用在實戰中,而是要摧毀楚國凝聚起來的民心,讓他們感覺到與秦國的抗爭,無異於與天地爭強,實在是攻心為上的經典戰例。王翦索要六十萬軍隊,並不是年老懦弱,也不是倚老賣老,他正真考慮的是一盤大棋,一招摧毀敵人,攝人心魄的絕招。所以,與武夫不同,王翦是真正的智將,出手便是以小搏大的手筆,租借六十萬軍隊贏得一個立國數百年,國土廣袤的國家民心,沒有比這更划得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哪些小事件因為"裹挾民意"而最終造成重大災難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