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05047338372
-
2 # 學者110
美國從位於卡達首都的多哈西
南“美國駐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撤
回到國內的東部城市“卡羅萊納州
”是美撒回海外駐軍的專案計劃之
一,美國已經擦覺到武力威脅是
不具效果了,自已都泥菩薩過河
自身難保了,還繼續威脅別人這不
是徒勞無用嗎?
-
3 # 歷史哨聲
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已經表態了——這是臨時轉移,僅僅轉移24小時 並非遷移
聯絡到今年美軍宣佈的動態部署策略,我認為這是美軍進行對司令部進行動態部署的演練。
即幾個小時就能能將整個司令部搬遷,並在幾個小時內在新部署地運作,對部隊進行指揮。實現快速撤退、快速部署的瞬移效應。
以這次中央司令部臨時轉移為例,在24小時內就實現將司令部從中東搬遷到美國軍事基地並運作指揮。
這在戰時就是非常厲害的招數:你以為美國中央司令部是在卡達,在你打擊時,人家早已在一夜之間搬遷,你打擊的不過是一個空司令部,根本不能實現癱瘓美軍指揮的目的。
再如駐守美軍,再使用動態部署策略下,昨天還是1000人的美軍基地,一兩天內是能實現駐軍1-2萬人,昨天還是1-2萬人的基地,今天已經減少到幾百人。
虛虛實實,實實虛虛,這就是動態部署的魅力所在,你根本不知道明天醒來時,對方的真實兵力如何!並非很多人所認為的美國出於安全因素將中央司令部後撤——美軍中央司令部一直以前鋒指揮部存在,受到伊朗的威脅,並非今天才有,在設立時就已經考慮到這個因素。要是因為安全因素後撤,早就後撤了,不會等到今天。
當然如果伊朗相信中央司令部的臨時後撤是害怕的話,那麼這次後撤還能起到一個欺騙的作用:
你以為美國中央司令部早已撤離卡達而放棄打擊時,人家安然無恙的指揮作戰。
-
4 # 科羅廖夫
看地圖就知道,烏代達空軍基地距離伊朗僅有270公里,在伊朗的火力打擊範圍內,非常容易受到伊朗的攻擊,需要後撤,這也反映出美軍現代化指揮系統的多變靈活。
自蘇聯倒臺以來,還沒有哪個國家敢直接叫板美國,原因就在與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堅挺的美元經濟地位,然而隨著美國經濟下降和全球戰略收縮,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美國其實是一隻徒有其表的紙老虎,似乎一捅就破。別看美國對付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無比囂張,但碰到伊朗這樣的硬茬子馬上就會變得束手束腳了。而伊朗也表態稱,自己有能力戰勝美華人。
根據伊朗新聞電視臺報道,伊朗少將蘇萊曼尼週二指出,經過一段時間的軍事對峙,伊朗革命衛隊粉碎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裝備最齊全的軍隊的武裝威脅。這位中東準軍事行動負責人指出,伊朗在過去20年中尋找到了打殘和消滅敵人的有效方法,以後還會繼續堅持,並且用更為靈活的方式取得勝利,同時為了抵抗美軍行動,各個武裝將和伊朗一起構建強大的威懾,最終戰勝強大的敵人。
蘇萊曼尼是一名活躍在一線戰場的老將,他率領的“聖城旅”堪稱伊朗革命衛隊中的精銳,曾一度打的恐怖分子毫無還手之力,就連美軍見了也要繞道走。在美伊關係緊張的今天,蘇萊曼尼口中的強大敵人顯然指的是美軍,其釋放出來的訊號也是比較鮮明的。
第一,向全世界表明伊朗有信心有能力擊敗侵略者。過去這段時間以來,無論是擊落美國全球鷹無人機,還是扣押英國油輪,或者是支援胡塞武裝襲擊沙特油田,都證明伊朗擁有豐富的鬥爭經驗,這種鬥爭有勇有謀,既維護了伊朗尊嚴,團結了人心,還打擊了敵人。未來伊朗還將繼續打“持久戰”,直到敵人投降為止。
第二,告訴世人,美國並非不可戰勝。就在蘇萊曼尼表態之前,魯哈尼還在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上呼籲,各方團結一起,採取實際行動對抗美國霸權。但由於美國強大的實力,沒人敢直接叫板,伊朗願意帶這個頭,起到榜樣的作用,反抗美國,只要各方團結一起來,就一定會戰勝美華人。
第三,連蘇萊曼尼這種一線指揮官都表態了,說明伊朗確實到了最緊張的關頭,美伊直接軍事接觸的可能性變大了。目前伊朗面對著美國經濟,政治,軍事多個層面的制裁和壓制,針對這種情況,伊朗除了抗爭,似乎別無選擇,為此伊朗需要做好戰鬥準備,必要時還會聯合中東地區的“小夥伴”一起反擊美國。
當然,伊朗使出全力,能否擺脫美國壓制還不好說,畢竟美國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會被伊朗一兩句狠話而退兵的。但有一點肯定的是,隨著美國滿世界薅羊毛,討厭美國的國家將越來越多,相信用不了多久,美國真的會站在全球公敵的位置上。
回覆列表
看了看地圖,如果訊息確切的話,是遷回國內了,出於安全考慮,應該是暫時的,說明美國真要打人了,另說明美此次打人用新式打法?是導彈為主還是實驗新式啥武器?沒有別的理由,總的一條,它很後怕伊朗這個不要命的耍二。伊朗隔海相望的那個基地對美國很重要,不單是軍事政治方面的,還有經濟美元金融方面的作用,它不會不重視這個基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