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靜夜史
翻開書看唄!
玩笑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生前三起三落,死後骨灰也遷來遷去,不得安息。
溥儀一共登基了三次,除了第一次,其他都是非法,而且是笑話。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隨著溥儀年齡的增大,他的地位卻越來越低,最後甚至成為日本人的傀儡,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悲哀。
從1917年第二次長達12天的復辟醜劇,到1932年光榮就任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始終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徵,一個可無,但是又必須可有的人物。
因為康有為等保皇黨需要他,戀舊的軍閥張勳需要他,覬覦中華的日本鬼子更需要他!需要他做傀儡,需要他告訴天下所有人:我大清皇帝溥儀還在,我們的大清,其實還可以搶救一下!真的是傀儡也有春天啊!
今天的網友,從人道主義的高度出發,指出我們的新政府對溥儀的改造太過嚴酷,人家本來就是皇帝,應該像袁世凱一樣,每年給他點銀子,讓他繼續在紫禁城的小天地裡坐著九五之尊的夢!
我想,是這些人還沒有被奴役夠,還沒有被壓迫夠的原因!無論從何種角度出發,溥儀都是落後的代表,舊勢力的代表,他的每一次復辟,都是對無數烈士前赴後繼取得的革命果實的侮辱,是對所有中華民族兒女的犯罪!
幸有新政府,讓他改造後重新做人,獲得了人民的原諒!讓他擺脫了傀儡的身份,成了一個真正的人!
這樣的功業,難道還要一些詐屍的滿遺去評頭論足?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喜歡歷史的妹紙,期待您的關注!
-
3 # 青年史學家
所謂宣統的復辟並不是在清末,而是在民國初年的1917年,而1917年按照干支紀年法又是丁巳年,所以這一次的復辟又被稱為“丁巳復辟”,也有人認為1934年溥儀在滿洲就任所謂偽滿洲國的皇帝是一次復辟,但是所謂偽滿洲國並不是清王朝的延續,所以也不能認為是一次復辟。
1917年的復辟是民國初年眾多復辟中的一場,它的發生是民初多次復辟的延續。清王朝滅亡後,清朝的部分遺老遺少們就開始籌劃復辟清朝。他們還有一個政黨為依託,就是清朝末年就已經成立的宗社黨。1913年,清朝遺老遺少們搞過一次復辟,但是失敗了。
後來的復辟是袁世凱主導的,因為袁世凱自己相當皇帝。
1917年因為府院之爭,徐州都督張勳率軍入京,以調停府院之爭之名,行復闢清朝之實。宣統皇帝再度被推戴繼位。
所以,1917年的復辟既是民初復辟思潮的一個延續,同時也與當時北洋政府的內爭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回覆列表
本來就是鬧劇。
段祺瑞知道張勳復辟的心思,故意誘導張勳帶兵到北京。事實上,光是北京就有三個師,難道收拾不了張勳5000辮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