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賜予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從此南徐,良夜清風月滿湖。”

    味如橄欖,越嚼越有味。

  • 2 # 歲月有無

    蝶 戀 花·春 景

    宋 ·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春色如畫,美人如煙。這種自然美與朦朧美相結合的畫面,不知有沒有讓您著迷?

    這就是宋人的感覺。繁華如春,心思如針。有多少才子佳人,為此而傾倒?

    宋是真正的平民社會。引導宋人的,卻是這種詩樣的生活。

    這種溫柔鄉,卻成了英雄冢。多情的文人被無情的武人的冷血惹惱了。

    我們需要討厭的,無情的,冷血的武人嗎?天涯何處無芳草?大宋處處繁華,何必去關心那些討厭的事情?

    欣賞美麗的春色,揣摩牆內的美人,快樂早已佔滿了我的心胸。用詩詞去表達出來,這不僅快樂無限,更有黃金屋,顏如玉等著呢!

    這種價值觀,是主流。這是文人的天堂。還有什麼能讓人不喜歡呢?

    花開堪折直須折,這是中國綻放的最美豔的花朵。

    可惜這麼美的花,殘褪之後的青杏尚小。也許青杏早被忘卻了,雖然青杏代表了未來。

  • 3 # 不曾擁有6804

    喜歡《念奴嬌.赤壁懷古》,喜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喜歡《江城子.密州出獵》,還喜歡……

    記得年少時,從語文課本上讀到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段名句時,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唐詩宋詞,特別是蘇軾、柳永的詞,更使我愛不釋手。曾幾何時,盡然痴迷到幾近瘋狂。本來一個囊中羞澀的窮書生,卻例外購置了大量課外詩詞歌賦,幾年功夫就能背誦百餘首。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氣磅礴,雄渾壯觀,借古喻今,意境深遠,可謂詞類的巔峰之作。如果再配上楊洪基《三國演義》的片頭曲,那感覺簡直呼之欲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自然、哲理、形象、生動,再加上通俗的句法,人之情感的離情別緒的渲染,使整首詞美輪美奐。如果再配上王菲的“明月幾時有”歌曲,估計人人都會為之陶醉。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大氣豪放,狂野彰顯不服輸,鬢白難掩豪情志。似有當年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感慨,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愛國情懷。

    如此憾世絕唱,哪一首詞不是中華文化瑰寶之精華,唐詩宋詞的璀璨,像明珠一樣絢麗多彩。“老夫聊發少年狂”也正是我本人對蘇軾詞狂熱的寫照。

  • 4 # 且把雜談換酒錢

    灑脫

    這就是我喜歡蘇詞的原因

    猶愛一句: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 5 # 翰墨今香

    蘇軾的詩詞我知道的那些,我都挺喜歡的。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學,下起了毛毛雨,我騎著腳踏車還跟孩子說“斜風細雨不須歸”。蘇軾的詩詞給人一種很屌絲化的感覺,沒有太多的用典,也沒有什麼生僻的字句,用大多數人能看得懂的語言,寫出了讓所有人稱頌的詩詞,每每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中國古代的文學史上,大多數文人受到排擠,遭遇挫折之後,或滿腹牢騷,或悲觀絕望,或隱居山林。與之相比,蘇軾一生可以說是坎坷無數,一直“在路上”,不是被貶,就是將要被貶。但他總是能以一種曠達超然的態度,坦然面對這一切。他愛與佛、道的朋友相交,學其學問,卻能積極入世,努力實現自己濟世安民的理想。

    他渴望歸隱田園,希望獲取人格精神的自由,但從來沒有厭棄社會現實。他總是能以獨特的眼光看待生活,生活即使困苦,也能苦中作樂,找出生活的樂趣和希望。這種灑脫的人生態度也讓他的詩詞作品呈現出超然、曠達的面貌。

    我的座右銘就是蘇軾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因為我生於南粵,長於北燕,成年之後遊歷於大江南北,不惑之年遷居江南。讀到蘇軾這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和“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時候,感覺這就是我人生的寫照,甚是喜歡。

    人生在世就是一場旅行,就像鴻雁一樣,總是飛來飛去。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了,這個世界比我們強的大有人在,不如我們的大有人在,與我們差不多的大有人在。作為一個到處漂泊流浪的人,最喜歡蘇軾的這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人生有一種痛苦叫不甘心,歷經千百磨難,卻不甘心就這樣下去。長夜漫漫,無心睡眠的時候,就會想起蘇軾的“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要說最喜歡的一首詩詞的話,那就應該是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讀完這首詞之後,讓人有一種超塵脫俗的感覺,一種大覺大悟的感覺。人生不再年輕,前途一片渺茫,苦難也好,歡樂也罷,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這就是生活,你就要接受。品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把苦難當財富,把挫折當考驗,人生其實就是這樣“也無風雨也無晴。”

  • 6 # 無月文化館

    我是個感性的人,所以最喜歡蘇軾那些描繪感情的詩詞。

    小軒窗,正梳妝

    這句話不算什麼上佳的詩句,但是細品卻很有味道。

    蘇軾的髮妻王弗,就坐在小軒窗前,梳妝打扮,而蘇軾陪伴一旁,和嬌妻耳鬢廝磨,輕聲燕語。

    蘇軾時不時對王弗的裝扮做一番點評,兩人都是眉眼帶笑,含情脈脈。

    這讓人很容易回憶起自己戀愛時,和戀人相處的場景,是那樣的甜蜜,那樣的只可意會。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這句真是悲痛到了極致。

    陰陽兩隔,距今已經十年了,十年生死兩茫茫,茫茫,讓人心迷茫而又痛楚。

    儘管過去了十年,蘇軾對亡妻王弗的思念依然如初。

    即使不去想,不去唸,依然不會忘卻王弗,因為王弗的身影深深地在自己的腦海裡。

    不思量,自難忘。

    多麼真摯的感情,蘇軾這首詞很出名,並不因為蘇軾用了多麼華美的辭藻,而是蘇軾的感情生動地流露在詞中。

    情到至深,苦到至極,讓人悲愴下淚。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你已不在,我卻還在。

    假如你有來生,假如你重新回到這個世上,假如我們再次相遇。

    即使相逢我們也認不出彼此了,歲月的塵埃覆蓋了我的臉龐,我一臉的滄桑,兩鬢的鬢髮也已經銀白如霜。

    永別了啊,你走的那一天,便是此生的訣別,再也不會有小軒窗前的梳妝,只餘下我一人在天地之間,自思量,永難忘。

    學疏才淺,只能說個大概,道個囫圇,見諒。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7 # 濟寧胡落落

    有人會喜歡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人會喜歡《念奴嬌·赤壁懷古》,而我最喜歡的,也是記憶最深的是他的《定風波·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寫於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雖是寫景,但全篇無一次不是寫的坦蕩胸懷,灑脫怡然。

  • 8 # 徐國麟一功書法

    明代楊慎《詞品》曰:“古今梅詞,以坡仙綠毛么鳳為第一”這裡說的便是蘇軾的《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打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翻嫌粉浣,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此詞作於邵聖三年(1096年)這一年蘇軾的人生,發生了一起大事件,那就是王朝雲的去世。蘇軾這一生,有過三位妻子,(或者說兩位,王朝雲侍妾)

    蘇軾一生三個女人中,我最為喜歡朝雲,我總覺得朝雲是最為懂他的。

    “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見識’。坡亦未以為當。至朝雲,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坡捧腹大笑。讚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

    《西江月·梅花》這首詩是蘇軾為朝雲寫的悼亡詩

    寥寥四句,卻不忍卒讀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綠毛么鳳是嶺南地區特有的一種珍禽

    玉骨那愁瘴霧?可最終朝雲還是死於一場烈性傳染病)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好像斯人斯容,歷歷還在眼前。高情已空,你不入夢。徹骨的淒涼之情啊)

    朝雲死後,蘇軾在她墓上,築了一座六如亭,亭柱上,刻有蘇軾為她所作的對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談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她對他來說,終是最特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足開始歸化球員了,還有必要花重金僱裡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