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鎮,長安人也。家貧,不能從師,彼時無書,嘗取旁舍兒書,避人竊誦。從外兄①所獲《書經》,四角已漫滅,且無句讀,自以意識別之,遂通其義。十歲,於鄰家藥籠中見《詩經... 原文翻譯:元鎮,長安人也。家貧,不能從師,彼時無書,嘗取旁舍兒書,避人竊誦。從外兄①所獲《書經》,四角已漫滅,且無句讀,自以意識別之,遂通其義。十歲,於鄰家藥籠中見《詩經》,取而疾走。父見之,怒而叱之,責往田則攜至田畦踞高阜而誦,但聞書聲不絕,遂畢身不忘。久之,反長安,與諸儒以時文名天下。鎮自小至老手不釋書,出則以騾馬捆書自隨;入則秉燭達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嘆之。
譯文
元鎮是長安人,家裡貧窮,不能夠拜師讀書,又沒有書籍,有時拿鄰居家孩子的書,躲著人偷偷地誦讀。從表兄那裡得到了一本《書經》,書的四角已經磨滅變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沒有劃分句讀,自己根據文意去判斷區分(哪個地方該有停頓),於是就通曉了《書經》的大意。十歲,在舅家藥籠中見到《詩經》,拿著就快速地跑了。父親看見了,很生氣,督促他到田地裡去,他就把《詩經》帶到了田地裡,蹲在高的土山上吟詠《詩經》,於是終身都沒有忘記。很久以後,返回長安,憑藉八股文而聞名天下。他從小手不釋卷,出門用騾馬拖書,回家秉燭夜讀。他的勤奮讓人讚歎。
原文
元鎮,長安人也。家貧,不能從師,彼時無書,嘗取旁舍兒書,避人竊誦。從外兄①所獲《書經》,四角已漫滅,且無句讀,自以意識別之,遂通其義。十歲,於鄰家藥籠中見《詩經... 原文翻譯:元鎮,長安人也。家貧,不能從師,彼時無書,嘗取旁舍兒書,避人竊誦。從外兄①所獲《書經》,四角已漫滅,且無句讀,自以意識別之,遂通其義。十歲,於鄰家藥籠中見《詩經》,取而疾走。父見之,怒而叱之,責往田則攜至田畦踞高阜而誦,但聞書聲不絕,遂畢身不忘。久之,反長安,與諸儒以時文名天下。鎮自小至老手不釋書,出則以騾馬捆書自隨;入則秉燭達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嘆之。
譯文
元鎮是長安人,家裡貧窮,不能夠拜師讀書,又沒有書籍,有時拿鄰居家孩子的書,躲著人偷偷地誦讀。從表兄那裡得到了一本《書經》,書的四角已經磨滅變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沒有劃分句讀,自己根據文意去判斷區分(哪個地方該有停頓),於是就通曉了《書經》的大意。十歲,在舅家藥籠中見到《詩經》,拿著就快速地跑了。父親看見了,很生氣,督促他到田地裡去,他就把《詩經》帶到了田地裡,蹲在高的土山上吟詠《詩經》,於是終身都沒有忘記。很久以後,返回長安,憑藉八股文而聞名天下。他從小手不釋卷,出門用騾馬拖書,回家秉燭夜讀。他的勤奮讓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