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咱娃最棒

    當然,不是符合其中某一條,就說明一定是孩子有什麼問題,但是有這些表現的確是昭示的孩子語言發展的比較晚了,需要引起重視了。

    1. 到12個月為止

    從來不曾發出“媽媽”或“爸爸”的音

    從來不使用肢體語言,如擺手再見,搖頭或點頭

    從來沒有發出過任何子音,譬如“p”“d”“m”

    對大人的簡單指令沒有反應,譬如“不”“再見”等

    從不指出感興趣的東西,如鳥或頭頂飛過的飛機

    到15個月為止,一個有意義的詞也不說

    從來不曾咿咿呀呀的說火星話

    2. 到18個月為止

    詢問的時候,不會指出自己身上的部位,譬如“眼睛”“鼻子”等

    當他想要大人的幫助的時候,不是用“溝通”的方式,而是用“使用工具”的方式,譬如拽著大人的手放在冰箱門上來開啟冰箱

    使用的詞彙少於6個

    3. 19至24個月

    使用的詞彙量沒有快速的增長(每週一個新詞)

    4. 到24個月

    不迴應簡單的指示

    不玩假扮遊戲,譬如假裝給娃娃餵奶,假裝當醫生看病等等

    不模仿別人的行為或言語

    看書的時候,不能相應的指出大人說的相應的畫面,譬如“小狗在哪裡?”

    無法把兩個詞連線起來形成簡單句子

    不知道普通家用物品(如牙刷或勺子)的功能

    5. 到25個月為止

    不使用任何兩到四個字的簡單句子

    不能能說出任何身體的部位

    背誦很熟悉的童謠很困難

    從來不問任何簡單的問題

    6. 到30個月為止

    甚至每天相處的家人都不能理解孩子說話的意思

    7. 到3歲

    不使用任何代詞(我,你,我)

    大多數時候,陌生人聽不懂他說的話

    無法理解簡短的說明語言,譬如,飯很燙,要等一下才能吃

    沒有興趣與其他孩子互動

    與父母分離有極端的困難

    說話非常不清楚

    依然嚴重的結巴,並且在說某些難發音的詞的時候非常費勁

    8. 到4歲:

    拼音中的子音“bpmf dtnl gkh jqx”,大多數沒有掌握如何發音

    不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

    不能正確使用代詞“我”和“你”

    #解決辦法#

    1.平時缺乏語言輸入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已經開始對語言的學習了,他們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有輸出。

    2.嘴巴肌肉得不到鍛鍊

    有些寶寶輸入足夠,也能聽懂大人的很多說話,但是就是自己不開口,很可能是嘴巴的肌肉還不夠靈活,不足以支援如此精細的動作。所以給寶寶吃輔食的時候,無論他是否長牙,都要多提供嘗試有嚼頭的食物,一歲之後就要向大人的食物過度,只要寶寶不噎不吐,沒有不舒服,他就是用牙齦嚼了。

    3.缺乏一對一交流時間

    我記得我家寶寶一歲兩個月的時候,我比較著急想去報早教班提升一下語言刺激和表達。後來諮詢了幾位朋友,大家都建議加大輸出量,而且要像唐僧一樣,用好多形容詞,從句,來跟寶寶一對一交流。結果一個月不到,就有了質的飛躍。我記得我家寶寶第一次竟然用了“雖然但是…… 難道你非要……

    ”如此複雜的轉折關係,我仔細想了想,這就是我的語氣和用詞啊!

    4.雙語環境

    處於雙語環境中的孩子開口要更晚一些,因為孩子對於兩種語言的不同規律可能感到難以處理

    5.孩子的說話意願不夠強烈

    說話的作用就是表達自己訴求的,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比較溫和,什麼都不挑,又被伺候得太舒服,想要什麼一個眼神家長就get了,他就覺得不說話也挺好,沒有特別大的動力想要學習語言了。所以,不能讓孩子太舒服了,可以故意不懂寶寶的要求,引導他產生交流的慾望。“你想要什麼呀?指一下,哦,你想要香蕉是嗎?那和媽媽一起說,香~~蕉~~~,媽媽就給你,香~~~蕉~~~~,哦,你說不出來呀,不要緊,下次我們再說”。平時多“為難”一下寶寶,也是很有必要的。

  • 2 # 樂活雅

    如果孩子出生和檢查都是正常的,那家長就不用過分擔心啦。

    以前鄰居有個小夥伴到了6歲才開始用語言表達,現在的他已經以優秀的成績從本科畢業,到一家國企就業。

    語言的早晚並不說明什麼。

    有的孩子可能是稍微內向,

    有點孩子則由於表達的時候沒有家長和朋友熱情響應,導致孩子失去言語表達的熱情…

    原因是多樣的,不管如何,即使孩子沒有響應,家長一定要繼續多和孩子互動,多用啟發式的問答引導孩子回答,哪怕十次只有一次響應,一定要持續的嘗試。

    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請家長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意向,可以說要全身心地陪伴。如果手裡拿個手機,孩子的有些心裡需求就容易被忽視。

    儘量多帶孩子和他同齡的夥伴一起玩耍,在遊戲和同齡人的影響下,孩子的語言系統容易受到激發。

  • 3 # 榛木月月手繪

    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存在差異性,如果給孩子做了檢查沒什麼問題,爸爸媽媽就不用過分擔心,但是有必要了解以下三個問題:一、嬰幼兒語言發展特點;二、孩子不說話的原因;三、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能力。只有瞭解了這三個問題,才能在適當的時候助力孩子開口說話。

    一、語言發展特點

    我們都知道一歲之前是孩子的語言準備階段,一歲之後孩子就進入了學習語言的全盛時期。

    1.一歲至一歲半孩子的語言發展特點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重疊音的詞;會說常見的動西的名稱;會用“小兒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孩子喊“媽媽”,在這個階段“媽媽”常常表達多種意思,也可能是孩子想抱抱,想喝奶,想要玩具,想出去等等意思。又如:寶寶說的“小兒語”,接近大人,但又在發音上有些特殊,如把“哥哥”說成“得得”,把“表”說成“寶”。雖然在這一階段寶寶能理解大人說的好多話,但是會說出的詞語比較少。

    2.一歲半至兩歲孩子的語言發展特點

    這一時期的寶寶詞語理解能力提高,進入了“語言爆發期”,喜歡提問,語言上出現“反抗行為”喜歡把“不”掛在嘴上表示拒絕,孩子會說雙詞句,而到本階段後期孩子又會說複合句。例如:我的侄子樂樂一歲至一歲半時想要什麼東西都是用手指,大人鼓勵他開口,把他逼急了,他就哭,過了一歲半他進入了“語言爆發期”,會說媽媽抱抱,爸爸班班,快看狗狗等許多雙詞句。這一階段孩子的發音已與發出的詞和句子整合在一起,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很高,大人可以與孩子加強互動。這一時期大人最重要的任務是多多鼓勵孩子開口說話。

    3.兩歲至三歲孩子的語言發展特點

    這個時期是孩子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孩子會跟成人對話,會說一些容易上口的兒歌和韻文。例如:一顆星,兩顆星,天上星星數不清。

    二、孩子為什麼不說話

    只有找對孩子不說話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1.孩子正在經歷沉默期

    一歲至一歲半之間,孩子有可能在經歷一個短暫的沉默期,之前會說的詞語,突然不再說了,通常用手勢表達,其實是孩子在默默積累,做為大人的我們要靜靜等待,多多鼓勵孩子。

    2.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現代家庭中帶孩子的主力軍絕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老人年紀大了精力有限,和孩子的交流相比較媽媽來帶的孩子要少得多,孩子長期生活在語言缺失的環境中,學習語言自然會慢得多。

    3.孩子的性格原因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怕開口說錯,對這樣的孩子,大人不要強迫孩子說話,要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適當引導就可以了,越逼孩子效果會越糟。

    4.家長引導方式錯誤

    孩子剛開口說話時,大人一個勁地教,希望孩子快點學會,這樣做會引起孩子反抗;在孩子表達時,大人不斷糾正錯誤,這樣做孩子會對開口說話產生恐懼;大人對孩子說話時語速過快,孩子跟不上,也會使孩子出現語言方面的問題。

    三、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能力

    孩子在語言方面發育遲緩,那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能力呢?

    1.和孩子玩語言遊戲

    語言遊戲就是在玩的過程中引導孩子說話,是非常有趣又有效的一種提高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如:用一問一答的方法問孩子:“誰會飛?”孩子答“鳥”“誰會遊”孩子答“魚”。這一遊戲可以豐富鞏固孩子的詞彙量。

    2.給孩子讀繪本

    不要以為孩子只會用眼睛看書,其實孩子是用看、聽、觸控,說等各種感官進行閱讀的。經常給孩子讀繪本,也能幫助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3.主動迴應

    孩子在主動開口時,就是他想了解這個世界,大人要抓住機會主動迴應,建議多主動把寶寶感興趣的東西不厭其煩地告訴他。

    4.追隨孩子的興趣,適當介入

    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馬上告訴他與之相關的資訊。比如我家康寶對車感興趣,每次外出時,我都會不厭其煩的告訴他各種各樣的車的名字,這種自然式引導,對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更有效。

    5.音訊和影片結合

    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時間段,讓孩子聽聽兒歌、故事,唐詩等內容,也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動畫片,陪孩子一起看,也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米手機執行記憶體小怎麼處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