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勤勞的貝貝兔
-
2 # 高山大每
評價歷史人物,應作到歷史和客觀兩個方面,切忌主觀。歷史就是根據人物所處時代作出評價,不能用今天的視角去要求歷史人物;客觀就是實事求是,功是功,過是過,切忌文過飾非,盲目崇拜,有位作家說得好,不能跪著看歷史人物!
-
3 # 想您呢
只有老百姓最有發言權,事實以擺在眼前,不管朝古千代雪亮的眼睛是百姓。任何小人都無可抹殺的,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
4 # 童趣兩無猜
對古代及近代的歷史人物,有著客觀公正的評價,後人也不斷的進行科考和研究,以達到去偽存真的真實面貌。
對於現代的歷史人物,功過是非如果要達到客觀公正的評價,還須時日,要留給後人。
因為更多的檔案並未解密,功過以官方評價為準。
-
5 # 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個題主問的問題就不簡單了,題主問的是如何評價歷史人物,也就是說,拿什麼標準去評判過去歷史上有名的人物的功與過,歷史人物眾多,哪個朝代哪個名人的功與過,這也太泛指了吧,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中華歷史浩如煙海,淵源流長,大江東去,淘盡多少英雄豪傑,成敗得失,功過是非,豈能容我等在一篇評論中了卻答案!象這樣無邊無際的問答題,我們劇友就不要不加思考地亂答一通了。
-
6 # 愚夫求藝
用不著小小老百姓躭心,國家有檔案舘,什麼會議記要、決議、檔案、下面的彙報、上面的指示、連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等等都會一篇不落地儲存在那裡。史學家會從這些資料中去公平公正地評價他們的。
-
7 # 曲渦上人
別把歷史人物的功勞說的那麼複雜。作為老百姓,我認為歷史人物能言而有信,別愚弄百姓、禍亂國家;能讓老百姓過上豐衣足食、有人格尊嚴、不被欺負;能讓國家日益強盛,有前途希望,維護國家穩定安全,他就有功於人民社稷。鄧小平就是這樣的偉大歷史人物。
-
8 # 趙烽欽
對歷史人物一生的功與過的評價很好說。只要是真心為國為民的人,後來的廣大人民群眾肯定給他一個正確的公正的很好的評價,後來的人們都念念不忘的去敬仰他,去真心的崇拜他。只要不是打著為國為民的利益的晃子,而實際是為他自已的利益和他的少數人的利益的人。都會受到人民公正的評價的,歷史會驗證,人民的心就是依據。
-
9 # 手機使用者68599369738
階級立場不同,看法就不一樣。猶如毛主席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所講到的,對於農民運動,普通民眾說"好得很",而鄉紳,土豪劣紳,地主惡霸們卻說"糟得很"。這種階級觀點,只要階級存在(口頭上否認存在不算,因為那是自欺欺人),看法就難一致。好在,歷史由人民書寫,人民喜歡誰,由人民說了算。
-
10 # 熊先生90741677
有些歷史人物(己經去世的人物,某種程度都可以算是歷史人物吧,)不充許講他一點壞,那是因為他永遠地活在人民心中!
-
11 # 藍火焰老神仙
相關資料給出的參考答案為:
1、政治方面
(1)是否完成國家統一,推動歷史發展。
(2)是否調整政治措施,保持社會安定。
(3)是否採取措施鞏固國家統一,促進各民族的融合與團結。
(4)是否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與民族利益。
2、經濟方面:是否調整經濟措施,重視改善生產條件,促進經濟發展。
3,文化方面:是否採取措施,促進文化繁榮。
比如說唐太宗,現在吹得多麼神化,真正值得稱道的不過是文教之盛輻射四方鄰國!萬國衣冠來朝,客觀上促進了歷史發展,對中原周邊民族採取的措施和歷朝歷代沒啥區別,但說的話就比歷朝歷代漂亮多了,所以值得史官稱讚。保持社會安定繁榮發展,不過這個的根本原因是團結了門閥士族,這點來說就是阻礙發展的,但短期的確是起到無可比擬的社會安定!借鑑隋朝亡國原因之一。至於其他的功績、比如法律、裁員、吏治什麼的...其他皇帝同樣在做。還有他開創的君臣進諫納賢政治秀光耀千古。最後從維護國家統一等方面康熙也是值得稱道的。
-
12 # 山脊406
必須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去評價。若僅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去評價,是經不起歷史檢驗的,不起作用的,舌頭硬鼓不出腮去。比如說無辜受牽連被委屈的,那就像被連同洗澡水一起潑出去的孩子一樣,只能自認倒黴,餅等到翻過來就煳了!人無完人,兩害相博取其輕,有的選擇是無奈之舉。錯誤缺點在偉人身上只不過是玉石上的瑕疵。
-
13 # 厚德41319
歷史浩瀚如海。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和各少數民族的歷史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儲庫。就單說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有正史野史等幾類,有廣納前後的歷史,有單一朝代的歷史,有被肯定被盛讚的,也有被淘汰譴忘的。被肯定被讚揚的歷史著作,又派生出諸多的分歷史子歷史,這就是注.解.釋等。在以住的歷史著作都是古文文言文,今天的我們根本啃不動,又有用現代文體的釋文。據清代人呂世安人說,要把中國歷史的著作全部閱讀一遍,得用五年時間(清代說的活當然不包括釋文)
歷史人物,每一個歷史人物,你能認識多少,你能認透多少?我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相左,往往爭得臉紅脖子粗,有報粗口的,有上鋼上線扣帽子的,俱不知我們的大多數都在無知中
我們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認識,讀歷史著作少,或根本沒讀過,。各自受自身的成長經歷,受時間中的運動,名人的隻言片語,時代氣息的影響,甚至連續劇小說等文藝作品的假以亂真,把我搞的一頭霧水。對歷史的認識,對歷史人物的認識,不是我們能有正確認識的,及使是專業人士,他們所研究的時段也是有限的,他們對他所長專業所研究的歷史時段是權威的,他們專業外時段外也會識而定論,不識不會妄言。我們實在沒有資本對歷史人物作出定論。
對歷史,現在存著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是如此嗎?
陳壽的父親是被諸葛亮誅殺了的,沒人說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記載不公;司馬光被劉徹施用了宮刑,沒人說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劉徹評論有差;很多史例說有某皇帝要改事實刪某話語而被史官拒絕的記載。歷史上很重名節,尤以史官為先。史留名人名,史著作留史作者的名,名,萬世留名比生命重要。
〈司馬遷著史記漢武時,司馬光著資治通鑑北宋〉
-
14 # 安平西橋
評價歷史人物是需要有資格的!對歷史背景一知半解、不具備應有的學識、僅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去亂說一通,也不過是想譁眾取寵而已,不用當真!
-
15 # 中義8695197684244
這個問題沒有多複雜,首先得定評判標準,而評判標準不能只看歷史人物對本國的影響,而要放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競賽(競爭)中用發展的眼光去看,看我們評判的這個人物,他的所作所為對中國的物質文明發展和精神文明方面的發展或影響,在國際發展中處什麼水準,如:我們經常讚許的“康乾盛世”國太民安,這只是從國內的角度看的,當把它放在當時國際發展上,康乾就是罪人,害得中國後來捱打受欺,因為同時代國際上優秀國家在物質上,早以在造槍炮了,精神文明發展方面早以廢掉了專制搞民主,自由、人人平等、公平公正國家了,中國自己落後了還不知道,捱打是必然的,至於後來一百多年的歷史人物也應該從這兩方面去看去評判,,
回覆列表
評價歷史人物,這在任何一個時代和任何一個個人而言其實都是不能十分準確的。
究其原因,一個是時代所處的侷限性,這一點非常好明白,比如對於一個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我們往往會陷入到上帝視覺的坑裡。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對於商鞅的結局,有很多人耿耿於懷,認為他那麼厲害,讓秦國一躍而起,反而落得個五馬分屍的地步。其實這種想法就是典型的帶入了我們現在的價值觀念,認為有功於天下,不該遭受如此酷刑。但其實,如果我們站到他那個時代,就會發現,商鞅本人的性格缺陷和變法造成的統治階級矛盾是非常嚴重的,在秦孝公去世後,為了彌補秦國存在的巨大裂隙,也為了自己能順利執政,惠文王只能捨棄商鞅,並且,車裂之刑在那個時代也是較為常見的刑罰之一,我們不能用現在的刑罰觀念去看待。
再一個,評價歷史人物往往還會受到個人歷史觀和所受教育程度的影響。有很多人的歷史觀裡面只有非黑即白,也就是隻有好壞之分,而無法把自己放在歷史人物所處的環境和所站的位置上去分析,這種就會造成評價的不當。典型如對李鴻章的評價,其實,我們評其為賣國賊,不應當只是單純的從感情上來說。李鴻章是大地主,大官僚,處於風雨飄搖的清末,作為統治階級的代表,他極力維護清政府的存在,其實,他內心也有一個強國夢,否則就不會東奔西走,籌建洋務,組織北洋水師,但是現實是骨感的,在沒落的封建制度中,在腐朽的清王朝統治下,就算是天之驕子,他也無能為力,代表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擁有決定權的是他身後的那一批無能之人。
當我們站到他所處的歷史環境和位置上看,就會發現,這個人物是生動形象的,遠非我們印象中那個十惡不赦的人。因此我們就能明白,這是一個懷揣夢想,但卻上了一艘破船的人,他儘管有著出眾的才能,卻無力迴天,只能成為沒落王朝的陪葬品。同樣,跳出時代侷限,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封建統治者的代表,在歷史發展中由於其環境的侷限性,起到了阻礙作用。因此,我們就清楚了,於個人而言,他的所作所為無可非議,大清的裱糊匠,透過改革努力維護自己的統治,於歷史而言,喪權辱國,阻礙進步。
所以,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我們要做到處其境,感其情,瞭解歷史侷限性,一分為二的進行評價。好的和壞的都要看到,值得學習的和要批評的也都要看到,如商鞅和李鴻章,我們需要學習他們那種為國操勞,不懼風險的精神,也要借鑑那種為人不可過剛的教訓以及要正確認識歷史發展規律,勇於挑戰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