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散木17

    這種說法應該不是很合理。什麼叫以學生為中心,難道老師要圍著學生轉嗎?什麼事都聽學生的?好像不合適吧。

    應該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什麼叫以學生為主體呢?就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能夠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學習。上課期間,老師不能一言堂。搞填鴨式教學。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研究要學的內容。讓學生透過各種手段,解決他們不懂的問題。探索未知的知識。老師只是告訴他們探索的方式,方法。具體任務,由學生自己完成。當學生實在完成不了時,老師才出面,示範,答疑,解惑。

    什麼是教師為主導呢?在整個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指明一個方向,告訴他們怎麼做。到哪裡查閱資料。用什麼方法做實驗。讓學生有親身體驗。這樣學到的知識才紮實。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地丟擲問題,由學生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就想跨越障礙的跑步。老師告訴學生跑的方向,並不斷設定障礙,讓學生不斷翻越或清除障礙。

    學生是願意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樣的學習活動。學生最不願做的是老師都給他講清楚了,整個學習過程沒他什麼事兒。他聽完老師講的課,就開始做題。但實際上他還沒有完全理解呢,更不用說掌握了。這時做題,他是很痛苦的。如果讓他親自上陣,參與學習過程,他就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理解的也會更好。也就更願意學習。

    另外,老師要敢於接受學生的質疑,敢於鼓勵學生問問題,提出不同看法或意見,鼓勵學生挑戰自己的權威。不要壓制學生提問題的勇氣。不要怕對學生說:我不知道。人不是聖賢,老師也不是。不懂很正常。你越不敢讓學生質疑你,學生就越懷疑你的水平,最後就不是懷疑水平了,而是人品了,那樣學生就不好管了。他不服你了。如果你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至少學生還佩服你的人品。但老師也不能靠人品過日子。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在課後弄明白,然後再告訴學生。被學生的質疑拷問出來的老師,一定是高手。

    學生和老師就想八卦圖的陰陽魚。兩者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誰也離不開誰,一個沒有了,另一個就不存在了。所以,不應該說以學生為中心。

    一家之言,不當之處請多指教。

  • 2 # 北美ClassTop課淘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來自國外“student-centered”的教育理念。最初是由美國教育家John Dewey,瑞士教育家Jean Piaget等人提出的,可以說是西方教育的核心理念,培養出了很多不怕質疑權威、勇於創新的人才。在美國,每一個課堂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什麼樣子?學生們是每一堂課的主角,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而老師只是輔助孩子們成為最好的自己。學生不是批次生產的標準化商品,他們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花朵。學生擁有主動權的課堂,更容易培養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孩子,這些孩子也更容易成為終生學習者。

    1. 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學生擁有話語權

    在美國,如果一個老師在45分鐘的一堂課裡,連續講話超過20分鐘,就會被校長叫去辦公室談話了。老師問學生問題,只有單個學生舉手回答,也是不合格的。因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表自己意見的課堂,而不是愛發言的那麼幾個學生的而已。

    最常用的課堂活動是小組活動,美國課堂經常把座位放成一個圈,或是四張桌子拼在一起。有的學生甚至是背對講臺坐的,因為課堂的大多數時間不需要看老師。學生作報告(presentation)也是很常見的,把個人或小組學習的情況,彙報給全班,鍛鍊演講的能力。

    2. 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學生擁有選擇權

    按照紐約教育局的教師稽核標準,好老師的課堂,學生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堂活動,有權利提出要求修改學習任務、小組活動方式、學習資料,甚至可以參與制定學生考試的標準。這幾乎涵蓋了老師的全部工作,從備課、上課到考試的方方面面。

    但是孩子畢竟是未成年人,任何問題都給學生選,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都不會有任何討論結果。讓學生選擇,是為了讓學生感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願意學(比如議論文寫作課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和熟悉的話題來寫);也避免了由於老師不瞭解學生,而無意中為難、傷害到孩子(比如讓色弱、色盲的孩子做需要看顏色作答的問題)。

    3. 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每個人的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s)是不一樣的。美國教育界通識的學習風格有以下七種,不過大多數人是多種風格的混合類學習者。

    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區別,也許僅僅是學習風格不同。高考應試教育下的學霸,通常具有強大的記憶力,短時間可閱讀大量文章,接收資訊為主不質疑不反駁,抄筆記小能手,套公式套模板小能手。他們屬於獨處學習者(話少型選手)、語言學習者(文字型選手)、邏輯學習者(推理型選手)。多動、話多、喜歡以聽為主、喜歡“眼見為實”的孩子,都容易在不同年齡段放棄努力學習,因為我們的老師不喜歡他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很聰明,可是在學校成績不好的原因之一。

    其次,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有強有弱,老師們要堅持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找到讓弱的學生也能學到知識的方法。

    最常見的是學得快和學得慢的同學,老師通常會讓學得快的同學幫助學得慢的同學;或是在練習的時候,給學得快的同學更難的題目;也有老師允許先做完的同學看課外書。

    但是,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其實是去幫助有學習/認知障礙的同學,比如有多動症、自閉症、語言障礙、閱讀障礙的學生。平時和普通學生一起上課;課外,他們會有持特殊教育資格證書的老師進行專業輔導,會在考試的時候獲得很多的答題時間,所有科目的老師也會在日常教學中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有的時候還優於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這是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權的表現。

    再次,是給英語能力弱的孩子,比如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孩子,開設額外的英語外語課(ESL program),直到跟得上正常課程為止。其他學科的老師,即使與中國孩子溝通不了,也會鼓勵孩子們用中文互相幫助,或是把答案用中文寫下來,老師再找中英文流利的人幫忙翻譯。這是尊重學生的母語的表現。

  • 3 # 哲學卜卜為贏

    “以學生為中心”者,亦即“教育者圍繞於外”也。

    “以學生為中心”者,亦即學生是學校的主人,而學校是“服務學生的機構”,而老師學是服務員。

    “以學生為中心”者,即“學生,可使有自由意志,而不可由他方意志來代替。”

    “以學生為中心”者,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學生亦如樹木——有結果有不結果的,有喬木有冠木(灌木?),有宜生於巖縫有宜生於平窪,亦即不可以“一個”標準而培植之。

    “以學生為中心”者,是不要干擾學生的興趣——哪怕有些學生的興趣很不理智——甚至有點瘋狂!不要因為害怕學生犯錯就強硬約束之(強硬約束下也一樣會有學生犯錯與犯罪!)

    “以學生為中心”者,即老子之“無為之治”——勿以教育者自我的意志去代替學生們的意志!

    但是,我知道,要我們的教育官員與老師,做到以上這些——太難了!做為“教育者”,誰願意丟掉自我的意志呢?我們考學,考學,考學,不就是憑自我的意志才歲上老師,當上校長的嗎?可是“以學生為中心”卻要我們丟掉自我的意志——我們的權威還何在,尊嚴還何在?臉面還何在?

  • 4 # 我是杜佩玉

    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式,如果單純所有的教學模式都以學生為中心,肯定會出現錯誤。

    我們要解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前提,而這一個模式是沒有固定模式的,所以說,如果單純的尋求一種教學模式來解決這一個問題,基本上就是死衚衕一條。

    通常對於一些知識的新課,我們可以透過一些鋪墊,透過一些提高,透過一些引導,讓孩子慢慢的學習知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參加一些練習題,課後可以讓孩子完成一些練習題,甚至可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來掌握知識。

    可是對於一些記憶性的知識,我們卻不必要使用這種方案,領著孩子進行讀寫,然後講解一次,讓孩子在理解的過程中直接背誦就可以了,而沒有必要把所有的課程都搞得像數學一樣,這就是學習的方式不同造成的,當然學習方式的不同還是在於我們所要教學的內容不同。

    舉例子來講,很多人的學習只是在網路上聽一些課堂,他也能夠提升自己,而有些數學題的學習必須透過一些練習,必須透過一些,課後的時間才能夠提升,這才是一些內容不同引起的教學方式的不同。

    我個人覺得以學生為中心,其實是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中心,而他的教學方式沒有固定行為,甚至有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完成孩子學習知識的接受。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這是對於教育教學的一個基本規則。

  • 5 # 李文山

    我認為必須按毛主席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辦學,首先要培養孩子,大公無私,助人為樂,愛黨愛國的好思想,要為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優智人財,要讓孩子有個好身體,在主席時代,我們的語文內容,學雷鋒精神,學英雄精神,學大公無私,助人為樂,愛黨愛國的精神,我們每星期有體育課,文藝課,美術課,現在不知學校還有這些課嗎?

  • 6 # 自然人220527929

    要分年齡,要看文字,還要看形式。比如形式,初中生可以進行辯論賽,每年一次,自然由學生自己擔綱,教者只需旁觀,適當點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因斯坦的時空概念中空間會不會是一種物質?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