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魚原型
關於美人魚的原型,公認的說法是海牛
相傳哥倫布在目睹過海牛之前就聽過一些關於美人魚這一神秘而又美麗的傳說,當時他已經沉浸於對美人魚的神往和濃厚的興趣之中,並且滿懷希望的用自己心愛的情婦的名字“安娜”來給它命名。直到後來一次航海的途中水手們捕捉到了一隻海牛並且告訴哥倫布這東西就是他一直想見到的美人魚的時候,哥倫布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心中美麗又神聖的“安娜”會是這樣一幅醜陋的嘴臉,竟然還不如一頭母豬可愛。於是哥倫布懷著失望的心情決定讓她心目中“美麗”的“安娜”做為自己的晚餐,當晚,他食用了這位“安娜”,認為肉色和味道酷似小牛肉,加之它們以草為食,體內的構造和魚毫無相似之處,就推測它們不是魚而是真正的小牛,自那以後,海牛就被叫開了。當然,“安娜”這一具有諷刺意義的命名就象家醜一樣隨之被悄悄的掩蓋了。
然而人類為何會把海牛認為是美人魚呢?最具有說服力的要屬海牛有兩個乳房,象人的拳頭那麼大,都位於胸部鰭肢下,與人的乳房位置相似。這大根式就是將其取名人魚的最大根據吧。甚至有人說它是用鰭肢抱仔豎立在水裡餵奶,上身露出水面,其狀頗似人形,其實並非如此,海牛餵奶的時候是水平的浮在水面上,身體略側,從來沒有過豎立於水面的餵奶姿勢。究竟人們為何把海牛取名為“人魚”,至今還沒有一個科學的根據來證明這一點。
傳說雖然只是傳說,它不代表任何科學依據也沒有實際的意義,但人魚的確是主觀存在的,海牛被人取名為美人魚,但它不能代表美人魚。美人魚這一形像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喜愛和傳頌,她這種美恐怕連維納斯和蒙娜利莎都要遜色三分了。美人魚,她已經成為一種概念、一種圖騰被世人所認可,也是大自然給我們心靈上美好的恩賜,而我們,應該把這種恩賜以我們的方式回報給大自然。雖然她不曾進入任何人的視線內,但她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正因為這樣,她可以讓世人有中夠的想象空間去塑造她、去美化她。所以說,美人魚的這種魅力是神聖的,是完美的,是永恆的。
原型:
真正的美人魚或許在各類的電影電視中看得比較多。通常,我們所指的美人魚其實是:海牛類動物
例如海師,海豹等,不過其中只有一種是被科學家們普遍公認的“美人魚”——儒艮
儒艮
儒艮俗稱美人魚,是世界性珍貴獸類,人們極少見到
別名 人魚
學名 Dugong dugong
英文名 dugong
儒艮科 Dugongidae
分佈 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南部沿海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儒艮的身體呈紡錘型,長約3米,體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細體毛。沒有明顯的頸部,頭部較小,上嘴唇似馬蹄形,吻端突出有剛毛,兩個近似圓形的呼吸孔並列於頭頂前端;無外耳廓,耳孔位於眼後。無背鰭,鰭肢為橢圓形。尾鰭寬大,左右兩側扁平對稱,後緣為叉形,無缺刻。鰭肢的下方具一對乳房。背部以深灰色為主,腹部稍淡。
儒艮為海生草食性獸類。其分佈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佈有密切關係。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叢中出沒,有時隨潮水進入河口,取食後又隨退潮回到海中,很少遊向外海。以2-3頭的家族群活動,在隱蔽條件良好的海草區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認作“美人魚”浮出水面,給人們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傳說。
儒艮是由陸生草食動物演化而來的海生動物,曾遭到嚴重捕殺,資源受到破壞,亟待加強保護。
其實,美人魚並不美,它就是生活在中國廣東、廣西、臺灣等省沿海一帶的一種海獸,叫儒艮。這個名字是由馬來語直譯過來的,也有人稱它為“南海牛”。除中國外,在印度洋、太平洋周圍的其他一些國家也有它生活的足跡。
儒艮不僅形象不美,而且還很醜陋。它的體型像一隻巨大的紡棰,有3米多長,400多千克重,身大頭小尾巴像月牙。最難看的是它那像耗子一樣的眼清,鼻孔頂在頭上,耳朵無耳沿,兩顆獠牙從厚嘴唇邊露出,樣子十分難看。皮色灰白,身上長著稀稀拉拉的硬刺,實在算不上什麼美,但說它是美人魚,是因為它在生活習性上有和人類相近的地方,就是幻儒艮都是吸吮媽媽的乳計成長;儒艮的體型也確有點像女人的地方,它通化了的前肢?D?D胸鰭旁邊長著一對較為豐滿的乳房,其位置與人類非常相似。所以在它偶爾騰流而起,露出上半身出現在海面上時,真有點婦人模樣。
儒艮生活中不挑食,大都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纖維的燈心草、禾草類為食,但凡水生植物名基本上都能吃,它的食量較大,每天要消耗45千克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它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用在攝食上。儒艮覓食海藻的動作酷似牛,一回咀嚼,一面不停地擺動著頭部,這就是它所以叫“海豐”的原因。它行動遲緩,雖然常年生活在海中,但水下功夫非常一般,游泳速度只不過每小的2海里左右,即便是在被敵人逼趕時,逃跑的速度也超不過5海里。正因為它能吃但又不願動,所以養得體胖膘肥,常常成了逐利者的捕殺物件。儒艮體色灰白,體胖膘肥,油可入藥,肉味鮮美,皮可製革。正因為如此,所以屢遭人類殺戮,如不嚴加保護,它們就有滅頂之災。因此,儒艮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懷特教授可謂一名名副其實的“美人魚博士”。他不辭勞苦,整日與美人魚打交道,精心研究美人魚的習性和生活,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美人魚材料。僅最近5年,經懷特博士救助的受傷美人魚就達450頭。
美人魚學名儒艮。美人魚餵奶時以其粗壯的手擁抱著孩子,頭部和胸脯全部露出水面,酷似在水中游泳的人,故有“美人魚”之美稱。事實上,美人魚與人為善,儘管身材魁梧,但其性情十分溫善,與任何生物包括人類都友好相處。美人魚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在北美洲主要安居在墨西哥海灣佛羅里達半島沿岸。就是在這個美人魚世世代代生活的海灣,由於近10年來半島的開發,人口驟增,工業汙染,使美人魚正面臨瀕危的境地。
儒艮性情安靜,行動緩慢,白天總似昏昏欲睡,飽食以後大部時間潛入30~40米深的海底, 伏於岩礁等處,消磨時光。蒼灰色的體色使它不易被發現。它喜生活於近岸淺海,從不到大洋深海中冒險。每當傍晚或黎明便到處覓食,大口吃著海藻或其他海草。每天要吃幾十公斤,食量很大。它是靠臼齒磨碎食物,而不是像牛那樣的反芻動物。
儒艮生兒育女也離不開水。儒目的孕期可能為一年。剛出生的小儒艮尾巴向前蜷曲,游泳力弱,母獸常把它托出水面吸入第一口氣。儒艮的乳腺位於胸部鰭肢之間,與人的乳房位置相似,這或許是稱其美人魚的最大原因。甚至有人說它是用前肢抱仔半身露出水外餵奶,其狀若人。其實它是水平地浮在水面,身體略側,小儒目與母體斜成一個角度,口吸在乳頭上吃奶。
儒艮喜生活於溫暖水域,水溫低於15℃時它就容易患肺炎死去,所以中國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沿海較常見。其他幾種海牛也多生活在較溫暖的水域。
儒艮(包括其他海牛)的皮可以製革,肉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勝似牛肉。油是貴重的藥材,與鱈魚肝相似,肺病患者或體弱者服用,療效頗佳。齒和骨可以作象牙雕刻的代用品。儒艮全身都是寶,所以被捕頗多,瀕臨滅絕,需加保護。
文獻記載
老普利尼是一位記述過“人魚”生物的自然科學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歷史》中寫到:“至於美人魚,也叫做尼厄麗德,這並非難以置信……她們是真實的,只不過身體粗糙,遍體有鱗,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鱗片。”
《山海經·北次三經》雲:“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郭亞璞注:“或曰,人魚即鯢也,似鯰而四足,聲如小兒啼……”。按經中所記人魚凡數十見。又《海內北經》有*陵魚,《楚辭·天問》有*鯪魚,實皆謂儒艮。後謂人魚"皆為美麗女子"(《太平廣記》卷四六四"海人魚"條引《洽聞記》)、“沙中婦人紅裳雙袒”(《天中記》卷五六引《徂異志》等,則是神話演變之結果。參見“鮫人”辭條。
中國古代《太平廣記》中也有記載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
---太平廣記東海大魚
海人魚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出《洽聞記》)
海人魚,東海里就有。大的長五六尺,樣子象人。眉毛、眼睛、口、鼻子、手、腳和頭都象美麗的女人,沒有一樣缺少的。皮肉白得象玉石,身上沒有鱗,有細毛,毛分五種顏色,又輕又柔軟,毛長一二寸,頭髮象馬尾巴一樣,長五六尺。陰部的形狀和男人女人的一樣,靠海的鰥夫寡婦大多都捉海人魚,放在池沼中養育。交合時,與人沒什麼兩樣,也不傷人。
人魚原型
關於美人魚的原型,公認的說法是海牛
相傳哥倫布在目睹過海牛之前就聽過一些關於美人魚這一神秘而又美麗的傳說,當時他已經沉浸於對美人魚的神往和濃厚的興趣之中,並且滿懷希望的用自己心愛的情婦的名字“安娜”來給它命名。直到後來一次航海的途中水手們捕捉到了一隻海牛並且告訴哥倫布這東西就是他一直想見到的美人魚的時候,哥倫布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心中美麗又神聖的“安娜”會是這樣一幅醜陋的嘴臉,竟然還不如一頭母豬可愛。於是哥倫布懷著失望的心情決定讓她心目中“美麗”的“安娜”做為自己的晚餐,當晚,他食用了這位“安娜”,認為肉色和味道酷似小牛肉,加之它們以草為食,體內的構造和魚毫無相似之處,就推測它們不是魚而是真正的小牛,自那以後,海牛就被叫開了。當然,“安娜”這一具有諷刺意義的命名就象家醜一樣隨之被悄悄的掩蓋了。
然而人類為何會把海牛認為是美人魚呢?最具有說服力的要屬海牛有兩個乳房,象人的拳頭那麼大,都位於胸部鰭肢下,與人的乳房位置相似。這大根式就是將其取名人魚的最大根據吧。甚至有人說它是用鰭肢抱仔豎立在水裡餵奶,上身露出水面,其狀頗似人形,其實並非如此,海牛餵奶的時候是水平的浮在水面上,身體略側,從來沒有過豎立於水面的餵奶姿勢。究竟人們為何把海牛取名為“人魚”,至今還沒有一個科學的根據來證明這一點。
傳說雖然只是傳說,它不代表任何科學依據也沒有實際的意義,但人魚的確是主觀存在的,海牛被人取名為美人魚,但它不能代表美人魚。美人魚這一形像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喜愛和傳頌,她這種美恐怕連維納斯和蒙娜利莎都要遜色三分了。美人魚,她已經成為一種概念、一種圖騰被世人所認可,也是大自然給我們心靈上美好的恩賜,而我們,應該把這種恩賜以我們的方式回報給大自然。雖然她不曾進入任何人的視線內,但她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正因為這樣,她可以讓世人有中夠的想象空間去塑造她、去美化她。所以說,美人魚的這種魅力是神聖的,是完美的,是永恆的。
原型:
真正的美人魚或許在各類的電影電視中看得比較多。通常,我們所指的美人魚其實是:海牛類動物
例如海師,海豹等,不過其中只有一種是被科學家們普遍公認的“美人魚”——儒艮
儒艮
儒艮俗稱美人魚,是世界性珍貴獸類,人們極少見到
別名 人魚
學名 Dugong dugong
英文名 dugong
儒艮科 Dugongidae
分佈 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南部沿海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儒艮的身體呈紡錘型,長約3米,體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細體毛。沒有明顯的頸部,頭部較小,上嘴唇似馬蹄形,吻端突出有剛毛,兩個近似圓形的呼吸孔並列於頭頂前端;無外耳廓,耳孔位於眼後。無背鰭,鰭肢為橢圓形。尾鰭寬大,左右兩側扁平對稱,後緣為叉形,無缺刻。鰭肢的下方具一對乳房。背部以深灰色為主,腹部稍淡。
儒艮為海生草食性獸類。其分佈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佈有密切關係。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叢中出沒,有時隨潮水進入河口,取食後又隨退潮回到海中,很少遊向外海。以2-3頭的家族群活動,在隱蔽條件良好的海草區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認作“美人魚”浮出水面,給人們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傳說。
儒艮是由陸生草食動物演化而來的海生動物,曾遭到嚴重捕殺,資源受到破壞,亟待加強保護。
其實,美人魚並不美,它就是生活在中國廣東、廣西、臺灣等省沿海一帶的一種海獸,叫儒艮。這個名字是由馬來語直譯過來的,也有人稱它為“南海牛”。除中國外,在印度洋、太平洋周圍的其他一些國家也有它生活的足跡。
儒艮不僅形象不美,而且還很醜陋。它的體型像一隻巨大的紡棰,有3米多長,400多千克重,身大頭小尾巴像月牙。最難看的是它那像耗子一樣的眼清,鼻孔頂在頭上,耳朵無耳沿,兩顆獠牙從厚嘴唇邊露出,樣子十分難看。皮色灰白,身上長著稀稀拉拉的硬刺,實在算不上什麼美,但說它是美人魚,是因為它在生活習性上有和人類相近的地方,就是幻儒艮都是吸吮媽媽的乳計成長;儒艮的體型也確有點像女人的地方,它通化了的前肢?D?D胸鰭旁邊長著一對較為豐滿的乳房,其位置與人類非常相似。所以在它偶爾騰流而起,露出上半身出現在海面上時,真有點婦人模樣。
儒艮生活中不挑食,大都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纖維的燈心草、禾草類為食,但凡水生植物名基本上都能吃,它的食量較大,每天要消耗45千克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它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用在攝食上。儒艮覓食海藻的動作酷似牛,一回咀嚼,一面不停地擺動著頭部,這就是它所以叫“海豐”的原因。它行動遲緩,雖然常年生活在海中,但水下功夫非常一般,游泳速度只不過每小的2海里左右,即便是在被敵人逼趕時,逃跑的速度也超不過5海里。正因為它能吃但又不願動,所以養得體胖膘肥,常常成了逐利者的捕殺物件。儒艮體色灰白,體胖膘肥,油可入藥,肉味鮮美,皮可製革。正因為如此,所以屢遭人類殺戮,如不嚴加保護,它們就有滅頂之災。因此,儒艮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懷特教授可謂一名名副其實的“美人魚博士”。他不辭勞苦,整日與美人魚打交道,精心研究美人魚的習性和生活,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美人魚材料。僅最近5年,經懷特博士救助的受傷美人魚就達450頭。
美人魚學名儒艮。美人魚餵奶時以其粗壯的手擁抱著孩子,頭部和胸脯全部露出水面,酷似在水中游泳的人,故有“美人魚”之美稱。事實上,美人魚與人為善,儘管身材魁梧,但其性情十分溫善,與任何生物包括人類都友好相處。美人魚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在北美洲主要安居在墨西哥海灣佛羅里達半島沿岸。就是在這個美人魚世世代代生活的海灣,由於近10年來半島的開發,人口驟增,工業汙染,使美人魚正面臨瀕危的境地。
儒艮性情安靜,行動緩慢,白天總似昏昏欲睡,飽食以後大部時間潛入30~40米深的海底, 伏於岩礁等處,消磨時光。蒼灰色的體色使它不易被發現。它喜生活於近岸淺海,從不到大洋深海中冒險。每當傍晚或黎明便到處覓食,大口吃著海藻或其他海草。每天要吃幾十公斤,食量很大。它是靠臼齒磨碎食物,而不是像牛那樣的反芻動物。
儒艮生兒育女也離不開水。儒目的孕期可能為一年。剛出生的小儒艮尾巴向前蜷曲,游泳力弱,母獸常把它托出水面吸入第一口氣。儒艮的乳腺位於胸部鰭肢之間,與人的乳房位置相似,這或許是稱其美人魚的最大原因。甚至有人說它是用前肢抱仔半身露出水外餵奶,其狀若人。其實它是水平地浮在水面,身體略側,小儒目與母體斜成一個角度,口吸在乳頭上吃奶。
儒艮喜生活於溫暖水域,水溫低於15℃時它就容易患肺炎死去,所以中國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沿海較常見。其他幾種海牛也多生活在較溫暖的水域。
儒艮(包括其他海牛)的皮可以製革,肉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勝似牛肉。油是貴重的藥材,與鱈魚肝相似,肺病患者或體弱者服用,療效頗佳。齒和骨可以作象牙雕刻的代用品。儒艮全身都是寶,所以被捕頗多,瀕臨滅絕,需加保護。
文獻記載
老普利尼是一位記述過“人魚”生物的自然科學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歷史》中寫到:“至於美人魚,也叫做尼厄麗德,這並非難以置信……她們是真實的,只不過身體粗糙,遍體有鱗,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鱗片。”
《山海經·北次三經》雲:“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郭亞璞注:“或曰,人魚即鯢也,似鯰而四足,聲如小兒啼……”。按經中所記人魚凡數十見。又《海內北經》有*陵魚,《楚辭·天問》有*鯪魚,實皆謂儒艮。後謂人魚"皆為美麗女子"(《太平廣記》卷四六四"海人魚"條引《洽聞記》)、“沙中婦人紅裳雙袒”(《天中記》卷五六引《徂異志》等,則是神話演變之結果。參見“鮫人”辭條。
中國古代《太平廣記》中也有記載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
---太平廣記東海大魚
海人魚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出《洽聞記》)
海人魚,東海里就有。大的長五六尺,樣子象人。眉毛、眼睛、口、鼻子、手、腳和頭都象美麗的女人,沒有一樣缺少的。皮肉白得象玉石,身上沒有鱗,有細毛,毛分五種顏色,又輕又柔軟,毛長一二寸,頭髮象馬尾巴一樣,長五六尺。陰部的形狀和男人女人的一樣,靠海的鰥夫寡婦大多都捉海人魚,放在池沼中養育。交合時,與人沒什麼兩樣,也不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