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員外
-
2 # 小雨57760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境界都要比現代人高出很多……作為“小學生”根本沒有資格和資質去給“院士”下定論!哈哈哈哈哈!
-
3 # 陳廣逵
謝邀!類似此話題前天剛回答過了。我認為,《論語》與《道德經》兩相比,《論語》未經過篡改,表達的是真實的東西;《道德經》成文於何時難以考證,且有篡改的內容,文字有自相矛盾處。《論語》是以孔子為主的多人的言行集合錄,反映的是真實人的行為、思想主張;《道德經》以一家之言出現,表達的是思想觀念。《論語》更貼近現實,勸人仁義禮智信;《道德經》更抽象一些,讓看不懂的人以為它是勸人清靜無為,消極避世的,而實際上《道德經》的真實意圖,勸人遵循自然規律、客觀規律的思想被掩蓋了。雖然儒家的道家的處事態度有差異,但都希望統治者替人民著想,不坑害百姓,都希望人民生活安穩,但《道德經》這個思想也被淡化了。《論語》語言相對更易理解,《道德經》語言被篡改誤讀,理解困難些。從積極進取的角度看,儒家的《論語》比《道德經》還是略勝一籌。
-
4 # LinJai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道德經講的是道德,論語講的是仁義,高下立判,就書的思想境界而言,道德經碾壓論語。就老子和孔子個人而言,老子是官吏是隱士,孔子是萬世師表,個人思想道德境界孔子更高一些。現在所謂的法制,其本質還是禮制,都達不到老子孔子的理想社會標準。
道德經從道的本質出發闡述萬事萬物的道理,是協助帝王的治國之術,老子祖輩歷任柱下史、守藏史,是帝王言行的旁觀者,道德經成書經歷近千年的時間,是伏羲族觀天測地的延續,是老子祖輩智慧的結晶。道德經有兩種版本,即官方版(王侯墓葬出土的有),民間版(通行本,被儒家篡改過,相傳是老子過函谷關時流出,與官方版有出入)。
論語是孔子弟子記錄孔子的言行,歷代都會被統治者安排修訂,現在流行的論語內容與孔子實際的言行會有出入。孔子出生在一個最不講仁義的時代——一個禮壞樂崩的東周時代。這個時代,一切都是亂的,父子相殘,兄弟反目,夫妻成仇,叔侄,君臣更不用講了,甭管有關係沒關係,都是在捉對兒撕殺啊,什麼亂倫啊,同性戀,鞭屍,吃人肉,自宮啊,凡是你能想到的,這個時代都有,世界上最有想像力的戲劇家都無法想像出這個時代有多麼的荒唐。所以孔子一生都在致力於恢復周禮,但一生都未嘗所願。孔子言傳身教的行為,令人佩服尊敬。
漢初“文景之治”就是按照道家思想治理國家的典範,但從漢武帝開始,孔子的學說被統治者利用,被董仲舒之流篡改成儒家禮教,淪為奴役百姓,禁錮思想的工具,實在可悲。
-
5 # 順自然38
論誰的思想境界高,我認為道德經高。因為道德經不是一般學問能搞明白的,而論語是普羅大眾用心就能學會學懂而且實用。
-
6 # 步武堂
《論語》和《道德經》都算是博大精深,幾句話很難全面細緻的闡述其思想境界,但是在我看來《論語》和《道德經》是兩個不同思想範疇的東西,它們之間,是無法比較的,尤其是在思想境界方面。
按照我們現在的哲學觀點來講,老子的《道德經》是屬於世界觀範疇的學問,而以孔子的言論為主的《論語》應該算是以方法論為主。
老子的《道德經》的關注,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而《論語》的關注 ,是在固定的社會環境下人與人的關係和人與社會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德經》和《論語》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最基礎的支柱。
在我看來,《論語》和《道德經》都應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的“最高境界”,這個定論一點都不誇張。
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不是出於“孔孟”,就是來自“老莊”,歷朝歷代莫過如此。有人總結“出世看老莊,入世學孔孟”。
《道德經》是老子存世的唯一著作,我們不得不佩服甚至仰慕兩千多年前的老子的智慧和悟性,他所闡述的“道”至今我們未必看的很透,當然,我們現在已經習慣和熱衷於以科學的視角和精神去“發現和理解”自然界的規律,但是我們對自然界和人類的的關係的領悟,卻未必能超越老子的境界。而老子倡導的“德”在我們現在看來依然有著超越時空和社會背景的指導意義。
《論語》和道德經不同,它並不是一個所謂的著作,嚴格的講是一部“言論集”,在論述方面,遠遠沒有《大學》那樣嚴謹,但是《論語》是建立包括《大學》在內的“儒家思想”的基礎。《論語》當中關於個人修為的方法論,關於人生意義的人生觀直到當今社會還是有著積極的正面的指導意義。
所以,《道德經》和《論語》不能比較,也沒必要比較。兩者是互補關係,幾乎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核心組成部分。
-
7 # 醉墨客
這個沒有可比性,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兩者的側重點不相同。孔子相對注重人自身修養,人與人,人與社會的論述;老子相對注重人的精神層次論述,對宇宙真理真相的論述。
《論語》中,對生活的具體描述比較多,可以說是孔子對學生因材施教,涉及到生活的柴米油鹽,人的仁義禮智信,治國的方案方策,還有做學問等等方方面面。
《道德經》相對抽象,一開始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起點非常高,它的描述是生活的具體剝離抽象化。它很少涉及到生活的具體,即使有生活物品詞彙,也只是用於比喻。哪怕說治國,也就一句治大國,如烹小鮮了事。
孔子之所以是聖人,是因為歷朝歷代儒家思想符合統治者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儒家思想確實對維持人類社會正常秩序有著積極的作用,而且也能讓人的自身有著生命的昇華。
老子說出人的生死真諦,宇宙真理,縱度上比孔子更進一個層次,但這不存在誰高誰低的比較,僅是彼此的側重點不同,他們對人類文化作出巨大的貢獻。
我們的偉大的中華文化,百花齊放,我們能在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8 # 使用者928576024920
治國,修身,齊家,平定天下!無戰,享福,安樂,誰為紅塵!獨角仙牛投胎,彌勒佛坐心頭,蠶食獨物處世,乾坤袋該收囉!……
-
9 # 大明帝國王朝
《道德經》。《道德經》號稱萬經之首,而道家號稱中華文明的基礎。自伏羲創道家以來,中國任何盛世都會才用道家,尤其是道家的“無為而治”,改革開放就是無為而治的典型。道家對後來的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連《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都有一些是從道家裡面感悟的,尤其是唐代兵書《太白陰經》的陣法那一塊,絕對會讓你懷疑你到底看的是不是兵書(全都是什麼五旗、九宮、八卦、六十四小卦之類的)!道家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支柱,肯定是首選!
-
10 # 章印
孔子周遊列國是為統治者服務的,老子是智者,是為疑困者指路的。就好比一個是賢妻良母,一個是全能女漢子。你說你喜歡那個
回覆列表
先說一句,和很多人認為的不一樣,道德經成書晚於論語,甚至晚了很久。
中華書局版的《老子》提到過這一點,《道德經》的遣詞造句相對於《論語》,戰國時代的特點更重。另外,《道德經》提到:“大道廢,有仁義”,這是在罵儒家,“不尚賢”這是在否定墨家。《道德經》成書,晚於《論語》和《墨子》。
此外,著名噴子孟子,百家罵了個遍,楊朱無父墨子無君,是禽獸,唯獨放過了老子,老莊罵儒家都罵得政治正確了,孟子居然不罵回去,無法想象。
根據錢穆馮友蘭等大家考據,《道德經》成書在戰國晚期,託名老子而已。
再說思想深度。
所謂的思想深度,是指思想從感性到理性,從表象到本質的過程。
也就是說,儒道兩家,誰更準確的闡述了本質。
我以為是儒家,《論語》。
《道德經》說了很多形而上的東西,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道德經》描繪了一種理想狀態,但是並沒有給出解決方案,虛幻的很。相對來說,《論語》則是一套完整自洽的體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用層次的社會責任和解決方案都有涉及。而反觀《道德經》,則是空談。魏晉儒道合流,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玄學盛行,空談成風,中華文明差點被玩死。從此以後,道家就實際上的遠離了主流價值觀,甚至開了倒車,部分思想宗教化,和五斗米合流,搞了個道教出來。成為失意文人的精神避難所。
於是:
掌權的玩法家,控制輿論的玩儒家(外儒內法),啥都沒有混不下去的,就是道家,後來更是和佛家齊平,更是一落千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