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淘沙31

    郭德綱對傳統相聲貢獻這麼大,為什麼進入不了主流相聲界呢?

    這個問題,還停留在“主流和非主流”的層面,也許,用不了太久的時間,可能就會出現新的名詞取代這種說法的。

    先說說什麼是“主流“”與“非主流”。

    2、從職業或專業角度看(話語權):可能誰掌握話語權,誰就自稱“官方發言人”,誰就是“主流”。而把自己之外的就視為“非主流”,意思是“你們是做買賣的手藝人”,我們是“有正經編制的、搞藝術創作的文化人”。

    3、結論:從某種角度說,以上說法和觀點也不錯。多數情況下,老百姓是跟著“官方媒體”輿論導向走的。少數情況下,老百姓有自己的喜好和樂趣。

    如果同樣是自己花錢買票,那你就不能約束老百姓的好惡和選擇了。畢竟現在時代不同了。

    再說說相聲的功能,老百姓是怎麼看、聽“說相聲”這件事的。

    相聲的功能就是要逗樂觀眾。同時穿插知識、常識等。大家知道“太平歌詞”是相聲的“唱”,其他的任何的“唱”都是相聲裡的“學”,也是從郭德綱和德雲社的演員們的節目裡知道的吧?

    4、按做出的貢獻和公眾認可度來看,無論“主流、非主流”,老百姓是不看那些的。老百姓看的就是,是不是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花錢買票,就是為了心情舒暢,不需要討好誰、迎合誰。不需要別人給自己“貼標籤”——“主流”、“文化人”。老百姓花錢買票就圖個樂呵,不喜歡被過多思想條框約束。

    5、廣大現場觀眾和電視觀眾、網友們,看重的都是“實用性”。這一點,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們,做的比較好。有實實在在的癌症患者,在臺上說郭德綱的相聲,伴隨他度與病魔鬥爭的艱難歲月。比較典型的案例,這樣的觀眾挺多的。

    6、典型案例:西藏李亮,多種疾病,癌症患者。在醫院打針第一天12個小時,第二天18個小時,第三天打不進去藥了。從醫院跑出來,去了網咖,聽郭德綱的相聲……後來李亮學說相聲,把歡樂帶給眾人。他身邊的、西藏的鋼絲們,每人從手串上摘下一顆佛珠,穿成一大串,李亮現場送給郭德綱作為禮物,感謝他的相聲帶給大家的歡樂,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7、結論:“相聲不能治病,但是相聲可以治心啊!”現場郭德綱感動的落淚,很多人都感動的流淚。包括看影片的我。相聲的療愈作用,無論主流非主流都具備。但是可能郭德綱和德雲社的“非主流”,做的更滿足百姓需求。

    郭德綱能否進入“主流相聲界”,還有什麼必須討得一枚“御賜金牌”的必要嗎?或者說,郭德綱現在還有這樣的想法嗎?

    8、“非主流”的郭德綱和德雲社的成績:因為靠本事吃飯,靠觀眾認可賣票說相聲的德雲社,全國有很多德雲社分社,國外在澳洲墨爾本還有德雲社分社。每年不同時間,分組各地巡演,現場和網路都很受歡迎。郭德綱帶領和安排德雲社的演員們,有原則、有底線、有計劃的參加一些節目和影視劇的演出。這樣的成績,已經能夠說明一些問題了吧?

    看未來:自古有云,成王敗寇。再過幾十年,看誰能在社會上立足更久,對傳統相聲承上啟下、傳承的更好。誰能相聲發展史上能留下自己的貢獻和名字,就讓時間去給出答案吧。目前看,郭德綱和德雲社,人們都知道,他們的相聲也是喜聞樂見,家喻戶曉。

    祝願相聲界,早日統一認識,恢復曾經的“團結一致”!

    祝願相聲界的人能夠結束分歧,做好傳承傳統相聲和新相聲的創作!

    祝願郭德綱和德雲社發展越來越好!無愧於觀眾的喜愛!

  • 2 # 火星生命

    主流是啥?誰定義的?為什麼傳統相聲反而成了非主流?我覺得說到相聲,只有郭德綱是主流,其他只能說是不入流吧!在中國相聲界,遵循傳統穿大褂的是非主流,穿西服的反倒成了主流?其實這個印象是以前形成的。

    第一,改革開放初期,馬季老先生在傳統相聲的基礎上做出革新,開創了歌頌型相聲也稱現代相聲,就是大家現在經常說的主流相聲。絕不否認那個年代歌頌型相聲大行其道,風頭一時無兩,馬季先生創作的新段子既幽默又充滿了諷刺意義。

    第二,馬季先生之後。他的徒弟以及後輩繼續堅持這種風格,也的確湧現出了不少經典的作品,馬季,馮鞏,劉偉,侯耀文等相聲演員當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第三,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00年左右。相聲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沒有進步,反而由於更多喜劇形式的出現和更多喜劇元素融合而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那個時候大眾對所謂的現代相聲絲毫提不起興趣。

    第四,好多相聲界的老人預言,相聲已經進入暮年。然而郭德綱的出現又打破了這一現狀。他從新穿起了大褂,從小劇場說起,新作品,看段子翻新,傳統相聲的表達方式,瞬間引起了大眾的注意。由於郭德綱草根做起,當時就出現了主流和非主流之說。

    第五,然而事到如今,提到相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郭德綱,如今的德雲社更是在相聲界一家獨大,一票難求。顯然如今的德雲社成為了相聲的主導,使相聲在喜劇界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現在的主流就是郭德綱,其他的全是不入流吧!

  • 3 # 娛樂巷子

    曲藝雜談有話說。老郭現在還需要進你所說的主流嗎?

    你先弄清楚什麼是主流,然後再發聲。曲藝雜談認為是否是主流不是由你所處的位置決定,而是由你能影響到多少人來決定,用現代話說就是圈粉多少來決定。就兩個人跟隨者你,你非得自嗨說自己是主流那也沒轍。

    老郭基本上接管了相聲表演。國內全國開德雲社分社,國外也沒放過(澳洲墨爾本)。演出更是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世界巡演,今年又派出小嶽嶽、孫胖子5月開啟愛嶽之城小嶽嶽專場北美巡演,老郭和謙哥帶徒弟去島國演出。老郭的巡演可是正經八百的商演,說實話,老郭現在不需要什麼主流不主流的了,看粉絲的時代,老郭和德雲社就是主流。

    現在再扯主流不主流的,老郭真的很忙,忙著養家餬口呢。你現在讓老郭進所謂的主流,老郭稀罕不稀罕還得另說。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4 # 伊春美食美客

    實現自己的理想,能掙到錢,還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還能給觀眾帶來笑聲。夫復何求啊!觀眾聽的是相聲,是幽默和滑稽,他們看的相聲的眼光絕不是。絕不是看哪個是主流,哪個是非主。著名的相聲演員能怎樣。非著名的相聲演員,又能怎樣呢。大家聽個相聲,就為了博得一笑,不是為了奉迎這個社會,恭維這個制度。為的就是讓觀眾們開懷大笑。緩解心中的壓力,需要對未來的人生。郭德綱的相聲太相聲了。郭德綱的傳統,太傳統。這些都與現在的主流相聲。有很大的距離更有很大的差別這是不會被主流相聲容忍存在的。他的存在,讓人家無地自容,原形畢露,他們把這個觀眾不再欣賞他們。不在,歡迎他們的原因 ,都歸結到郭德綱這樣非主流的相聲演員身上。你說這能讓主流社會歡迎他們嗎?郭德綱永遠是郭德綱,只要郭德綱不像主流相聲界屈服。也不可能進入主流相聲。

  • 5 # 晨露雨潤

    用缺德肛來代指郭德綱及其德雲社眾信徒恰如其分。郭德綱別的不缺就缺德,相信大家也有同感,其各地開的德雲社猶如傳銷炒作,傻託喊叫狂熱,如茅坑蛆蠅嗡嗡嗡,而且屎尿屁橫流,乃肛之功能,故謂之……缺德肛,雖然不雅,但名之所歸!

  • 6 # 北山包丁

    郭德綱是相聲界未來的主流。

    老郭曾經自我調侃為:非著名相聲演員。

    時至今日,他應該是最著名的“非著名相聲演員”。

    什麼是主流?什麼是非主流?

    對於相聲演員而言,恐怕也很難分的清楚。

    老郭也自己說過,如果說他是主流的,他一天也沒在主流的相聲團體待過,

    如果說他是非主流的,他的師傅侯耀文先生可是根正苗紅的主流相聲大咖,

    而且還是候氏相聲的傳人。

    社會的發展是大浪淘沙的過程。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相聲界的演員也是一方唱罷一方登場,走了穿紅的來了掛綠的。

    就目前相聲界的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來看,郭德綱當屬塔頂的人。

    行業、體制的更新,遠沒有一個演員更新的快。

    從所述單位或者團體來看,目前老郭算是非主流。

    但,如果從相聲的受眾,和社會影響力看,老郭已經是主流了。

    你說呢?

  • 7 # 使用者11905157991

    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待。

    郭德綱很幸運,最終他還是透過努力成功了,但是其他人未必有他這麼幸運,大多數人還是不得不透過做狗來達成理想。

    再說現在的郭德綱,他已經跳出了需要別人承認的境界,單就個人在相聲藝術上的成就來說,郭德綱已經遠遠的把同行甩開。

    我們從郭德綱最近幾年的工作行程就可以看出,他已經在儘量給徒弟們鋪路了,郭德綱關注更多的是開拓海外市場,打造“德雲社”的品牌價值。用郭德綱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已經接近半退休的狀態。

    過去是需要郭德綱帶徒弟們出去掙飯,現在是徒弟們自己出去掙錢養活自己,郭德綱的重要工作就是維護德雲社的品牌價值,讓更多的徒弟可以靠相聲專業吃飯。那麼處於這樣狀態的郭德綱其實更不會在意行業同仁認不認可,認可沒什麼好處,不認可也沒什麼壞處。

    郭德綱是相聲行業身價最高的藝人,也是行業吸金能力最強的相聲演員,對於他這樣的身份地位來說,主流相聲界看重的那些“補助”“津貼”“職稱評定”…,真的一點都不值錢。有能力靠自己豐衣足食的人為什麼要去羨慕隔壁鄰居吃“折籮”呢?所以說不是郭德綱進不去主流圈子,而是進這種圈子沒什麼意義,對待小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遠而敬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述滲出液的分類及其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