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在路上永遠在努力

    “老人帶孫子,越帶越歡喜”,現在很多年輕夫妻把孩子丟給老人帶,覺得老人喜歡帶孩子,似乎這是老人最心甘情願的事情。“年紀大了,帶孩子太辛苦,確實有點吃不消。”“以前還有時間去跳跳舞、跟老夥伴打打麻將,現在是一點空都沒有了,還是以前的清閒日子好啊。”一位小區老人說出了不敢當著兒女的面說的話。

    在老人辛苦帶孩子的背後,時間、精力的大量耗費,大部分娛樂活動的被迫停止,勞心勞力的長期消耗,讓老人們別有一種“累”。這種累,當著兒女的面他們很難說出口,而且,子女們常常忽略了,他們以為,自己的父母帶孫子孫女,肯定是特別高興的,還是主動要帶的,這是對老人家的一種滿足。為哄孩子一家人老吵架,看孩子、收拾家,洗衣服,做家務。還得按照時間給小傢伙喂配方奶、喂水等。其實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仍然感到孤獨,老人的心理問題是很多的,老人們的心理問題容易被子女忽略,子女的不孝順或生活中的問題都會引發老人的焦慮、苦悶、孤獨等負面情緒,非常需要加以引導和疏解。父母為子女承擔家務照顧小孩,但同時減少了與社會的接觸,極少參與社群的團隊活動,社會支援系統越來越弱化,導致出現情緒和心理問題。

    對於帶孩子這事,有的老人心懷無奈,雖然不願意,但不好開口拒絕,畢竟是親孫子外孫,辛苦一點也值得。有的老人覺得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還有老人認為要讓年輕人自己學會當父母,老人可以幫襯但不要全包。而不少“新新老人”認為老人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不能讓“帶孩子”成為老年生活的唯一。

    老人們帶孩子的心態不同,有的老人是主動帶孩子的,對有了第三代很喜悅,在晚年生活有子女兒孫陪伴感到愉快充實,或者幫助兒女減輕帶孩子負擔,有的老人是被動的,雖然身體、精力都跟不上,但是因為現實情況,不得不帶。不管老人是出於何種原因帶孩子,是主動喜悅的或者是被動不得不帶的,作為子女都要有這個意識,“很多子女覺得老人理所當然是喜歡帶孩子的,往往忽略了老年人的心理狀態。”老人帶孩子中的苦悶往往對子女是不說的,子女就要主動重視老人的情感變化和生活質量,不能說把孩子丟給老人就不管了,更不能以為“反正老人喜歡孩子,給老人帶孩子也是滿足他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要多關心老人,多留意是不是因為帶孩子而剝奪了老人想要的生活,更要主動分擔,讓老人能勻出精力和時間來,過一過自己的生活。如果老人提出不想帶孩子了,也一定要多理解,而不是責怪。

  • 2 # 新視界閱讀

    其實這個的話也得看家庭和老人的性格以與孩子們的關係。

    不同的家庭氛圍、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家庭情況都是會影響我們這個問題的判斷。

    因為這個其實也涉及到心理因素上的。

    每個人的個人經歷都不同,而且每個人的教育方式都不同。

    單單從社會氛圍上來說,大家都會以為老人接送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首先在社會輿論上就壓倒了這一個觀念。

    就是大家就覺得老人接送孩子是理所應當的,都是很自然而然的。

    事實上,老人們也需要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換種角度來說,如果站在老人們的角度上看,我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攢夠了錢,攢夠了時間,有自己可利用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憑什麼就得給你去接孩子,憑什麼就得給你去照顧孩子,我辛辛苦苦養大你還不夠嗎?

    為什麼還需要我這麼辛苦的跑去接送孩子呢?這是其中一種觀點。

    還有一種是家庭意義上的,就是老人們非常喜歡孩子的,自古華人就有的觀念就是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誰都希望自己年老之後能夠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度過自己的人生,不論是何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有點老人們從小就喜歡抱孫子報孫女,孩子還沒上完大學就會催著結婚,等生了小孩之後就又會抱怨為什麼要累自己,其實這都是相對而言的。

    還是那句話,這個還得看老人們自己的態度。

    希望老人們都能健健康康的度過下半生,把孩子們照顧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賭輸了還有機會上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