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想長大的可愛婷

    主要事蹟概括

    貢生的“六親不認”更是被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在第六回中,嚴貢生自己的弟弟嚴監生病死,臨死前也不見嚴貢生來詢問、關心;直到嚴監生死後“過了三四日”,才見“嚴大老官”“ 從省里科舉了回來”。這也說明了當時封建科舉麻痺人心,“科舉”在嚴貢生這一類文人眼裡遠遠比“親情”重要。接下來,嚴貢生的虛偽和貪財又進一步得到揭露:嚴貢生回到家並沒有立即去拜見死者,而是悠閒地“和渾家坐著,打點拿水來洗臉”,直到開啟嚴監生的遺物,看見“簇新的兩套緞子衣服,齊臻臻的二百兩銀子”,立刻“滿心歡喜”,“即刻換了孝巾,繫了一條白布在腰間”,“在柩前叫了聲‘老二’,乾號了幾聲,下了兩拜。”在與王家兄弟攀談中,還大言不慚地為自己辯護說“我們科場是朝廷大典,”“就是不顧私親,也還覺得與心無愧。” 嚴貢生的欺壓和敲詐,更是在“雲片糕”上表現得入木三分。

    第六回中,嚴貢生取出一方雲片糕來吃,剩下幾片,“閣在後鵝板上,半日也不來查點”,而當掌舵駕手“左手扶舵,右手拈來,一片片的送到嘴裡了”,嚴貢生先是“只作不看見”,直到“船攏了馬頭”,他便“轉身走進艙來,眼張失落的,四周看了一遭”,還明知故問地詢問四斗子:“我的藥往那裡去了?”此時一個裝模作樣的人物宛然浮現眼前。當他“得知”是掌舵的吃了,便“發怒道”:這藥是“張老爺在上黨做官帶了來的人參,同周老爺在四川做官帶了來的黃連!”“值幾十兩銀子”,還要寫帖子送到“湯老爺衙裡,打他幾十板子再講”。這一段精彩的描寫,無疑傾注了作者對此人物的厭惡和鄙夷。

    人物形象

    在《儒林外史》的許多人物中,嚴貢生是作者著重刻畫的一個反面典型。作者刻畫這個人的醜惡,一直刻到他的骨頭裡去了。 清朝的科舉,純為以文試士,惟有“優貢”這一個名目,是制度上唯一強調要憑所謂優良的品行來決定應舉資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根尾巴,會叫的蟋蟀是公的還是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