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jhfdd

      詞是構成語言的建築材料,沒有詞彙,語言的大廈就無法建成,詞語的理解不僅影響著學生語言的發展,而且直接反映學生語言發展的狀態。《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低年級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中年級要能聯絡下上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級在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詞句的作用”,可見,詞語教學貫穿於整個小學階段,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例如:直接解釋法、語素相加法、提示定義法、詞語替換法,直接演示法、表演體驗法等。然而課文中有些詞語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出現,學生只有聯絡上下文理解,才能準確把握詞語的意思,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不僅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內容,更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學時可採用下列方法:  一、 聯絡上下文語句所表達的關係理解詞語。  課文中句子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有些詞語若要學生直接從字面理解很難弄明白,如果引導學生讀懂前後句子間的關係,就會很容易理解了。  如:《翠鳥》一文中,作者描寫翠鳥的外形有下列一段文字:“羽毛的顏色非常鮮豔,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作者先概括出“顏色非常鮮豔”,再進行具體描寫,下面的那段文字便足以說明“鮮豔”了,所以學生只要弄清句子間的總分關係,自然理解了“鮮豔”一詞。  二、 聯絡上下文語句所描述的情節理解詞語。  這類詞語一般出現在記事的文章中,學生在學習這類課文時,往往很關注故事情節的發展,急於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要教師引導學生根據作者所描述的故事情節,就會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了。  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一文中“誰要想蓋房,誰要想造犁,就會拎起斧頭,把樹木一棵棵砍下來”,若聯絡上下文所描述的故事情節理解,這裡的兩個“誰”字,寫出了這裡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森林遭到過度砍伐也就有了一個前提,“拎”則淋漓盡致地勾畫出了山村人們那份無知與隨意。  三、 聯絡上下文語句所闡述的背景理解詞語。  這類詞大多出現在有一定歷史背景的文章當中,若學生了解了所寫文章發生的那一段歷史,便會很好地理解詞語,否則,有些詞語意思就說不通了。  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要引導學生聯絡當時的時代背景,就會正確理解作者是用“黑洞洞”來形容當時社會的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沒有自由,到處受迫害。  四、 聯絡上下文語句所描寫的情境理解詞語。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作者為渲染當時氣氛所使用的詞語,學生在理解時就一定要結合當時所描寫的情境,才能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掃清課文閱讀的障礙,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如《武松打虎》中的這樣一段文字:“武松走了一程,酒力發作,熱了起來,一隻手拎著哨棒,一隻手把胸膛敞開,踉踉蹌嗆,奔過樹林來”。教師只要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武松喝醉了酒,走起路來上東倒西歪的樣子,便自然理解“踉踉蹌蹌”了。  五、 聯絡上下文語句所採用的寫法理解詞語。  有一部分詞語,單獨理解詞義很難把握,如果聯絡上下文所運用的寫作手法來幫助理解,則一切將迎刃而解。  如《玩出了名堂》一文中:“他發現,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世界,還有加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裡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並從“玩具”裡觀看新的世界裡的“居民”。  教學中如果從字面理解字義就會歪曲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指導學生反覆閱讀才能體會到:這是對微觀世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達(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強調作用,還有“小人國”“居民”“玩具”等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體會到這樣寫不僅避免使用些學術詞語的枯燥,還增強了所要表達的趣味性和可比性。  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閱讀基本功,是一種十分必要的閱讀能力,教學時,不管採用什麼方法,教師都要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深入領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使之能準確把握課文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軒轅黃帝是哪裡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