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壽秘訣

    電影《大轟炸》慘遭抵制,與電影質量沒有絲毫關係,雖然我還沒有機會欣賞該影片, 不知道該片質量如何,但從該片由國家一級導演蕭鋒導演及眾多中外大牌明星參演的陣容看,該片質量應該也是不錯的。

    這是一部二戰題材影片,講述的是抗戰期間,中華兒女在面對外來敵人侵略時候,英勇不屈,堅強抗爭,頑強拼搏和團結一致的精神。這種素材的影片市場上不多,抗日題材又可以激發我們的愛國心,所以非常值得觀看。

    有人說參演人員有人偷漏稅,要抵制它,我認為大可不必,人品又不等於作品,我們到電影院去欣賞的是電影作品,沒必要探究演員的人品。比如你要看紅樓夢前,你還要先去調查作者生活作風是否有問題嗎?是否包過小三嗎?而且某演員偷漏稅,並不是個人問題,而是行業問題,環境問題,社會問題,怎麼能怪得了她呢?

    .

  • 2 # 四季之首L

    不要將錢給這些戲子了,看看他們拿著錢得瑟上天的醜惡嘴臉。再看看有些戲子為了錢換了多少伴侶?連自己的兒子都叫弟弟!今天的戲子真的是噁心至極!只要會坑蒙拐騙的人都會演戲,看看哪些落馬的貪官,再看看拐賣婦女兒童的敗類,哪一個不是影帝不是影后?

  • 3 # 大聰看電影

    首先我們來看導演蕭鋒,專注拍抗日,主旋律題材幾十年如一日,可以說是抗日題材的專職導演,不過水準僅限於八點檔電視劇。

    怎麼理解這句話,意思就是中國產電視劇的標準水平,爸爸媽媽能看的中國產電視劇。

    所以《大轟炸》這樣級別的電影,被拍成了八點檔電視劇的水準,講真全程看得我挺尷尬的。

    《大轟炸》以抗日戰爭為背景,國民政府失守上海南京,遷都重慶,日本則對重慶實行了6年10個月的無差別轟炸,在此期間,重慶人民樂觀抗戰的態度,還有中國年輕飛行員和日軍在天上的殊死之戰,抒寫了一幅抗戰畫卷。

    《大轟炸》的背景和敘事,都做得非常宏大和多樣。但在電影中,宏大和多樣其實是一箇中性詞,特別是放在敘事上,就變得更具風險。

    《大轟炸》的宏大,是放在重慶被轟炸最慘烈的抗日時期,影片想要面面俱到,但所有事情都在蜻蜓點水,在觀影過程中,真的就是五分鐘一大炸,三分鐘一小炸,所以總感覺整個片子一直在炸炸炸,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大轟炸》。

    我們都習慣於說電影要以小見大,二戰背景的《拯救大兵瑞恩》,先是宏大的諾曼底登陸,然後隨即收縮到一隊士兵身上,開始娓娓道來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這是以小見大。

    而《大轟炸》則一直用散落的宏大敘事觀,去鋪陳整個影片,裡面的角色介於主演和群演之間,很難界定,讓人看到的只是以大見大,以小見小。每個角色沒有個人背景,只有個人和歷史的背景硬連線,這樣就很難讓觀眾和角色之間產生共鳴。

    這是什麼套路,這就是中國產抗日劇的標準套路,人物和歷史背景有較強的呼應,但角色的過去和內心刻畫,對不起沒有。

    說完宏大,接下來就是多樣,《大轟炸》有三條平行線,注意哦是平行線,我分不清主副線,這三條平行線分別是空軍抗日線(布魯斯威利線),間諜鬥智鬥勇線(劉燁線),民間抗日線(範偉線)。

    這三條故事平行線,沒有主次的均勻分佈在整部影片中,幾乎毫無內在聯絡,僅在影片最後,三條線稍微交織了一下,這就造成一個嚴重的問題,影片讓人看得極為跳躍和混亂。

    這還沒完,除了這三條平行線,還有各種密密麻麻的小支線。

    還有艾德里安.布洛迪醫院的那條線,也是忽閃忽現在影片中,可有可無。再來就是劉燁線還分支出了達康書記線,馬蘇線,空軍抗日線同樣也分支出日軍內部線等等。

    影片各種線交織在一起,看起來影片很多樣對不對,但是給人的凌亂感不是一點點。

    這是什麼套路,這就是中國產抗日劇的標準多線性套路。

    《大轟炸》裡面人物的戲份,總感覺欲說還休,一段戲還沒結束,就硬生生切到了另一條線。估計影片是按照50集大型抗日劇的量和感覺在拍的,但最後卻要壓縮成100分鐘的電影。

    不要和我說如果《大轟炸》是3小時,甚至4小時導演剪輯版,人物會很豐滿,劇情會很震撼,但問題是,影片自身要清楚,最終呈現給絕大部分觀眾是多少時長。

    比如布洛迪的戲份,幾乎刪光光,那你花重金來請他做客串,值得嗎,拍那麼多戲份和分支,最終沒能讓觀眾看到而是剪光,值得嗎。

    同樣是三線並行的《敦刻爾克》,主次分明,主是陸地,次是海上和天空,人物主次也分明,就是那三個年輕計程車兵為視角,其他都是配角。影片透過導演諾蘭強大的鏡頭語言執行力,去掉二戰固有的背景共性,去用故事編織的方式,讓陸,海,空三條線很好結合到了一起。

    而《大轟炸》卻自認為我們都知道背景發生在重慶抗戰,所以天然的認為這三條平行故事性會產生天然的聯結性,藍鵝這三條線並沒有讓人感覺聯結性很強。

    此外,《大轟炸》這一次請了如此多實力派演員,不吹不黑,大家確實很敬業,也從影片中看到大家其實挺珍惜這次機會,包括布魯斯威利斯,包括加起來戲份不超過2分鐘的艾德里安.布洛迪,還有宋承憲,範偉,馮遠征,劉燁等人,大家都高水準的完成了表演。

    不過我還是要轉折了,影片並沒有什麼電影感,從光影到調色,從鏡頭運鏡到構圖,都很難看到電影的光影氣息。

    舉個通俗的例子大家就都明白了,影片中的對話戲,幾乎都是過肩的近景特寫雙反打拍攝。

    這樣的鏡頭運鏡和構圖完成一段對白戲,這是什麼套路,這是中國產抗日劇的標準視聽語言套路。

    因為電視劇的螢幕侷限性,所以在拍攝電視劇時,會有比較多的臺詞內容和談話部分,電視劇為了節省拍攝成本和時間,也由於電視劇主要播放裝置是電視機,所以為了讓觀眾看清楚演員的表情,對白戲基本都是過肩往上的近景特寫雙反打拍攝。

    而在電影鏡頭語言中,因為影院螢幕夠大,演員之間的對白戲,鏡頭運鏡和構圖,還有用光,都是經過細心考究的,而不是簡單的特寫雙反打。

    所以綜上所述,《大轟炸》的電影感,差強人意,演員再怎麼賣力表演,剪輯邏輯接不上,畫面構圖生硬,也就看起來不自然了。

    最後聊聊《大轟炸》的特效,既然《大轟炸》拍攝資金如此龐大,那麼特效場面應該很壯觀吧,藍鵝並沒有,只是感覺一般般,或者似曾相識。

    《大轟炸》反覆炸的一個地方,是一個階梯坡,反反覆覆炸,片中也反反覆覆在那取景,據說,那個景可貴了,那每個臺階的石頭,都是從哪哪運過來的,然後要還原每一處細節。

    影片為了做到精益求精打造真實場景,值得讚揚,但電影最怕的就是在反覆運用場景中重複的設計,鏡頭運鏡和構圖沒有變化,那麼再昂貴的場景,也會讓人視覺疲勞。

    說到視覺疲勞同樣還有空中對戰,空中對戰的打鬥戲起碼在影片中反覆打了四五場吧,而每一次空戰的設計,基本都是換湯不換藥,敵我雙方飛機對打的動作設計,不管打多少場,都是那幾個既定動作,看得人毫無新意。

    至於影片的一些不符合邏輯的地方,那真的...算了說好不吐槽的,但還是忍不住想舉幾個明顯的點。

    就拿飛行員扔罐頭來說,從飛機扔下去,是不是要考慮重力加速度啊,但罐頭最後掉到地上時,只是滾到兩個小孩旁邊,而且飛行員就不擔心砸到人嗎?!

    還有飛機迫降,用卡車來接應,劉燁在市區看到我軍飛機沒輪子要迫降,他居然瞬移抵達空軍機場,這車速比飛機速度還快。

    而且卡車還能承載一架飛機重量並緊急剎停?!我讀書少你別騙我。

    還有片中出現的小孩,都好可愛,但不真實,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妝容不夠髒,而是每個小孩都嫩胖嫩胖的,敢問抗日年間大家吃喝不飽,民間的流浪小孩不應該是骨瘦如柴嗎,這一點《無問西東》裡的小孩群演就找得好,一個個瘦得弱不禁風的。

    還有很多邏輯漏洞,不一一舉例了。

    或許吧,《大轟炸》作為主旋律電影,本就是以中國產抗戰劇的審美去製作和完成的,如果從這個角度審視,《大轟炸》有他本身的群眾基礎,而偏偏大聰就拿《大轟炸》去和《拯救大兵瑞恩》,《敦刻爾克》這些片子去比較。

    如果蕭鋒為了這作品傾注全力,並且他的遭遇和說的話都屬實,那大聰敬佩他,但《大轟炸》我依然喜歡不起來呢。

  • 4 # 乾坤大挪移巋然不動

    真的是太爛了!馬蘇成了女主角,范冰冰就2個鏡頭,還要那麼多錢。裡面的明星到是不少,但是劇情太爛,雖然特效做的還湊合。

  • 5 # 一帆生活

    看了一半多了,我實在看不下去了,這就是號稱花費巨資拍攝的所謂戰爭片,各種鏡頭銜接驢唇不對馬嘴,影片剪輯已經不是用混亂來形容,應該用幼稚來形容了,好像是拍了一大堆各種情節畫面,然後直接扔會聲會影隨便匯出影片,毫無任何邏輯關聯,故事劇情以及演員對白,已經不能用幼稚來形容,一開始我以為是翻譯英文導致的,但就算是國語配音,也是小學生唸書般的天真燦漫,所有演員全程尬演,包括老布,所有人物動機極其愚蠢,蠢到讓人完全看不下去。絕大多數爆炸全部採用超級假的CG動畫,其畫面質量還不如很多年前的PS遊戲教團1886,標準三毛五特效,而且爆炸場面還超多超多,三分鐘一小爆炸,五分鐘一大爆炸,真是對得起影片片名。告辭告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過濾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