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因
-
2 # 多克2324
這個問題老生常談了!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等等,那為何不勸人學醫呢?
首先我們想想為什麼會有人勸學子學醫呢?
無非就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1,當個醫生職業穩定,收入穩定。2,醫生在傳統觀念裡是個‘上層階級’,是受人尊敬的。3,家裡有個醫生,對家人的健康可以更好的照看!
不勸人學醫者,往往是已經走上這條路的醫務工作者。
因為他們親身體會了這行的不易,不希望後來人,經受同樣或者更大的壓力、痛苦!
首先學醫的成長週期太長,7年或者8年拿到碩士學位,才有一個找到工作敲門磚,而碩士留在三甲醫院的可能性依舊很小很小。其次,極大的工作壓力,當今的醫療環境,不說,各位也明悟。另一個壓力來源,醫院管理層對基礎醫務工作者的壓榨,這個只有這園子裡的人才能明白吧!最後近幾年的醫療系統改革,正處在一個混雜的過程,新的方向已經給出,但對醫務工作者的基礎保障還沒有跟上,致使30歲左右的人了,沒房沒車沒存款,僅有的一點工資剛剛夠養活自己!
這是圈外人完全不能想象到的,他們沒有超高的收入,沒有受人尊重!
但是,現在,作為一個實習生,我相信5年,10年之後,隨著全民素質的提升,隨著改革的深入,這個環境一定會有改善!
奉一張李老師的照片!
-
3 # 教育考試中心
有網友戲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勸人不要學醫的大多是自己學醫瞭解具體情況的,醫生這個職業看似風光,其實還是有很多心酸。因為中國的醫療環境是在是太差了,差到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都看不下去,專門發文點評的地步了。
近些年醫鬧事件層出不窮,讓很多醫生寒了心,我們分析幾個事實。
一、中國醫療投入低
中國醫療投入所佔GDP比例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我指的是倒過來數。甚至低於很多落後的非洲兄弟,這裡不再具體舉例說明。
二、高分學子不願意學醫
見過幾個高考狀元學醫的?全都去學習經濟、管理去了。這個在歐美最吃香的專業,在國內為何不受高分學子待見?我想大多數家長、考生還是看到了真實的一面,不願意自己的孩子進入這個深坑,這也直接導致醫生群體質量逐年下降。
三、醫學就業形勢堪憂
中國很缺醫生,但是醫學生卻不好就業。中國缺醫生是基層缺,三甲醫院早就人滿為患了,不是博士畢業基本和三甲醫院無緣,因此學醫一定要讀博,這也是近些年八年制本碩博連讀很受青睞的原因。基層醫院待遇低,沒幾個人願意去,簽約上學的醫學生,毀約的都大有人在。
既然這麼多苦,民眾為什麼不買賬?對醫生這個職業表面尊重,背地卻罵聲連連?原因是民眾也有民眾的苦。
一、醫生灰色收入
這確實是有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拿上,一般剛剛進醫院,也是最辛苦的的小醫生是沒有份的,都是老年資醫生再拿。雖然近些年國家一直在打擊這種行為,但還是屢禁不止,在民眾心裡樹立了很惡劣的形象。
二、矛盾轉嫁
民眾看病難、看病貴是一個需要長期解決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看過《我不是藥神》,家裡有相關病人的可能深有感觸,真的是生不起病。民眾的苦沒地方發洩,只能轉向直接面對的醫生了。
最後還是希望更多的優秀學子學醫,也希望國家的醫療現狀能夠得到改善。
-
4 # 局局外人
當年我生病的時候,一心一意立志考入醫學院,認識的護士和醫生都勸我不要學醫,那時我想一個行業總會有辛苦的時候,只是我沒想到會這麼苦。
學醫的辛苦就不用說了吧,近年來中國學習歐美的醫療體系,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規培三年+專培兩年,一路走下來,姑姑和過兒都重逢了。
更不用說期間會遇到各種磨難,沒有一顆懸壺濟世的心是做不到的。
之前我們學校裡有一個學生去世了,不是學醫去世的哈,她十六歲的時候就患了系統性紅斑狼瘡,平時也在做治療維持生命,後來考入醫學院學了醫,中間因為疾病斷斷續續休學了兩年,死的時候24歲,正好實習。
太可惜了,在生命的最後選擇了學醫這麼一條相對來說艱難的路,最後也沒能熬到收穫的時候。
我想,如果她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沒有選擇學醫的話,會不會比較值得一點呢?
不會,她會活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
很奇怪的一個現象,我身邊所有自願學醫的人都是因為自己曾經生過病,因為太害怕死亡了。
我們的教育沒有死亡教育,很多人浪費生命而不自知,我的建議是,如果對未來太過於迷茫和害怕,學醫也許是一種以毒攻毒的方式。
畢竟,學醫又不代表以後從醫呀。
-
5 # 醫患家
(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該網友列舉了不建議學醫的主要三點原因,一是學制長,二是危險職業,三是同齡人都已走上仕途,而學醫只是剛剛開始執業。這三點總結的挺好,基本上把大家認為學醫的弊端涵蓋了,目前確實如此,但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一項職業。就如高盛集團曾經擁有現金股票交易員多達600名,那時候的交易員收入頗豐,好生氣派。誰能料想到,2017年的交易員僅剩2名,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放眼望去,眾多職業中人工智慧取代醫生恐怕機率是相當低的,只可用於輔助診斷而已。
這就顯示了醫生職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在國內只會越來越正規、待遇越來越好。國外醫生普遍採取4+4培養模式,國內今後也會向這個方向發展,學制確實比其他專業要長,所以含金量也就越大。另外隨著醫保制度、醫生規範培養的體制逐步完善,醫患關係會得到緩和,醫療環境會大大改善。作為一名醫生,確實成長過程相比其他專業要慢,不要羨慕同齡人已經功成名就,醫生是越老越吃香的職業,當同齡人開始走下坡路時,而你確正當年。
-
6 # 最後一支多巴胺
其實醫學還是很有前途的,只不過目前看不見希望罷了。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八個字同樣並非沒有道理,它是近幾年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惡化之後才被提出的。
為什麼會這麼說?
無非是因為學醫時間較其它專業長,付出的經濟和精力成本高,但得到的回報卻很少,而且還有被殺害的風險。
自古以來,醫學都是一門不斷在完善的科學,也是人們難以離開的學科。
要想掌握它並非朝夕可就,必須要付出時間和經濟成本。
如今有很多人不願意選擇醫學,甚至很多醫學生畢業後都轉行不在從事醫學工作。
那是因為同醫學相比,有能夠賺更多錢的工作,有更健康的工作,有更安全的工作。
畢竟,在當下的社會,生存壓力還是很大的。
但是,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醫務人員所面臨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早晚會得到改善。
目前黑暗,未來可期。
如果你對醫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完全可以選著學醫這條路。當然,如果你貪生怕死、好逸惡勞、只想升官發財,還是不要進此門了。
如果你對醫學沒有興趣,只是一時失足或者被家人所逼,那麼,我勸你還是儘早回頭。因為你根本受不了這份寂寞,也吃不了這份苦。
-
7 # 只是某某
因噎廢食,不值得一提,大千世界千人萬面……你喜歡在烈日下暴曬,我感覺還是陰涼地舒服一些,看待任何問題都要用辯證關係去回答……
-
8 # 小天使FB
有些人不建議別人學醫,你怎麼看?
這是一個偽命題,不符合現代社會,網路時代人類生存的自然法則。國大,人多,醫少。是現代社會的真實國情,它也是困擾眾多國民大眾看病的難題。不建議別人學醫,它挑戰的是保障國民身體健康的底線,違背的是現代社會的公序良俗。都市中的三甲醫院,每個工作日人滿為患,整個醫院如同春運中的火車站。永遠有看不完的病人,醫護人員有永遠加不完的班。假想一下,你不學醫,我不學醫,大家都不學醫。今天山東壽光水災的防疫,天氣炎熱,水災後的疫情極需專業的醫療機構介入,以減少各類突發的疫情,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災民身體的健康,防疫治病沒有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參加
,沒有專業醫療機構的介入支援。災區廣大民眾抗洪救災的工作人員,哪來生命安全的保障。沒有眾多的醫生,醫務工作者的支援。怎樣做好防疫防洪抗災。沒有醫生和醫院。現代社會如何正常運轉。國民大眾的生命健康,現代社會的合諧,誰來給他保駕護航。有些大神用醫患關係緊張,工作辛苦,收入不對等來佐證不建議學醫。這都是錯誤的導向帶來的回答。醫患關係緊張它只是個案,不必妖魔大化它。醫改中的,看病難,兒科醫生的短缺,醫療資源的配比不平衡,專家掛號難…,諸多醫改問題還待進一步完善。時間是這些問題的終結站。
醫學的科學嚴謹,讓學西醫臨床學子的學時超長。西醫臨床,眾多學醫學子的最愛。內外婦兒,病生藥組。醫學科學知識淵煿
,博大精深。學醫學子多的是學知的時間最大化,少的是娯樂休閒時間的最小化。付出與工作後的收入不對等。配比不平衡帶來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其實這只是眼前的小細節,職業的前途永遠在前方。整個社會,古今中外所有行業,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合理對等。人們需要的是理性與感悟,迭則自己喜歡的行業領域,從中探索與思考,用知識與職業找到適應個人生存的結合點,任何個人都不能,左右學生對學業的迭則,這是現代社會的公序良俗,也是整個現代社會的遊戲規則,大家都必須遵守。這就是我對有人不建議別人學醫的回答。歡迎點評。
學醫的告訴你,打死別學醫,至少現在體制下。1.學習時間長5+3+3之前11年,才能出診,這只是底薪醫生。2.學醫危險,無論醫患糾紛還是,醫源性暴露,受傷都是醫生。3.對比同齡人,11年後都是經理,公務員最起碼都是小領導,而你的就職才剛開始,還有1年才過實習期,就是說花了12年學費,才能掙底薪。
回覆列表
我也覺得學醫得慎重,如不能刻苦學習,如不能細仔負責,如不能耐心學習進步,中醫如沒有好的領路者一一那麼還是別學醫。如果想致富堅決別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