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存希齋書法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歐陽中石先生在書界來說,應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書法家,在書法界也是頗受讚譽的!田英章和盧中南老師都是他的學生。歐陽中石先生也是當代為數不多的蘭亭獎終生成就獎獲得者!歐陽中石先生是山東肥城人,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書法教育家,他是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不光在書法方面頗有建樹,而且他早年拜在奚嘯伯門下學習京劇,所以,歐陽中石先生的京劇水平也是很高的,所以說,這些老一輩的書法家為什麼受人尊重和敬佩,就是因為他們絕不僅僅只是會寫字,而是對於傳統文化都有涉足,因此學養豐富,寫出的字也頗有書卷氣,是後來模仿者所不能及的!歐陽中石先生是書法剛剛復甦時候的書法教育工作者,那時的他和書法同道們面臨的是全國書法教育工作的問題,所以,他的書法貢獻不僅僅在於他自己的書法本身!

    我們看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並不像我們看到的唐楷歐顏柳趙那樣,是大家公認的規整的楷書,而歐陽中石先生的楷書多變化,而且粗細變化顯得明顯,整個字型顯得敦厚朴實,字裡行間充滿了一種豪情壯志,在街上,我們都能看到很多地方都是使用的歐陽中石先生的字。很多人說歐陽中石先生的楷書作品裡,連捺都寫得不標準!我想發出這樣疑問的人,可能只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裡,覺得楷書就是要像歐顏柳趙那樣,見圭見角,其實,楷書並不完全如此,況且,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有很多碑的筆意在裡面,一筆一劃都是非常有味道的,並不是沒有寫好,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是被公認的,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水平!不能僅僅停留在撇捺的問題上。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讀文史!

  • 2 # 謝亞鐵

    歐陽氏從用筆到結體都未入門便急於張揚自我,削麵樣的楞頭楞腦正如太監格調的裝逼,沒什麼耐玩的內涵…大可放垃圾桶,名高而不符,裝懂者拱抬的“活屍"

  • 3 # 說的哪有唱的好聽

    現在中國比較混亂的就是書法,什麼是書法?我個人認為凡是自己看到舒服身心愉快的字才能叫書法,按這個標準唐以後宋也就兩個蘇東坡和趙構。元趙孟頫。明董其昌然後沒有了。現在的有些所謂書法家的字,不但不舒服反而噁心,想吐。像賈平凹莫言的字看了連酸水都吐出來了,莫言的書法錯別字連篇,褻瀆中國文化,難道這就是當代文學最高水平的人寫的,國家應該出面制止這樣的反書法行為,而不是高聲叫好。

  • 4 # 馬小賓2

    如果對書法愛好,想從楷書入手。唐宋有四大家,認真習臨。慢慢從習臨昇華。如果要學習行草,二王:米趙:懷素。都是最好教材。現在各大書店網店到有拓本和印本。較之之前更清楚。……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現在的書家非要去拿一位教書的老人說事?

  • 5 # 天蠍10

    評定一副作品的好壞不僅僅在筆畫上,它包括很多因素,所以我覺得不應該在眾多優點中死盯一個瑕疵,取長補短才能提升。

  • 6 # 藏海書法

    歐陽中石的行草書和楷書水平不在一個檔次,前者要超出後者幾個等級。但並不影響他成為一代傑出的文化學者和書法教育家!

    第一次是因為大學時期的書法教材而接觸到的歐陽中石老先生,因為他是教材的總主編,併為教材題名。第一印象是他的字很特別,用筆有自己明顯的個人特色,險中有正、妍婉秀美、瀟灑俊逸,有種別樣的筆趣。

    後來隨著讀貼量的不斷增大,二王、蘇黃米蔡、歐顏柳趙等一通讀下來,便發現其字中有些問題。

    當然我沒資格對一位德高望重的書屆泰斗說三道四,在此只是就字而論字!楷書的不規範確實是歐陽老先生書法事業之殤!

    他的書功得法於二王體系,也充分汲取孫過庭的書學造詣,後來又師法米祝,因此在行草書領域已經尋得真經。每每創作行草書,都能得心應手,行雲流水。但是楷書(這裡的楷是指真書,即嚴格意義上的正楷)卻落下了。 這和他人生的重心息息相關,他的更多造詣,在於學術和教書育人。

    在北京師範學院建立書法藝術專業,任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政協委員等公職。

    在邏輯、國學、音韻、繪畫、戲曲、文學、書法等學科都有精深的造詣。

    同時還編著和創作了等身的著作,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楷書又是極吃功夫的,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他在楷書上的稍微欠缺就不難理解了。

  • 7 # 李丙惠

    歐陽中石老師是中書協主席,書法造詣很深,特別在書法培訓方面貢獻很大,楷書應該做到標準規範!但也可以表現個人風格!

  • 8 # 妙手文

    說到一種理論,叫不寫楷書也照樣寫行書、行草!照樣當書法大家。對此說法,我實在不敢笱同!

    啟功的行書,行草,草書寫得楚楚動人,那可不是啟功不會寫楷書得來的結果。恰恰相反,啟功的正楷,寫柳體,二王,顏體個個都是一等一的上品!毛澤東草書寫得神彩飛揚,而毛澤東年輕時寫得正楷魏碑更是出神入畫,個個精雕細刻!

    因此,從當代上述二位大師的書法成長經歷,可以清楚地看出,沒有一個書法大家是跳過楷書直接進入行書或行草而成名的!

    題目說歐陽大師的楷書不如草書一說,我認為歐陽的行書就很一般,更勿需罔論其楷書行不行的問題了!

    歐陽的書法問題,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存疑。

    第一 黃金分割要求的字形和造型在歐陽體這裡消失的無影無蹤!歐陽體的造型不美,給人以特別笨的一種視覺!

    第二 歐陽體的線條不美,不流暢。其線條中有些主筆位置,不恰當地突然插入了偏鋒的板刷體線條,是造成線條不美,字形笨的根本原因!

    第三 歐陽體的重心掌握不穩,不準,不耐看!有些字的造型,形成了扭七倒八不工穩的效果。當然這是學米芾的斜中取正,可由於學得不到位,實際效果造成了斜而不正,工而不穩!

    第四 歐陽體的線條不美,視覺效果差,沒有書畫畫意的線條美感的加工處理。結字不穩造成的粗線條反差出字形不秀氣,更罔論有書卷氣的效果了!

  • 9 # 手機使用者55461194624

    他確實筆法沒入門 而且當今的大師泰斗 筆法不入門的遠不止他一個 這就是現實 非常噁心 還有數不清的人崇拜他們 學他們

  • 10 # 狂喜淡墨a

    歐陽中石的正楷捺筆不標準,正楷不是按標準書寫嗎?你如何看?

    歐陽中石的楷書,屬於自己的個性筆意,不是臨摹的古人筆意,所寫姿態與他的其他書體風貌一樣,尤是行書,更是相似,從筆意看有晉法。

    筆畫不象唐楷那麼嚴謹,綜合篆書古字、隸書氣韻的質感,當然在用筆上,還摻有魏碑的刻石之跡,他的楷書算是諸體混成。

    下面是他的一幅臨摹歐體作品,從筆墨形體上,是意臨,沒有歐陽詢書體的險峻,卻增加了筆墨的厚重。一眼看出是屬於自己的筆墨風格,

    而是有行楷的意味。每一個書者各有各的的書寫規律,客觀的說,沒有窠臼法度,意性大於法度,由此可見一斑,體現了一種對書法藝術的追求不同點,歐陽中石精工於行書。楷書還沒有達到一個至高的境界。

    但是歐陽中石的書法藝術研究是很高的,對書法藝術的理解有著獨特的見解,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一生書法藝術成就已經被大家中肯,弘揚書法藝術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第一個開創了大學書法課,並且有了研究生班,一個德高望重的書法大家。

    為何這樣說,因為他的書藝造詣頗深,其一書寫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自己的筆墨風神,特別是行書,大氣厚重,灑脫遒勁,姿態別樣 ,莊重偉岸不失詼諧情趣,人書俱老,晚年書墨更是老驥伏櫪,中規中矩且有中國儒學文化的精神內涵,屬於文化界大儒風範,作為一個愛好書法者的理解水平,總有侷限性,不可能真正懂得歐陽中石的書藝文化性。一個書家並不僅僅體現在書寫形式的造詣還有高深的藝術修養。這才是一個完美的書家氣質。

    由此無論多少人總在他的楷書提出諸多的異議,其實真正一個書家並非楷書精工,而再有其它,書家各有各的書體良工。再說歐陽中石的筆意楷字,雖不酷似古人筆法,但是也沒有不具有法度,而是揉進了己意之度。

    有人說,歐陽中石用筆直接入紙,而沒有回逆筆鋒之說,那是不中肯的,對於逆鋒有的直接,有的在揮灑筆墨中逆鋒之勢,入點畫之內,屬於高境,一如寫的楷書看不出那家筆意,證明屬於自己的筆意多,也是高境。啟功書體能看出古人何家的筆意?。亦乃很難從表面審視可見。大凡是自己的風格,已經把古人的筆意融化為己,換句話說,就是繼承了古典之精髓。而不是窠臼每一點畫的筆法非要與古人一模一樣。

    若有自己的筆墨功夫,去臨寫任何古人書帖皆有幾分入自己的筆墨中。

    而對於古人楷書趨於精緻逼真,沒有自己的智慧筆墨,那才是過之而匠心獨運成了匠功。寫的再瑧熟,也不屬於自己的筆墨創作。屬於臨摹而已。

    現在缺失的是創作自己筆墨姿態,一是初學臨帖過程,思維停留在崇楷階段。二是一生窠臼古人楷意,沒有創造己意。兩種愛好者從書者,看到書家楷書不精古人書貌之功。就誤會書法家的水平高低有了打折扣。疑問芸芸,為何寫不出古人嚴謹的楷則。

    提倡臨帖是初期,很關鍵,但是出帖寫出自己的楷書筆墨形式,更是貫穿自己的書法水準的高低,基礎楷則完備,再有器用巧匠寫出自己的筆墨。之變,才是學書法的目的。

    淺見,由歐陽中石楷則異議有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歌詞翻譯。Tama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