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紋輪胎——AT/MT輪胎(皮卡車多為改裝車才會使用)
不同車型的原車輪胎以及適合改裝的輪胎存在很大差異,改裝升級也存在理解上的誤區。哪種車型適合哪種輪胎,輪胎的改裝極限與舒適型和實用性的關係,掌握這些知識後才算改裝車愛好者入門。
HT公路胎
AT全地形輪胎
MT泥地輪胎
LT載重輪胎(輕卡級)
在主流的乘用汽車車型中(包括皮卡車)多使用這四種輪胎,其中只有越野車和皮卡車會選擇AT或MT,少數定位工具車的皮卡會選擇LT載重輪胎。原因為這三種輪胎的胎噪都很大,AT輪胎的胎花設計會兼顧鋪裝道路與泥濘路面的抓地力,設計並不會刻意考慮排水或降噪;同時為保證輪胎的耐用性也會過量加入補強劑,所以AT輪胎的使用者體驗總會比較一般。
MT等於AT的胎花放大版,除了越野用途以外在公路駕駛體驗會更差,而且很容易在積水路面打滑。LT輪胎則為硬度同樣很好的高強度輪胎,不過綜合排水與抓地力的效能優於MT輪胎,畢竟載重車也主要是在公路駕駛,越野與這些車的關係不大。
普通家用車只需要在HT輪胎中選擇,這種輪胎會分為耐用性、靜音型、耐磨型以及均衡型,區分四種類型的核心因素無非還是補強劑對硬度的影響。簡而言之高硬度輪胎耐磨但噪音大,靜音型柔軟(減震效果好)但是不耐用;運動型更不耐用,均衡型兼而有之屬於“中等生”。這些輪胎可以按照行駛里程數的多少決定如何選擇,如果是特殊車型則無需考慮靜音問題,AT/MT/LT任選一種即可。
輪胎的引數標註方式多為205/60 R17(舉例),這一組資料的概念如下。
胎冠寬度為205mm(與地面接觸的位置叫做胎冠)
輪胎側壁厚度為(205×60%=123mm扁平比)
R_radial tire釋義為子午線輪胎
17至輪胎適配直徑為17英寸的輪轂
關於引數的概念應不用過多解釋,需要說明的只是“子午線輪胎”的概念,這種輪胎的俗稱叫做“鋼絲輪胎”,指的是一種輪胎的結構型別,特別參考下圖。
很多對輪胎知識掌握較少的汽車愛好者,會錯誤地認為引數中的60就是側壁的厚度,實際其概念只是百分比而已。那麼側壁的的厚度到底是越厚越好還是越薄越好呢?——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不同車型需要不同的輪胎。
1:普通代步型轎車SUV與MPV,這些車需要扁平比適中的輪胎,比例應在55%~65%之間,垂直高度約為10釐米左右。因為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的側壁厚度功能比較均衡,可以被壓縮的程度合理可以在崎嶇路面被有效擠壓變形以保護輪轂不被磕碰,不是太高的側壁也不會在鋪裝路面上因細碎的起伏而被高頻率壓縮,車輛行駛中不會亂晃,這是最合理的標準。
2:高效能後驅四驅轎車或跑車,此類車適合扁平比很小的輪胎(俗稱寬扁胎),比例多為40%~45%,厚度必然會小於10公分。這種薄薄側壁厚度會明顯降低輪胎減震能力,同時也不能在鋪裝路面起到保護輪轂的作用,但誰又會把這種車往土路上開呢?這些車是屬於公路屬於賽道的,需要的是足夠寬的胎冠提升抓地力,足夠薄的側壁以更直接的狀態反饋路感,這就是轎跑車的輪胎。
3:越野車(ORV)與皮卡車應選擇大扁平比的輪胎,比例在65%/70%的等級。這種輪胎的胎冠同款會很寬,扁平比大隻是為了提升輪胎的壓縮行程;因為車輛在越野時需要放低胎壓,讓輪胎可以輕易被壓縮並抓住路面的凸起(提高抓地力),而非鋪裝路面又總會有比較誇張的起伏,所以只有大扁平比足夠厚的側壁才能降低輪轂碰撞的機率。
總結:六種車型分別適合三個扁平比等級的輪胎,普通代步車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不打算競速或越野就選60%左右的輪胎即可。特殊車型可以綜合第一節的輪胎型別選擇扁平比,同時如果要升級輪胎的尺寸,最大比例不建議超過兩級,否則輪胎太寬很有可能在轉向時蹭到輪眉內襯板,供參考。
大花紋輪胎——AT/MT輪胎(皮卡車多為改裝車才會使用)
不同車型的原車輪胎以及適合改裝的輪胎存在很大差異,改裝升級也存在理解上的誤區。哪種車型適合哪種輪胎,輪胎的改裝極限與舒適型和實用性的關係,掌握這些知識後才算改裝車愛好者入門。
輪胎型別概述HT公路胎
AT全地形輪胎
MT泥地輪胎
LT載重輪胎(輕卡級)
在主流的乘用汽車車型中(包括皮卡車)多使用這四種輪胎,其中只有越野車和皮卡車會選擇AT或MT,少數定位工具車的皮卡會選擇LT載重輪胎。原因為這三種輪胎的胎噪都很大,AT輪胎的胎花設計會兼顧鋪裝道路與泥濘路面的抓地力,設計並不會刻意考慮排水或降噪;同時為保證輪胎的耐用性也會過量加入補強劑,所以AT輪胎的使用者體驗總會比較一般。
MT等於AT的胎花放大版,除了越野用途以外在公路駕駛體驗會更差,而且很容易在積水路面打滑。LT輪胎則為硬度同樣很好的高強度輪胎,不過綜合排水與抓地力的效能優於MT輪胎,畢竟載重車也主要是在公路駕駛,越野與這些車的關係不大。
普通家用車只需要在HT輪胎中選擇,這種輪胎會分為耐用性、靜音型、耐磨型以及均衡型,區分四種類型的核心因素無非還是補強劑對硬度的影響。簡而言之高硬度輪胎耐磨但噪音大,靜音型柔軟(減震效果好)但是不耐用;運動型更不耐用,均衡型兼而有之屬於“中等生”。這些輪胎可以按照行駛里程數的多少決定如何選擇,如果是特殊車型則無需考慮靜音問題,AT/MT/LT任選一種即可。
扁平比與操控和舒適性的關係輪胎的引數標註方式多為205/60 R17(舉例),這一組資料的概念如下。
胎冠寬度為205mm(與地面接觸的位置叫做胎冠)
輪胎側壁厚度為(205×60%=123mm扁平比)
R_radial tire釋義為子午線輪胎
17至輪胎適配直徑為17英寸的輪轂
關於引數的概念應不用過多解釋,需要說明的只是“子午線輪胎”的概念,這種輪胎的俗稱叫做“鋼絲輪胎”,指的是一種輪胎的結構型別,特別參考下圖。
很多對輪胎知識掌握較少的汽車愛好者,會錯誤地認為引數中的60就是側壁的厚度,實際其概念只是百分比而已。那麼側壁的的厚度到底是越厚越好還是越薄越好呢?——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不同車型需要不同的輪胎。
1:普通代步型轎車SUV與MPV,這些車需要扁平比適中的輪胎,比例應在55%~65%之間,垂直高度約為10釐米左右。因為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的側壁厚度功能比較均衡,可以被壓縮的程度合理可以在崎嶇路面被有效擠壓變形以保護輪轂不被磕碰,不是太高的側壁也不會在鋪裝路面上因細碎的起伏而被高頻率壓縮,車輛行駛中不會亂晃,這是最合理的標準。
2:高效能後驅四驅轎車或跑車,此類車適合扁平比很小的輪胎(俗稱寬扁胎),比例多為40%~45%,厚度必然會小於10公分。這種薄薄側壁厚度會明顯降低輪胎減震能力,同時也不能在鋪裝路面起到保護輪轂的作用,但誰又會把這種車往土路上開呢?這些車是屬於公路屬於賽道的,需要的是足夠寬的胎冠提升抓地力,足夠薄的側壁以更直接的狀態反饋路感,這就是轎跑車的輪胎。
3:越野車(ORV)與皮卡車應選擇大扁平比的輪胎,比例在65%/70%的等級。這種輪胎的胎冠同款會很寬,扁平比大隻是為了提升輪胎的壓縮行程;因為車輛在越野時需要放低胎壓,讓輪胎可以輕易被壓縮並抓住路面的凸起(提高抓地力),而非鋪裝路面又總會有比較誇張的起伏,所以只有大扁平比足夠厚的側壁才能降低輪轂碰撞的機率。
總結:六種車型分別適合三個扁平比等級的輪胎,普通代步車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不打算競速或越野就選60%左右的輪胎即可。特殊車型可以綜合第一節的輪胎型別選擇扁平比,同時如果要升級輪胎的尺寸,最大比例不建議超過兩級,否則輪胎太寬很有可能在轉向時蹭到輪眉內襯板,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