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橋西,還系舊時芳樹。
出自宋代高觀國的《玲瓏四犯·水外輕陰》
水外輕陰,做弄得飛雲,吹斷晴絮。駐馬橋西,還系舊時芳樹。不見翠陌尋春,每問著、小桃無語。恨燕鶯、不識閒情,卻隔亂紅飛去。
少年曾識春風意,到如今、怨懷難訴。魂驚冉冉江南遠,菸草愁如許。此意待寫翠箋,奈斷腸、都無新句。問甚時、舞鳳歌鸞,花裡再看仙侶。
這首詞是寫暮春時節,晴天白晝,遊故地懷故人。
上片開頭三句是寫景,晴天飛雲、水邊輕陰,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個美好的境界。“做弄得”是漸漸使得的意思。接著“駐馬”、“舊時”點明故地重遊,也是寫人:詞人在這美好境界的橋西停下了馬,並且把馬系在他過去也曾經還是那樣翠綠,但是,昔日“翠陌尋春”的人不見了,而且眼前周圍也沒有人,只好漫問樹梢小桃故人訊息,而小桃卻是無語的。風景依舊,人事全非,令作者感到傷情。而可恨的燕鶯,不瞭解詞人的痛苦,更不撫慰詞人的痛苦,卻隔如雨亂紅飛去。
下片開頭四句寫感慨,好像是另筆,實際仍然是上片的“閒情”的發揮,並沒有斷了詞意。接著兩句,進一步寫怨恨、寫愁。前面系過馬的樹上。“舊時”兩字告訴讀者,這是故地重遊了。在故地見到昔日的芳樹還活著,只是說“怨恨”難於訴說,只是說“愁如許”,而此處則是到了“斷腸”的地步了,到了要寫“此意”“都無新句”的地步了,可見其怨恨之深,愁之深。最後兩句以何時再見故人——仙侶作結,點明瞭題意。
此詞通篇白描手法,借景抒情,將詞人重遊故地卻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懷念故人卻無處尋覓的愁怨表現得淋漓盡致。
駐馬橋西,還系舊時芳樹。
出自宋代高觀國的《玲瓏四犯·水外輕陰》
水外輕陰,做弄得飛雲,吹斷晴絮。駐馬橋西,還系舊時芳樹。不見翠陌尋春,每問著、小桃無語。恨燕鶯、不識閒情,卻隔亂紅飛去。
少年曾識春風意,到如今、怨懷難訴。魂驚冉冉江南遠,菸草愁如許。此意待寫翠箋,奈斷腸、都無新句。問甚時、舞鳳歌鸞,花裡再看仙侶。
這首詞是寫暮春時節,晴天白晝,遊故地懷故人。
上片開頭三句是寫景,晴天飛雲、水邊輕陰,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個美好的境界。“做弄得”是漸漸使得的意思。接著“駐馬”、“舊時”點明故地重遊,也是寫人:詞人在這美好境界的橋西停下了馬,並且把馬系在他過去也曾經還是那樣翠綠,但是,昔日“翠陌尋春”的人不見了,而且眼前周圍也沒有人,只好漫問樹梢小桃故人訊息,而小桃卻是無語的。風景依舊,人事全非,令作者感到傷情。而可恨的燕鶯,不瞭解詞人的痛苦,更不撫慰詞人的痛苦,卻隔如雨亂紅飛去。
下片開頭四句寫感慨,好像是另筆,實際仍然是上片的“閒情”的發揮,並沒有斷了詞意。接著兩句,進一步寫怨恨、寫愁。前面系過馬的樹上。“舊時”兩字告訴讀者,這是故地重遊了。在故地見到昔日的芳樹還活著,只是說“怨恨”難於訴說,只是說“愁如許”,而此處則是到了“斷腸”的地步了,到了要寫“此意”“都無新句”的地步了,可見其怨恨之深,愁之深。最後兩句以何時再見故人——仙侶作結,點明瞭題意。
此詞通篇白描手法,借景抒情,將詞人重遊故地卻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懷念故人卻無處尋覓的愁怨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