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攻打南斯拉夫的原因介紹:
南斯拉夫,1929年-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以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獨立的塞爾維亞族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兩次巴爾幹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擊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及周邊諸小國,吞併原來從屬於此二帝國的各弱小民族聚居地而形成的國家。
北約攻打南斯拉夫的原因介紹:
1996年,阿爾巴尼亞族激進分子成立武裝組織“科索沃解放軍”,開始運用暴力手段的分離運動。面對阿爾巴尼亞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維奇為首的南聯盟和塞爾維亞當局採取強硬鎮壓措施,派遣大批塞族軍隊和警察部隊進駐科索沃,試圖消滅“科索沃解放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歐洲推行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和意識形態的全面擴張戰略,與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國家統一的巴爾幹國家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形成了尖銳的戰略衝突。隨著南聯盟內部科索沃獨立問題的出現,西方國家藉機大舉介入,導致雙方矛盾全面激化。“科索沃解放軍”與南軍隊衝突過程中造成嚴重人道主義危機,1999年3月24日,北約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科索沃戰爭爆發。北約借攻打南斯拉夫將俄羅斯徹底被擠出了東歐原有勢力圈,蘇聯解體後,在東歐各國紛紛倒向西方、北約步步東擴的宏觀背景下,南斯拉夫是東歐惟一尚存的與西方相對立、親莫斯科的國家。加強與南斯拉夫的關係,對於保持俄羅斯在巴爾幹和東歐的存在,進而影響整個歐洲,具有重要的意義。拓展資料南斯拉夫,1929年-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以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獨立的塞爾維亞族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兩次巴爾幹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擊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及周邊諸小國,吞併原來從屬於此二帝國的各弱小民族聚居地而形成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