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潮。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1.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郎州司馬時所作。永貞元年(公元805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秋詞》就是被貶郎州時寫的,從詩中可以看到,劉禹錫並沒有悲觀失望,而是一反常態,讚美秋天,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信心。這與他多次被貶,多次抗爭的性格是一致的。
2. 理解詩的大意。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四句28個字。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一開頭就直言千古悲秋的老調,毫不隱諱。
“我言秋日勝春朝”,同千古悲調相反,詩人卻讚美秋天勝過春天,並以第一人稱表明態度,顯示詩人同腐朽勢力絕不妥協的韌勁兒。
“晴空一鶴排雲上”,“晴空”二字即描繪出秋高氣爽的秋天的特色,是春天多風沙、有春寒所不能比的。在詩人被貶的背景下,一隻孤鶴直衝雲霄,博擊長空,作者的用意不言自明。這一意向是全詩的精華。難道我們就沒有感到詩人那種被貶、壓抑的情感自然隨著仙鶴飛向雲天,展翅飛翔!詩人那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堅定信念已是“便引詩情到碧霄”了。
這是一隻奮爭的孤鶴,它不苟生於沼澤湖泊之間,偏要博擊長空,一展雄姿。顯然,獨立寒秋,傲然騰空的孤鶴,是詩人理想的化身,也只有這樣的鶴,才敢說“秋日勝春朝”。
3. 理解詩的立意。
“悲秋”是古代詩歌的傳統主題,並且有許多名篇佳作。劉禹錫的《秋詞》卻一反傳統,開創新意,寫出了一個生機勃勃,鬥志昂揚的秋天來。這與詩人寫作這首詩的背景和性格是分不開的。詩人把悲涼的秋天看得比春天還美,詩的立意不僅新穎,而且深刻,表現了詩人獨有的精神和獨到的見地。
4. 譯文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淒涼、空曠,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隻仙鶴直衝雲霄,也激發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
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潮。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1.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郎州司馬時所作。永貞元年(公元805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秋詞》就是被貶郎州時寫的,從詩中可以看到,劉禹錫並沒有悲觀失望,而是一反常態,讚美秋天,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信心。這與他多次被貶,多次抗爭的性格是一致的。
2. 理解詩的大意。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四句28個字。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一開頭就直言千古悲秋的老調,毫不隱諱。
“我言秋日勝春朝”,同千古悲調相反,詩人卻讚美秋天勝過春天,並以第一人稱表明態度,顯示詩人同腐朽勢力絕不妥協的韌勁兒。
“晴空一鶴排雲上”,“晴空”二字即描繪出秋高氣爽的秋天的特色,是春天多風沙、有春寒所不能比的。在詩人被貶的背景下,一隻孤鶴直衝雲霄,博擊長空,作者的用意不言自明。這一意向是全詩的精華。難道我們就沒有感到詩人那種被貶、壓抑的情感自然隨著仙鶴飛向雲天,展翅飛翔!詩人那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堅定信念已是“便引詩情到碧霄”了。
這是一隻奮爭的孤鶴,它不苟生於沼澤湖泊之間,偏要博擊長空,一展雄姿。顯然,獨立寒秋,傲然騰空的孤鶴,是詩人理想的化身,也只有這樣的鶴,才敢說“秋日勝春朝”。
3. 理解詩的立意。
“悲秋”是古代詩歌的傳統主題,並且有許多名篇佳作。劉禹錫的《秋詞》卻一反傳統,開創新意,寫出了一個生機勃勃,鬥志昂揚的秋天來。這與詩人寫作這首詩的背景和性格是分不開的。詩人把悲涼的秋天看得比春天還美,詩的立意不僅新穎,而且深刻,表現了詩人獨有的精神和獨到的見地。
4. 譯文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淒涼、空曠,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隻仙鶴直衝雲霄,也激發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