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邊緣包括海岸帶(coastalzone)、大陸架(continentalshelf)、大陸坡(continentalslope)和大陸隆(continentalnise),約佔海洋總面積的22%。海岸帶是海陸的交界處,大致為潮間帶的範圍。有些岸段地勢平坦,漲潮時被海水淹沒,落潮時可露出十幾千米寬的灘塗;有些岸段陡峭,海岸帶很窄。海岸帶是海陸相互作用最為激烈的地帶,此處波浪的輸沙作用強,科學家稱之為“高能地帶”。從海岸帶的低潮線向外延伸,到海底坡度陡增的邊緣為止是大陸架。它是大陸在海洋中的自然延伸部分,佔海洋總面積的7%左右,海底坡度平緩,起伏不大,全球平均水深約60m。大陸架的寬度因地而異,最窄的僅數千米,最寬的可超過1000km,平均寬度約75km。大陸架一般覆蓋有深厚的陸源沉積物層。由於海平面升降變化,在第4紀冰期,大陸架的大部分曾經露出海面成為陸地。由大陸架繼續向深海伸展,海底坡度急劇增大,形成向大洋盆過渡的大陸坡和大陸隆地帶。大陸坡佔據這個過渡帶上部,水深在200~3000m之間,坡度較陡;大陸隆大部分位於3000~4000m等深線之間,坡度較緩。幾乎所有的大陸坡麓都被一道道海底峽谷所切割,谷壁陡峭,呈“V”形斷面,谷深可達幾百米,谷長達十幾千米到幾百千米。有些峽谷上端靠近河口,而峽谷的下端大都有“沖積扇”——扇形沉積錐。多數大陸坡上的海底峽谷是由大陸架流下的強大濁流沿海底裂縫雕鑿而成的。在太平洋北部和西部及其他大洋的邊緣還有海溝(oceantrench)與島弧(islandarc)。海溝出現在海洋板塊俯衝帶起始處,由一個板塊俯衝到另一個板塊底下,中間低凹,便形成了海溝。海溝中的海槽(oceantrough),深度往往超過7000m,有些海溝,如馬裡亞納海溝深達上萬米。未俯衝的板塊一側火山活動活躍,往往火山成為島弧,如阿留申群島、琉球群島等。當海溝緊鄰大陸時,火山活動在陸地上形成。島弧、海溝處常發生深源地震。
大陸邊緣包括海岸帶(coastalzone)、大陸架(continentalshelf)、大陸坡(continentalslope)和大陸隆(continentalnise),約佔海洋總面積的22%。海岸帶是海陸的交界處,大致為潮間帶的範圍。有些岸段地勢平坦,漲潮時被海水淹沒,落潮時可露出十幾千米寬的灘塗;有些岸段陡峭,海岸帶很窄。海岸帶是海陸相互作用最為激烈的地帶,此處波浪的輸沙作用強,科學家稱之為“高能地帶”。從海岸帶的低潮線向外延伸,到海底坡度陡增的邊緣為止是大陸架。它是大陸在海洋中的自然延伸部分,佔海洋總面積的7%左右,海底坡度平緩,起伏不大,全球平均水深約60m。大陸架的寬度因地而異,最窄的僅數千米,最寬的可超過1000km,平均寬度約75km。大陸架一般覆蓋有深厚的陸源沉積物層。由於海平面升降變化,在第4紀冰期,大陸架的大部分曾經露出海面成為陸地。由大陸架繼續向深海伸展,海底坡度急劇增大,形成向大洋盆過渡的大陸坡和大陸隆地帶。大陸坡佔據這個過渡帶上部,水深在200~3000m之間,坡度較陡;大陸隆大部分位於3000~4000m等深線之間,坡度較緩。幾乎所有的大陸坡麓都被一道道海底峽谷所切割,谷壁陡峭,呈“V”形斷面,谷深可達幾百米,谷長達十幾千米到幾百千米。有些峽谷上端靠近河口,而峽谷的下端大都有“沖積扇”——扇形沉積錐。多數大陸坡上的海底峽谷是由大陸架流下的強大濁流沿海底裂縫雕鑿而成的。在太平洋北部和西部及其他大洋的邊緣還有海溝(oceantrench)與島弧(islandarc)。海溝出現在海洋板塊俯衝帶起始處,由一個板塊俯衝到另一個板塊底下,中間低凹,便形成了海溝。海溝中的海槽(oceantrough),深度往往超過7000m,有些海溝,如馬裡亞納海溝深達上萬米。未俯衝的板塊一側火山活動活躍,往往火山成為島弧,如阿留申群島、琉球群島等。當海溝緊鄰大陸時,火山活動在陸地上形成。島弧、海溝處常發生深源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