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詹照元
-
2 # 使用者13759100801
漢字一開始並無書法一說,它只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其實用價值的基礎上又產生了藝術價值,那些寫經生當時抄經時並沒有把它當作是書法創作,但毫無疑問有很大一部分的經文其用筆技法是非常有法度的,很好地體現了傳統筆法,正所謂無意於佳乃佳,比現如今有些刻意追求視覺衝擊的所謂書法作品強多了,是非常值得後人鑑賞學習的。下圖左為寫經作品,右為當代某些書法作品,高下立見。
-
3 # 老跨鬥
書法之美有許多型別
先人抄經
非常虔誠
不敢馬虎
雖然不是什麼技法上出眾的名家
但是
正是這種不刻意的狀態
創造了書寫的、書卷氣的書法美
-
4 # 大刀146505420
過於片面且武斷性評價是不對的。本人認為,只要是用毛筆寫出的漢字,都可以認為是書法,只有書法的水平高低之區別!
-
5 # 極物初會
一看就可能是偏愛現代草書之人!
沒有書寫哪來的書法?
唐人抄經,不論是從研究宗教,還是書法研究,都是寶庫!
-
6 # 啞廬
一,能保留到現在己十分不易
二,絕對是書法
三,我們不理解 可以學習 但不可非語
我是寫書法的小學生
我叫劉國峰
-
7 # 尚拙齋
說“敦煌寫經藝術性不高,不是書法”的觀點是有失偏頗的,既缺乏藝術的容度,又缺乏書法的維度。我認為出現這種片面的認識,和一些現代藝術市場的莫名推手和導向有關。同樣是古時同期文物,瓷器、漆器等一直受熱捧而價值飆升,而敦煌寫經之類墨跡紙本,似乎相對更顯冷清。原因在於,從受喜愛程度講,瓷器和漆器等質感強、圖案感覺好、有更多實用和裝飾性;敦煌寫經多為片紙殘本,內容多為佛經典籍深邃難懂,不是名家大作不適合裝裱欣賞,哪怕是懂藝術和識字的,也大多會優選前者。這就導致從市場和利益的觀點來看,遠遠看低了敦煌寫經的藝術價值和書法水平。然而,試想人類發展繁衍至今,最深沉最重要的文化是什麼?我認為是文字和宗教。而敦煌寫經處於某種歷史巧合,成為了完好保留至今的二者承載結合,不能不說是文化藝術瑰寶,同樣是書法瑰寶!清末民初國家貧弱交加,西方列強巧取豪奪我文物無數,敦煌寫經至今大部分散落世界強國,所幸因數量巨大得以遺留部分自保,但這不應成為我們輕視敦煌寫經的原因,而應是我們加倍珍惜的起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強大了朋友也多了,陸續收到了一些友好國家退回了圓明園兔首等珍貴文物,這是值得慶幸的,但是有誰見過哪個國家主動退還給我們一片敦煌寫經紙張?沒有,都默默地原封不動儲存在他們的圖書館、博物館裡,不知是美其名曰儲存和研究中國文化,還是仰慕和痴迷中國文化;不知是炫耀他們曾經卑劣的榮光,還是打算長期展示他們強盜邏輯的戰果,反正看來是不打算還了的,從這難道我們還不能看出敦煌寫經蘊藏的不可估量的價值嗎?限於時間和精力,在此不就敦煌寫經的書法水平過多分析,相信會有很多書法家給出更專業的回答。稍舉例說明下,如果大唐書史沒有留下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大家墨跡和拓本,而這些同期寫經墨跡紙本又少之又少,在現在那些所謂專家和高人眼裡,是不是就會像蘭亭序、祭侄稿等那樣書法水平極高了?就像我們現在社會上有好多人,天天吃飽了飯撐著了,還抱怨袁隆平把雜交水稻做的水平低,還看不起種地農民和蓋房子的農民工之類,怎麼不看看自己的水平和目的究竟怎樣!(謝邀)
回覆列表
敦煌抄經,書法功力絕不一般,或許與史歷上書法流派不相關,這需要在書法藝術有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去看得出來。不可妄加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