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雪無痕7654381

    我們單位就有這麼一位“老好人”,同事之間,不管誰有困難,只要找到他,他都會很熱心的幫助,久而久之,人們也就習慣了,沒人記得他的好,沒人記得他的付出,反而把他的所作所為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

    有一次,他病了,燒的厲害,需要住院治療,領導要求去兩個人陪同,出乎意料的是,竟沒一個人願意去醫院陪床,我看他一臉的委屈和失落,痛心之餘,我去醫院陪了他直至康復出院。

    那晚燒退後,恢復神智的他,第一句話就問我“我對每個人都很好,他們找到我的時候,我都二話不說,盡全力幫他們,生怕得罪他們,為啥他們一點不領我的情,為啥沒一人願意來陪我”,我聽了,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他,氣氛陷入了沉默。

    人性需要被偏愛。

    你對待所有人都一樣,自然的,別人也不會刻意念你的情,這也是那麼多“老好人”不被人重視和感激的原因吧。

    人性就是如此,在人性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被偏愛,被重視,當大家得到的東西都一樣多的時候,得到的喜悅感也就淡了。

    現實生活中,那些老好人大多都沒有好的下場,因為他們不想得罪任何人,卻又不敢裸露自己的真心,情感的驅動力量不是特別喜歡某個人,而是怕有人會不喜歡他自己。

    而對所有人都好,追根溯源並不是因為善良,而是存在於內心的社交軟弱,潛意識裡就隱藏著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活的唯唯諾諾,或者說活的很窩囊,在他們的潛意識裡,不懂得如何拒絕,甚至說是不敢拒絕,因為他們害怕一旦拒絕某人,就會招致別人疏遠了他,久而久之,人們也看透了他,自然也就不再拿他當回事。

    記得有位哲學家說過一句話:強者的友誼不是靠施捨來的,而是自身價值的爆發。所謂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內心軟弱的時候,也就是文中所說的“老好人”,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同事的遭遇,其實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縮影,只是有的人選擇了正視這份軟弱,有的人選擇了刻意迴避。

    人都是這樣,從一開始怕得罪人,怕自己的拒絕而讓別人對自己有意見,而不惜屈身去迎合別人的想法,再加上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從而使得自己的人格和價值在自己一次次不好意思中被別人狠狠的踩在了腳下,那渴望被尊重的結果也一次次的成為了一種奢望。

  • 2 # 手機使用者25924192283

    因為你心眼太小,小到容不下自己的一點點失誤。即使沒有什麼事,也讓你一日三省,省出了許多的“不該”,所以要做個快樂的人,還是對自己寬容大度點好,不要用“一日三省”來束縛自己了。

  • 3 # 好玊勝玉

    人無論與領導、下屬、同事、親友交往應該有上限及下限,在這之間尋求平衡,怕得罪人就失去了原則,縱容對方,讓對方無限的得到廉價的東西就會不重視,迎合對方感覺不到你的存在,沒刺激就沒感受,沒原則就無自尊。人只有上限及下限在這個範圍內交往,尋求平衡,大家互相遵守,相互兼顧相互尊重,才能得到對方重視,自己才能有地位,有價值,才能交心,才能換心,才能有知己,才敢有知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奉獻的書是哪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