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作聰明的蘇學士
在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其中寫的是王安石教訓蘇東坡的幾個小故事。故事中有這樣的一則:
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心想:“西風”就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與秋霜鬥,怎麼會被秋風吹落呢?說西風“吹落黃花滿地金”是大錯特錯了。這個平素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翰林學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輩和上級,提起筆來,續詩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回來以後,看了這兩句詩,心裡很不滿意。他為了用事實教訓一下蘇東坡,就把蘇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陽,這一天大風剛停,蘇東坡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後園賞菊。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這時他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錯了。
請讀者從歸納推理的角度,說明蘇東坡的續詩錯在哪裡?
自作聰明的蘇學士(答案)
從歸納推理的角度來說,蘇東坡的續詩存在著"輕率概括"的錯誤。"輕率概括"是歸納推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一種邏輯錯誤。"輕率概括"也叫"以偏概全",是指只根據少數的個別事實,就推出一般性的結論,並且把這個結論看作是必然的、無可懷疑的論斷。
蘇東坡平時看到的菊花,都是隻會枯萎,不會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會被秋風吹落的"這樣一個一般性結論。他用這個全稱肯定判斷來衡量王安石的詠菊詩,就認為王安石的詩寫得不對。等他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結論是錯誤的。因為黃州這個地方的菊花,是會被秋風吹落的。出現了這個反例,蘇東坡透過簡單列舉歸納法得出的一般性結論,也就不能成立了。
一、自作聰明的蘇學士
在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其中寫的是王安石教訓蘇東坡的幾個小故事。故事中有這樣的一則:
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心想:“西風”就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與秋霜鬥,怎麼會被秋風吹落呢?說西風“吹落黃花滿地金”是大錯特錯了。這個平素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翰林學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輩和上級,提起筆來,續詩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回來以後,看了這兩句詩,心裡很不滿意。他為了用事實教訓一下蘇東坡,就把蘇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陽,這一天大風剛停,蘇東坡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後園賞菊。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這時他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錯了。
請讀者從歸納推理的角度,說明蘇東坡的續詩錯在哪裡?
自作聰明的蘇學士(答案)
從歸納推理的角度來說,蘇東坡的續詩存在著"輕率概括"的錯誤。"輕率概括"是歸納推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一種邏輯錯誤。"輕率概括"也叫"以偏概全",是指只根據少數的個別事實,就推出一般性的結論,並且把這個結論看作是必然的、無可懷疑的論斷。
蘇東坡平時看到的菊花,都是隻會枯萎,不會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會被秋風吹落的"這樣一個一般性結論。他用這個全稱肯定判斷來衡量王安石的詠菊詩,就認為王安石的詩寫得不對。等他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結論是錯誤的。因為黃州這個地方的菊花,是會被秋風吹落的。出現了這個反例,蘇東坡透過簡單列舉歸納法得出的一般性結論,也就不能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