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1741181113

    1、小暑:

    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為小暑天。“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這時與夏至相比,白天已經開始變短了,但是氣溫卻一直在升高。

    2、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大概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是黃經120。大暑節氣也正是屬於中伏階段,也就是每年的最熱的一個階段。

    古文記載“六月中,解見小暑”、“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因此,好多的古文中對大暑節氣都有過講述。

    3、立秋:

    立秋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中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4、處暑:

    處暑,“處”是躲避之意,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愛你就愛挑戰雙未來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