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離子
-
2 # 楓林集趣
“制臺”就是總督,這是官場尊稱:總督是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掌管一省或數省的政治、軍事大權。特殊時期,在最高統治者授權的情況下,總督有更大的權力。如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1860年,曾國藩被任命為兩江總督,第二年冬,慈禧太后授權曾國藩節制蘇、浙、皖、贛四省軍務。根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總督的職責是;“職掌整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宣佈德意、撫安齊民、修明政刑,興革利弊,考核群吏”。屬官有“參將”和“遊擊”。總督的官品為從一品,帽頂為紅寶石,補服繡仙鶴。參將為正三品,遊擊為從三品,帽頂為藍寶石,補服繡豹。
清朝的總督,是繼承了明朝官制,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掌管,位列巡撫之上,一般情況下,下轄一省或數省,比如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等等。
總督的別稱有很多,還有“總制”之稱,由於總督還分管所轄省的軍事,因此便又有“制軍”、“制臺”之稱。
所以,制臺和總督指的就是同一個官職。
總督的職權有:綜理軍民事務、統轄和考核文武官員,可以說,權力極大,非受皇家信任而不得擔任,屬於封疆大吏。
首先是“藩臺”,指的是一省的布政使的別稱,布政使掌管一省民政和財務,其實在最初的權力也是很大的,但是自從出現了巡撫和總督,布政使的權力也就縮水了,但是曾經的輝煌也讓這個官職有了“藩臺”的美稱,實際上就是天子的屏藩。
然後是“道臺”,比如糧食、鹽茶、兵備物資,都有專門官員管理,他們就是“道”,比如鹽茶道、兵備道,平時被稱為“道臺”。
“臬臺”,“臬”在古語中就是“法度”的意思,所以“臬臺”便指的專管司法的按察使,按察使與布政使被合稱為“二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