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嘻嘻哈哈真的好

    “非是藉秋風”中藉讀作【jiè】,意為:並非是憑藉秋風的力量。出自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蟬》。原詩:《蟬》唐代: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釋義: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藉秋風的力量。作者簡介:永興縣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漢族,餘姚(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李世民奪位李淵後,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成為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讚有加,深得賞識,於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賞析: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首句“垂緌飲清露(釋義: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在作者筆下,將顯宦身份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筆意巧妙。“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釋義: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藉秋風的力量。)”,是全詩比興寄託的點睛。詩人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敬業的古詩詞有哪些?